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张工资条     
母亲与共和国同龄,是一名普通工人.父亲去世后,母亲就搬到市里与我们住在一起.一日午后,母亲在家里和我们一起清理杂物,翻出了一个掉了原漆的黑色盒子,里面除了父亲的几张发黄的旧照片外,还有一沓母亲保留着的工资条.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春节回老家探望父母,家里发生了一件趣事,年迈恩爱的父母竟然拌起了嘴。原来2012年年底,父亲在当地一家农村合作银行存了8000元钱,当时存的是1年定期,现在期限已满,父亲想去银行再转1年定期。母亲觉得好笑,认为银行会自动划转,何必多此一举。父亲与母亲争执起来,力争道:"银行只会自动划转到活期,怎么会帮我们转定期呢?活期与定期之间的利息可差远了。"母亲沉默了几秒钟,向我  相似文献   

3.
使命     
虽然父亲和母亲都把嗓门压得很低,但罗尔还是听清了他们在说些什么。"如果卡拉还在,那么再过两个月,我又可以收到他送给我的母亲节礼物了!"母亲的声音中带着悲痛。"不要难过,我们还有罗尔这个儿子,他一样会送给你礼物的!"父亲安慰母亲说。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我的母亲,我父亲一直以身体健壮著称,年轻的时候据说一棵400斤的树.他一个人就可以扛起。而我母亲可能是因为生了我之后.月子期间没养好.落下了病根.一直病怏快的,甚至在我的老家有“孵鸡娘”的绰号。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对父亲的身体很少关注,似乎觉得他的健康是天经地义的。  相似文献   

5.
老家的桔子又红了,母亲打电话说要送一些过来。父亲去世五年多了,想想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当桔子红了,总是父亲打来电话,还亲自把摘下的桔子用纸箱装了封好,乘车从几十公里外给我们送  相似文献   

6.
胡小平 《金融博览》2021,(17):84-85
那晚,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油灯下吃饭.父亲说他明天一早就去奉家山,在那至少得住半个月.母亲忙问去干嘛.父亲没正面回答,只是说学校已破败不堪,大队决定重建,只是算来算去,加上公社给的,大队自筹的,钱怎么都不够,他打算明天就带人去奉家山砍树,这样不仅木料好用,也能节省不少钱.母亲愣了愣,看着父亲,说奉家山是一脚踩三县的地方,离家有五六十里,山深路险,少有人烟,蚊虫蛇蝎又多,湿气瘴气重,在里边砍树锯木,又苦又累,还有危险,不同意父亲去.父亲摇摇头,说作为党员,作为干部,就得去,就得带头去.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让父亲过了中秋再去,离中秋也就四五天了.父亲说一天也不能耽误,明天必须去.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句流行语:如果你不想发大财,也不想饿死,就去当老师.在那个教师被贬作"臭老九"的年代,父亲偏偏执拗地选择了做教书匠,之后又执拗地娶了个教书匠妻子.家里虽然清贫,但父母的精神却是富足的.父亲最为推崇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一名话:富有不在于你赚钱的多少,而在于你生活的品质.那时,父亲和母亲的工资加起来不足百元,一家几口人的小日子却过得有声有色.现在回忆起来,母亲赞不绝口的,是父亲的理财能力.话里话外,流露出几多感慨.父亲至今仍挂在嘴上的理财至理名言,也成了我们兄妹过日子的理财"红宝书".  相似文献   

8.
<正>父亲从来都觉得城里的房价太贵,一堆钢筋砖头值不得那么多钱,便总劝我等跌些价后再买。等了好几年,没见房价有回落,倒见证了房价翻跟斗似涨,我终究扛不住,打算以涨了近一倍的价钱买套商品房。母亲数落父亲,怪他对房市判断失误,耽误了儿子买房。父亲却煮熟的鸭子嘴硬,要我再扛几年,就不信房价不降。母亲白了父亲一眼,说:"男人成家立业,得先有一个窝。"为房子,母亲没少埋怨父亲,说没住过像样的房子,全家9口人,在父亲不足40平方米的单位宿舍里住了近二十年。期间,有过改善住房条件的  相似文献   

9.
笃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我们,或许游历名山大川无数,但真正清澈的河流小溪又有几何?依稀记得我的童年时代,父亲被关"牛棚",母亲带着姐姐和我来到江南水乡的祖籍暂住,我们居住在母亲家族的祖屋里,由母亲辅导姐姐和我学习小学课本,阅读在抄家中幸免于难的书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保障》2013,(11):65-65
主持人:根据国家及地方非因工死亡待遇的有关规定,劳动者死亡后,其供养直系亲属有获得丧葬费、抚恤金的权利。供养直系亲属是指由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直系亲属。通常情况下,未成年子女可推定为父亲或母亲的供养直系亲属。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一对夫妇双双去世,留有两位未成年子女。究竟是将两位未成年人分别确定为父母的供养亲属,还是仅确定父亲或母亲的供养亲属?如果仅确定父亲或母亲的供养亲属,究竟是确定为父亲的还是母亲的供养亲属?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生日     
母亲七十四岁生日这天,全家三代人欢聚在一起,为母亲祝寿。在要点燃生日蜡烛时,父亲欣喜地宣布:“今天也是我和你母亲结婚五十周年纪念日。”一家人顿时欢呼起来。说着父亲郑重地从口袋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讲话稿”宣读起自己编写的打油诗。父亲深情地在诗的字里行间倾诉了夫妻患难与共、历尽沧桑的苦与甜,抒发了相敬如宾、互敬互爱之情,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澈,表达了对晚年幸福生活的憧憬,更希冀晚辈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  相似文献   

12.
贫困是家庭唯一的"资源" 我叫余志强,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康家村.父亲叫余友田,母亲叫沈丽辉,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我懂事以来,就知道家里很贫困.父亲是个老实农民.为了维持一家五口的生计,1991年9月他到乡石灰窑去打工,负责最危险的凿眼放炮工作.1992年4月11日下午,我放学刚出校门,就碰上本村的李村长,他见了我就说:"志强,你父亲在乡石灰窑炸石头受了伤,快回家去安慰你母亲".我拼命往家里跑.谁知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当时就疯癫了.安顿好母亲后,我们又往医院跑,赶到乡卫生院,只见父亲全身除了脚掌和嘴巴露在外面外全身都用绷带包裹.一路上邻居不断叮嘱我和哥哥姐姐,见了父亲不能嚎哭,不然对父亲治伤不利.我和哥哥姐姐见了父亲真的没有嚎哭,但泪水却象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落.  相似文献   

13.
书和剪贴     
八岁那年,跟随父亲从孝感下放到安陆赵棚。因家里穷交不起学费,本该读二年级的我,只得带着从孝感已读过一年级的书,又重复读了遍。那时,母亲在县城,每月父亲有一次回城的机会,我便一同前往探亲。城里的孩子穿着比我们要漂亮,且小人书非常的好看。  相似文献   

14.
高业伟 《理财》2012,(10):68-70
《理财》编辑:我今年43岁,企业高管,目前正准备与先生办理离婚手续,有一小学毕业的女儿13岁,父亲已于多年前去世,母亲仍健在,现年68岁,身体还算硬朗,男方同意女儿由我抚养。我因工作的关系,现居住于福州,母亲原居住于广州,但为了方便照顾我们母女,已有搬来同住的打算。我月薪2万元,年终奖金6万元,享有国家福利的规定参加了"三险一金",离婚后家庭支出每月6000元,女儿学费每年2000元,母亲明年搬来同住则每月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家住闽西农村,家里十分困难,加上父亲去世得早,两个姐姐和我被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为了让我们有饭吃、有衣穿,母亲总是起早贪黑,终日奔波在农田、山野和荒地上,不是种地,就是砍柴,里里外外忙个不停。望着母亲劳累的背影,年幼的我总想为母亲分担些生活的负担,并为母亲带来幸福。  相似文献   

16.
张柔今年43岁,企业高管,目前正与先生办理离婚手续,有一小学毕业的女儿13岁,父亲已去世,母亲现年68岁,女儿由张柔抚养.张柔现居住于福州,母亲原居住于广州,但有搬来与张柔同住的打算. 张柔月薪2万元,年终奖金6万元,参加了三险一金,离婚后家庭支出每月6000元,女儿学费每年2000元,母亲搬来同住则每月增加1000元支出,母亲有退休养老金保险,每月领取2000元的生活费.  相似文献   

17.
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总会谈起故乡的老房子。“文革”中,父亲因“出身”不好,成为“造反派”们斗争的对象。为了图一份清静,他带着母亲和我们兄妹五人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辗转了几个地方都没有长住。  相似文献   

18.
陪母亲散步     
自父亲去世后,母亲老了很多,也变得迟钝多了,不是丢三落四,就是记不得回家的路,甚至有一次,母亲来找他,却在火车站迷了路,幸亏还记得他的名字,好心人才把母亲送了过来.这让他十分担心,生怕哪天再也寻不到生她养她爱她的母亲了.可是母亲每天都有散步的习惯,他认为必须回去陪着母亲散步,然后把她安全送回家.  相似文献   

19.
父亲是一位老税官,我现在税龄也有18年了,但我的年龄还是没有父亲的税龄长。几乎所有认识他的入都连连摇头,一脸戏谑,说他不通世故,古板,老实,遇事太较真,查账时,一分钱都不会放过。社会中人如此,亲戚朋友如此;就连母亲,也不理解父亲,斗了大半辈子的嘴。从小到大,我都认为别人的父亲比他潇洒,我也一直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有些“窝囊”。  相似文献   

20.
通话纪事     
1971年 “都几号了,还不寄钱来,莫非让他这一窝崽喝西北风?”母亲嘟嘟囔囔。 父亲每月按时寄回80块钱,我们一家八口人全凭这的80块钱过活。今天花几毛,明天花几块,那都是惦算着来的。母亲是家务总理,兼家务财长,总理财长都不是好干的差事,特别是经济拮据时期。没有特殊情况,不到月头,母亲绝不敢掏空腰包。可月头到了,仍不见汇款单,母亲再巧,也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