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为国之根,农为民之本,农村稳则天下稳。朱钅容基总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或者在内部会议讲话中屡屡提及的一句话就是:农民收入问题“是我最头痛的一件事”实际上,农民增收问题不仅仅让总理耿耿不寐,也是让全国各级党委、政府干部时刻关心的一件大事。中国的经济学人也纷纷著文,献计献策,希望找出解决问题的出路。农民收入状况到底怎样?农民增收减缓的因素何在?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出路在哪里?为回答这些问题,本刊特别组织策划了这一组文章,期望能给关心农民问题的人们有所启迪。让农民富裕起来——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NULL.…  相似文献   

2.
红薯富了赵沟人 在河南省登封市区,经常会遇到开着小拖拉机或手推三轮车卖红薯的农民,当问他们是哪里人时,不少人都回答:我们是东华镇赵沟村的。红薯,实在是太普通的农产品了,赵沟村的农民咋就能靠它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3.
莫言  姜末 《东北之窗》2013,(1):65-66
贫困者向往富贵,是人之常情 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中国的老百姓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为什么人们厌恶贫困?因为贫困者不能尽情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相似文献   

4.
书讯·经管     
陈志武 《上海国资》2008,(10):79-79
看到过去200年的变迁,我们会问:到底是什么使人的生存能力、财富能力发生如此大的跳跃,实现了此前几千年所没能完成的事?又为什么即使到今天还是有的国家富、另些国家穷?财富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正是本书所回答的问题。我想,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财富能力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政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中国农业经济向何出去?世界问中国,亚洲问中国,中国人又何偿不在问自己。今日之中国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雨,正在昂首步入即将到来的21世纪。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地把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中国跨世...  相似文献   

6.
企业富余人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本刊记者周剑倩“当前企业改革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是什么?”假如你问这个问题,恐怕一有八九的人会脱口而出:是人的问题!企业富员充斥,却又不知往何处安置!的确,这是企业的难题。也是全社会的难题,谁都心知肚明。富余人员究竟有多少?凡...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作。那天碰到一朋友,问:“老詹,你们报纸到底是千什么的呀?为什么在国内看不到?”我说:“‘海外版’嘛,顾名思义,是专门办给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看的,你既不住在海外,又不经常出国,当然看不到我们报纸啦!”朋友哈哈一乐:“开玩笑呢,不过。我倒真想向你请教一问题,你说咱中国这么多外宣媒体,包括你们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等,整天忙碌辛苦,到底在忙什么?办报目的是什么?”为回答问题,我讲了个故事:延安时期,毛泽东曾问胡耀邦,你说说,什么叫军事?胡引经据典,说了一通。  相似文献   

8.
面对国家统计局“70大中城市新房价格仅一个同比下降”的报告,针对百姓眼中日益高企的房价,陕西电视台《今日点击》专栏财经评论员魏雅华对此提出了疑问,一问:“钱荒”是咋回事?二问:中国银行业为什么会在全球减息风暴中逆风加息?三问:如何解释2013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偏冷?四问:如何解释2013年的中国地方债危机警报?五问:为什么大中型房企近四成中报预亏?六问: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七问:李嘉诚为什么会在房地产涨势如潮中清盘出逃?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些朋友很关心美国与伊拉克开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问题,要我谈点看法,下面就以朋友问我回答的形式谈些意见。问:一打起来,中国的油价会涨吗?答:一打仗的话,中国石油价格是会涨的,但是国家是在做一个调节。通过政府的作用进行调节,能够防止油价过大的波动。问:请具体谈谈美伊战争对中国期市,尤其是对中国有色金属期货品种的影响。答:这个问题我没有研究,做国际期货的人预计到这个战争发生,会首先把期货价格抬高。问:一旦战争爆发对美国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是不是对军火有比较大的刺激?答:美国的战争目的就是要刺激他…  相似文献   

10.
刘永好说,今年他关注三件事:第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怎么变革?农业产业如何用好新的政策、寻找新的机遇、谋求新的发展?第二,住进一步推动市场化配置资源方面做研究、提建议;第三,怎样使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相似文献   

11.
论梁漱溟经济思想对当前农村问题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丽琴 《特区经济》2005,(1):212-213
一、农民自觉与中国农村建设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中指出救济乡村的关键在“农民自觉”,即:“就是乡下人自己要明白现在乡村的事情要自己干,不要和从前一样,老是糊糊涂涂地过日子,这样子是不成的”。救济乡村之所以要农民自觉,是因为救济乡村要靠乡村自求,要靠本身有生机。他说“如果乡下人不能自己起来向前去打算,乡村成了个半死的,没有了生机,没有了活气,外边人怎能使他向上,  相似文献   

12.
只要是生产“绿色蔬菜”的农民,很多人都用沈阳东大迪克化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农药。东大迪克正朝着既定的目标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迈。可是在3年前,这家公司的产品很难卖,最困难的时候,靠借钱发工资。沈阳东大迪克化工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刚告诉记者。记者问:“您那时动摇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从发展规律上看,中国迟早得走这一步。吴刚说,搞企业就是要超前一步。没有这一步,昨天红火了,今天红火了,明天可能就会被淘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全面迈向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如何使同一个蓝天下的中国农民从田里走上来,从山里走出来,与城里人同步进入现代文明生活?地处福建省泉州市最边过山区的德化县人说:产业化推进城市化 城市化加快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瓮安事件最感动人的情节,可能就是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三次向百姓道歉了。尤其是在深入调查后,他得出结论:“瓮安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黑恶势力气焰嚣张,城乡人民不得安宁。我们不敢出重拳,让黑恶势力尘嚣其上。”然后,他大声问当地的人大代表:“这样的庸官、懒官、拿钱不干活的官,该不该下课啊?”  相似文献   

15.
“自我定位,自身形象,自控能力”,这便是清华紫光集团总裁张本正先生在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经常念的“三自经”自我定位。一个大的企业集团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总裁他的职责是什么?张正本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件事部下可于我决不插手,部下有困难我一定要上。张总的活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做自己该做的事。那就是专心致力于关键领域,为企业谋取最大的收益。他把“造势”、处理难题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一论和再论清华紫光的人才工程,便是他遵循企业管理最核心的是对人的管理这一基本点,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张捷 《环球财经》2010,(12):56-59
哪些人是中国社会真正的老百姓?哪些人是中国社会最应该增加收入的最广大人群?毫无疑问,是农民。耍增加老百姓收入,首先就应该从增加农民的收入做起。  相似文献   

17.
崔晓红 《新财经》2010,(11):31-32
在本期选题执行过程中,有同行问,“你们杂志这期重点关注什么?”当我告诉他是房地产时,他显得有些不屑,说:“房地产不就那些事,还有什么可说的?”相信很多人都跟他有一样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马玉国 《魅力中国》2013,(11):201-201
在数学教育界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台湾一位学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二年级小学数学题:在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参加测试的台湾学生有2/3的人答案是43岁。测试大陆的学生时,竟有88%的人答案也是43岁;因为他们认为此题不可能加,所以只能减,而不敢写上“此题不能做。”这是一则笑话,然而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八年教龄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则笑不出来,因为这则笑话的确不是“空穴来风”。我们之一代当老师的,从小当学生时,就崇拜老师、服从老师,很少敢挑战老师的权威,也不敢讲自己的思路。长大当了老师,也觉得学生服从我,崇拜我,把我讲授的内容听会,练会,考个高分,课堂纪律好,就很有成就感。比如学了“笔算除法”,老师讲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我们的学生有向老师提出:“笔算除法能从低位除起吗?”。如果还有学生再提出一个高智商的问题“老师,笔算加法、减法、乘法都是从低位算起,为什么笔算除法就一定要从高位除起呢?”这时,会不会有的老师已经很不耐烦了。会说:“你怎么事那么多,书上就是这样规定的,教你怎么算,你就怎么算。”如果真的老师这么说,试想一下,今后,这个孩子还敢“异想天开”吗?还敢“思维和创新”吗?慢慢地,在学生的心中,就会逐渐形成听老师的没错。这就是中国学生,很听话,很刻苦地去记忆、模仿,就是不敢自主地思考和质疑,没有了疑问哪会有思维呀,没有了思维就更谈不上创新了。  相似文献   

19.
乡长笔谈     
三年的乡长生涯,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生活经历之一。对我说来,当乡长的岁月忧多于乐,苦多于甜,困惑无奈多于信然自得。如果有人问我乡长好当不好当?我会毫不隐瞒地告诉他:当乡长容易,当好乡长却难。不知情的人往往以为乡长权大潇洒。其实当乡长是件苦差事。乡长官儿不大,事情却多,正事、杂事、难缠事、头痛事、好事、坏事、恶事、不好不坏的事……事事皆有,躲不开也混不过。事情和困难多了,苦衷与无奈自然也就多。心情浮躁不安时就想:当这乡长干什么?就想打报告辞官。但睡上一夜之后,又莫名奇妙地平静下来,辞官的事自然又被搁…  相似文献   

20.
林影 《沪港经济》2008,(3):72-73
现实有时就是让人琢磨不透。这年头生活好了,困惑却越来越多,不同行业、不同阅历的人,似乎都有一个共识:活着,心累!尤其是对富裕的人群而言,在完成了原始积累以后,都迅速从“谋生”转为了“谋心”。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该如何从容应对?如何好好安顿自己的灵魂?我们来听听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