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改革开放32年间的年均经济增速是9.9%,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变成了上中等收入国家。2011年的人均收入达到5400美元。这段时间的贸易增长是史无前例的,年均增长17%,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6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成为帮助世界走出危机、恢复成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过去4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2%,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稳步增长到2016年的74万亿元。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而每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30%,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也日益提升。对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重要"贡献者"的理解,不能局限于自身在统计意义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更应看其对世界各国产生的拉动作用。本文从全球投入产出模型出发,推导了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其他国家拉动系数及实际带动量的测算框架,利用OECD-ICIO提供的2005-2015年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在整体、国别和区域三个层面上,具体测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结果表明:①样本期间内中国对世界经济拉动系数整体呈上升之势,有些年份对部分经济体经济增长实际贡献近1个百分点,所做贡献巨大;②中国对世界经济实际贡献与区域价值链有关,在全球价值链三大板块中,由于中国处于亚洲价值链核心,从而对亚洲地区经济增长贡献最大;③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所依托的贸易方式看,相较于一般贸易而言,加工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更大。本文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受益者,更是贡献者"的本质,而且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对如何实现经济更好增长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首先,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按名义汇率计算,2000--2006年间,中国占全球GDP的比重从3.8%上升到5.5%,对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8%,仅次于美国20.5%的贡献率。同期,中国进出口占全球货物贸易的比重从3.6%上升到7.2%,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2%,排名世界第一。2007年,美国经济由于次贷危机而放缓,中国有可能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马元柱 《开放潮》2003,(4):18-19
美英发动的对伊拉克战争,这场战争对正处于衰退中的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增长如同“雪上加霜”,可能使得全球经济复苏拖延,从而对世界各国经济与贸易产生连锁的负面影响。 中国2001年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为21.8%,其中出口贸易增长幅度22.3%,成为世界贸易的第六大国。伊拉克战争以及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和剧烈波动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贸易增长影响不能小看。中国是世界上人均石油资源水平极低的国家,石  相似文献   

6.
晓超 《中国经贸》2009,(17):35-35
世界经济走向是当前最牵动各国民众的事情。世界经济是否在复苏?复苏的速度有多快?都是当前全球媒体中最牵动人心的话题。围绕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走向的根本性问题,《环球时报》从6月份开始,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采访了全球85名经济学家.就一些关乎世界命运的问题请他们明确表态,这是中国媒体首次独立就世界及中国经济的重大问题在全球学者中展开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7.
《海外经济评论》2009,(42):33-3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1日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全球经济复苏速度将快于先前预期,中国等亚洲国家正“领跑”全球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8.
陈志宏 《中国高新区》2010,(12):116-119
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加突显,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西方国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市场利益,大国搏弈将会更加激烈。中国走出去要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就必须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南方经济》2011,29(6):3-6
30年来,全球范围内最重大的经济事件应包括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崛起是是在新一轮的全球化进程和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的重组中实现的。全球化意味着资本和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更加自由。中国打开国门后,全球资本越来越多地流人中国,使这个在30年前还几乎完全封闭的国家成为全球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最大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中国把自己生产的制造品出口到全球各地。在全球制造业分工链条中,中国的生产两头在外,主要负责加工制造环节。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温室效应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发展模式,成为了整个世界关注的热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中国而言,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引导和帮助作者围绕世界经济领域热点重点问题展开集中讨论,遴选一批就相近主题探索争鸣的优质稿件,经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专家专题研讨,并邀请兄弟期刊积极参谋,本刊提出并建议2016年度重点选题如下:1.经济周期理论与世界经济再平衡研究2.国际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开放战略研究;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中国对策研究3.国际金融风险研究(如国际金融监管及风险防范、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金融风险及债务风险、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世界的影响等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难题中国人民大学理论所王达品自60年代亚洲“四小”经济起飞,70、80年代东盟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来,东亚经济越来越引起世界的重视,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四小”持续发展,其间虽有起伏,但近...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是一个充满变化与机遇的年份。世界经济因欧美主权债危机而面临不确定性,世界局势因地区问题而充满变数。中国经济因世界经济和周边环境变化、因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而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增速下滑已是我们面对的现实。然而在全球复杂的环境中,中国又是有希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引导和帮助作者围绕世界经济领域热点重点问题展开集中讨论,遴选一批就相近主题探索争鸣的优质稿件,经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专家专题研讨,并邀请兄弟期刊积极参谋,本刊提出并建议2016年度重点选题如下:1.经济周期理论与世界经济再平衡研究2.国际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开放战略研究;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中国对策研究3.国际金融风险研究(如国际金融监管及风险防范、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金融风险及债务风险、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世界的影响等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近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政策当局以及国际机构对于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是否有必要对全球经济失衡进行调整、如何进行这种调整、以及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对世界经济和相关国家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全球经济失衡可能的调整途径,以及这种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银行储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高储蓄率的国家之一。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美国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罗奇曾表示,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储蓄量。著名投行雷曼兄弟也  相似文献   

17.
尚品 《中国西部》2012,(34):18-21
今天的中国西部地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新的增长极,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世界各国特别是泛亚国家同中国加强经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12年年底,全球经济迎来了最为错综复杂的一段时期: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全球物价走势不容乐观,又恰逢中美日等国大选,地缘政治风险有增无减。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导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具有的主要地位和新兴态势,为中国参与到全球跨国经济结构和多边的国际组织提供了巨大动力。本文拟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为例,详细分析中国政府在建设过程中的外交进程、阶段性成果以及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世纪中国对亚太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相关战略,并就面临的挑战及机遇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微信圈流传一句话:(20世纪)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京津冀。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把珠三角带起来了,把“中国制造”带进了世界。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至上世纪末中国经济已不能满足于仅仅以世界工厂的身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她需要几个有资格、够条件面向国际的金融、贸易和经济都会城市,可以与世界进行经济对话,这便有了“90年代看浦东”。浦东的开放开发,带领了长三角的崛起,使上海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城市之列。而今京津冀一体化话题持续发酵,并在这个春天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一号工程,背后的驱动力仍然是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进阶的意志。  相似文献   

20.
赵娜 《天津经济》2008,(12):28-29
2008年全球经济发生了重大转折,发端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美日欧经济严重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2009年世界经济能否回暖,中国经济走势如何,金融危机将对天津经济造成多大影响,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