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基本路径,但欠发达地区农业产化经营面临严重的金融支持乏力问题。在欠发达地区,正规金融支持功能逐渐弱化而民间金融运行不规范。为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可行的路径是在实现民间金融合法化的基础上,以制度引导其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地处四川省欠发达地区的迭州市,近年来运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和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此,我们就达州市近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情况进行调研,针对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快达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六手联动 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最现实、最有效的组织形式。特别是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加工能力弱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繁荣市场主体、统筹城乡发展、拉动县域经济、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和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农村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把握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要“六手联动”,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也不尽相同,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还相当低。  相似文献   

5.
冯飞  张晓 《特区经济》2006,(12):258-259
通过对延安市农业发展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地调研,揭示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组织创新”是现阶段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中的金融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倩 《发展》2008,(3):83-84
一、农业产业化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关联性 由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承担载体,因此,农业产业化中的金融资源配置,在各国主要表现为农业与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理论上讲,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在欠发达地区甚至是主导产业。为了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应逐渐成为金融资源配置的重点领域。然而,由于农业的天然弱质性导致其在金融资源配置的博弈选择中处于弱势地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面临显著金融制约。因此,合理配置农业产业化金融资源,形成有效的农业资本支持,是促进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组织,在欠发达地区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欠发达地区受区位、信息、人才、资金、经营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发展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偏小、实力弱、经营理念滞后、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等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大瓶颈。今年从中央、省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比较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都出台关于加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有着与发达地区不同的诸多特点,通过对滨州地区沾化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几个典型的调查,笔者认为,欠发达地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定要因地制宜。一、寻好组织“支撑”。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天方公司发展历程为案例,系统分析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运用交易成本理论解释了天方公司的产业化经营随着约束条件的变化,契约模式的演进路径,论证了“公司 基地 农户”契约在欠发达山区,具有降低交易成本优势。并从该成功的案例中引伸出三点结论:山区农业产业化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信誉机制,企业、农户、政府三者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公司 基地 农户”契约模式是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可取模式;依靠山区资源优势是农业产业化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启示●姜安印吴解生朱智文(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兰州,730070世纪之交,中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党的十五...  相似文献   

11.
韩峰 《理论观察》2013,(11):85-86
当前,齐齐哈尔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正发生深刻变化,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扶持下,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大量涌现,蓬勃发展.它的发展可以有助于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效应和农业的竞争力,有效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对促进我市农民增收和促进就业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带动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最近通过对我市农民合作经营组织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市农业产业化还面临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及其发展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敏 《乡镇经济》2006,(8):16-20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又一次新的革命性变革,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也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研究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主要模式,并在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动力机制,即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贸工农一体化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首要环节;资本形成与保证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重视科技进步与推广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永久动力;造就和培养新一代农民和农民企业家是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李旭平 《魅力中国》2011,(10):381-38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对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趋势作了理论上的阐述.特别是对我国农业管理体制的弊端和改革方向等作了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骆建华 《浙江经济》2001,(12):50-51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顺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甬、绍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就出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等新的农业经营形式。到90年代中后期,农业产业化经营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浙江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市场  相似文献   

15.
张魁 《老区建设》2011,(13):39-4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它能有效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和农产品卖难等系列深层次矛盾。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以产业化经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将是大势所趋,也是任何一个传统产业和传统产业区域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如何引导和推动地处偏僻、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呢?笔者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调查点——兴国县回龙村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引发一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欠发达地区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确立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改革和完善农业管理体制;建立政策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陈廷煊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市场化取向改革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为克服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而出现的新的经营...  相似文献   

18.
吴猛 《乡镇经济》2000,(3):17-18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通过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 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程度很低,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更低,具体表现为:一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信息不灵,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二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使相当一部分农产品不论是质量还是价格都缺乏竞争力;三是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分散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农业内部产业分…  相似文献   

19.
贺州农业企业化经营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也是农业企业化的过程。农业产业化从组建农业企业和具有企业化经营性质的经济组织开始,发展农业企业化经营,实质上就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发展和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标志着我国经济已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是否开放、开放的程度如何与一个地区或一个产业经济发展程度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样也不例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提升,对外开放已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