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险投资退出决策模型设计与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投资作为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活动,选择合适的退出方式来实现资本的增值在整个风险资本循环中至关重要.目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主要包括四种方式:首次公开上市(IPO)、企业购并、回购和清算退出.本文从实际与理论两个方面就有关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展开讨论,并总结出我国实现风险投资退出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对风险投资的成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退出机制不健全正是影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股权交易市场、风险投资系统、法律法规等都不完善,本文从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一些建议和方式,以期对我国的风险投资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3.
风险投资的高收益是通过风险投资成功的退出而实现的,可行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只有风险投资顺利成功的退出才能够使风险投资这一动态过程循环往复,不断获取风险资本增值.风险资本家实施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时必须对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进行选择.文章主要对风险资本选择最佳退出时机以及退出方式时应该考虑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最佳退出时机以及退出方式的选择遵循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准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退出机制的建立是发展风险投资的关键。从国外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及其退出机制来看,发达的股票市场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层次丰富的资本市场是风险投资得以顺利现实创业回报的最根本因素;在证券市场尚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可采取收购及到国外市场上市的退出方式。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从长期目标来看,应建立二板市场,实现IPO退出;近期应完善证券市场,建立以收购为主的多种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5.
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不畅是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风险投资退出的四种主要方式股份上市、第三方收购、风险企业或创业者回购和清算退出,并对各种退出方式的适用性和利弊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提出建立二板市场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是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风险投资对于高新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介绍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并进行比较;从美国风险投资市场的退出机制得出启示,最后根据我国风险投资退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风险资本在投资后能否适时退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投资者的决策取向和风险资本的循环流动,影响着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可以说没有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就没有真正意义的风险投资.为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风险投资生命周期的阶段不同,对资金需求和融资方式的选择也不同,风险投资的生命周期特点,决定了其退出制甚为关键,要促进我国高科技的发展,必须创建风险投资体系,而创建风险投资体系,必须要求有完善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9.
关于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投资的退出,主要是退出方式问题。本文就多种退出方式,进行了系统比较和归纳,并在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有关方式。作者强调,为了促进我国风险投资有较大的发展,发挥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中的作用,定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之路。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出渠道的不畅是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创业板未正式推出之前,风险投资机构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退出方式进行退出。由于公开上市短期内无法成为大多数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选择,具备条件的风险投资企业可选择借壳上市、海外上市等上市方式进行退出。现阶段较现实的退出方式是并购。作为风险投资公司,在决定退出投资时,应根据风险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当时的外部环境,灵活地选择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11.
宏观经济对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风险投资退出经验表明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因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自2007来以来,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发生了剧烈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退出方式的选择对于风险投资退出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影响到退出的可行性和各参与主体的收益,而且还影响退出后受资公司的发展。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有上市退出和出售退出两种,其中出售退出包括并购和股权转让两种。国内外学术界历来重视对最优退出方式选择的研究,一些学者分析了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  相似文献   

12.
吕明 《时代金融》2012,(35):58-59
我国的风险投资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起步晚,底子差,当时的风险投资机构带有明显的政策驱动色彩,虽然其组织形式为公司制,实际上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和经济增长,外国资本、民间资本在风险投资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信托型、契约型风险投资主体不断涌现,特别是2007年以来新《合伙企业法》增加了新的合伙企业形式——有限合伙企业,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风险投资过程的最后阶段是退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主要有IPO、并购(M&A)、股权回购、破产清算和次级市场出售等几种方式。虽然受限于当前的IPO审核与二级市场环境,但IPO仍是我国风险投资最主要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及其配套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是:投资规模较小;操作不规范;处于发展初期;受传统投资理念的制约.我国风险投资的问题是:社会中介机构和风险投资网络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资金来源单一;资本退出渠道不畅.风险投资的配套措施是:完善社会中介机构和风险投资网络;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健全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健全相关的金融配套机制;健全税收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尚未推出创业板市场的背景下,对大企业并购(包含次级并购)与管理层回购(包含员工购买)等退出机制理论研究的不足,导致在实践中风险投资机构的退出决策呈现较强的随机性特征,风险投资行业难以形成良性的运营模式,本文从合约设计、渠道选择两个角度,对国外有关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构建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退出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最后尝试提出现阶段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汪波 《广东金融》2008,(1):46-48
风险投资在现代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方式退出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本文结合目前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现状,分析中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障碍在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中介服务不成熟、风险企业在国内主板上市难度大,指出了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可供选择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有收购与兼并、买壳或借壳上市、境外二板上市或国内中小企业板上市、股份回购、通过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退出等。  相似文献   

16.
风险投资在现代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方式退出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本文结合目前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现状,分析中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障碍在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中介服务不成熟、风险企业在国内主板上市难度大,指出了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可供选择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有收购与兼并、买壳或借壳上市、境外二板上市或国内中小企业板上市、股份回购、通过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退出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险投资在现代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方式退出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本文结合目前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现状,分析中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障碍在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中介服务不成熟、风险企业在国内主板上市难度大,指出了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可供选择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有收购与兼并、买壳或借壳上市、境外二板上市或国内中小企业板上市、股份回购、通过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退出等。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创新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风险投资基金是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风险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不健全,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对科技企业的投入。目前,风险投资退出以股权转让为主,同时以上市方式退出的比例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投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中。然而,风险投资在我国的运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退出机制方面的问题,事实上,退出机制是关系到风险投资运作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潜力大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应建立畅通的退出机制,带动我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相似文献   

20.
构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明 《金融科学》2001,(2):79-82,108
风险投资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及民族经济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风险投资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退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的最终成败,关系到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能否实现持续发展,所谓退出机制即风险投资在所投资的企业发展相对成熟后,将其所投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