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荣峰 《经济师》2009,(9):50-51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居民储蓄的不断增长,外汇理财产品慢慢走入了老百姓的生活。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银行也推出了不同的外汇理财产品。文章通过考虑各种外汇产品相关性情形下,利用资产组合理论对外汇理财产品组合进行定量分析,说明如何更加合理地外汇组合采规避风险,提高收益。  相似文献   

2.
崔森 《经济月刊》2009,(8):56-57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又一次重要改革。从那时起,人民币由单一的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改为参考以美元为主的一揽子货币,实行有限度的浮动管理。每天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中间价,各商业银行根据这个中间价实行上下有限度的浮动。从这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至今已累计升值超过20%。  相似文献   

3.
陈鸿知  段勇 《经济》2004,(9):67-67
外汇理财烽烟四起,谁能独领风骚?作为外汇理财市场后起之秀的广东发展银行北京分行,凭借创新的产品和高起点、高水平、人性化的用心服务而快速地崛起,成为京城外汇理财银行的佼佼者。 创新产品“丰收“系列走俏京城 今年以来,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这为手里攥着低息币种的居民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渠道。随着市场对美联储升息的预期加大,银行推出的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收益率也有逐期升高的趋势。 据了解,广发行北京分行8月2日推出了“丰收”系列外汇理财产品第五期。与前四期相同,第五期产品同样提供了美元、港币两种货币多种期…  相似文献   

4.
杨晓晖 《经济视角》2009,(12):44-45,69
自2005年7月以来.中国外汇改革已进入第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一直呈上升势头。2008年年末.受到次贷危机影响.贡献于中国实体经济比例最大的出口业受到较大冲击.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一定压力:同时.自2008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开始重返盯住美元.随着2009年美元经历了两轮较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主要货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又一次重要改革。从那时起,人民币由单一的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改为参考以美元为主的一揽子货币,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美元对人民币从7月21日19时开始,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由原来的1美元兑828人民币,调整为兑8.11人民币,且现阶段将允许人民币交易价格在03%的窄幅里浮动。这次人民币汇率调整的要点是:  相似文献   

7.
《经济导刊》2005,(6):8-8
光大银行推出银行业首个以人民币投资,获得美元收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A计划”,这意味着国内银行拉开了人民币间接投资境外金融市场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又一次重要改革.从那时起,人民币由单一的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改为参考以美元为主的一揽子货币,实行有限度的浮动管理.  相似文献   

9.
酝酿了长达一年多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终于正式面市!据悉,光大证券去年10月上报的“阳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已于2月23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光大证券由此如愿成为第一家获准发行集合理财产品的券商。这是继外汇理财、人民币理财等产品之后的又一理财大军。  相似文献   

10.
自2005年7月以来,中国外汇改革已进入第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一直呈上升势头.2008年年末,受到次贷危机影响,贡献于中国实体经济比例最大的出口业受到较大冲击,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一定压力:同时,自2008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开始重返盯住美元,随着2009年美元经历了两轮较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主要货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2005,(5):23-23,25
近年来,对于人民币汇率调整的设想方案非常多,例如把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率从8.28变成另一个数字、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变更为盯住货币篮子、放宽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假定人民币进行汇率调整,那么您认为最现实的调整方案是什么?中国汇率体制改革有没有清晰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2.
论人民币升值和我国国际收支顺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并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人民币的升值和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冯海红 《当代经济》2006,(13):91-92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并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人民币的升值和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以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重要的投资品种,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开始急剧膨胀,而银行理财业务也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中与"存,贷,汇"并列的第四大收入支柱。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个人理财业务也被银行业普遍看好,银行理财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关注。但与此同时,理财产品市场也面临了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相差较大的原因有哪些?对于银行业来说,怎样合理的估计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如何建立合理可靠的风险管理和评估方法?本文针对理财产品市场的复杂现状,建立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以23家商业银行发行的本外币理财产品为样本,应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对理财产品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理财产品市场进一步发展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自推出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截至2008年9月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8659元,累计升值超过15%。客观地讲,人民币升值是我国特殊的现实环境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来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银行理财产品是近年来国内最活跃且充满争议的一类金融创新。根据有关统计,以2004年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速以及同年理财产品初露头角为标志。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由当年的120多款增长至2009年的6000余款(剔除雷同产品);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规模已达到2.3万亿元人民币,超越了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其他机构理财产品的增量总和,成为推动国内理财业务发展的主导性力量。文章就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王珏 《时代经贸》2006,4(12):112-112,114
随着我国金融业面向世界的开放,我国银行理财业务也红火的发展起来,特别是人民币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银行中间业务受到了居民的广泛青睐。本文分析并论述了今年新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复出并走向差异化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在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大前提下,人民币理财产品未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尽管升值幅度只有2%,但这仍将会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带来很大改变。由于币值重估带来的是成本重估。汇率闸门轻启之后,随至而来的将是产业升级的层层压力。一方面,人民币继续升值将缓解中固公司的外债压力,特别是对那些债务以美元或其它外汇为主的高负债行业的影响尤为重大。然而另一方面,对于低利润率、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来说,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汇率改革方案,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一篮子货币政策,从而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当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2%,拉开了新一轮的人民币升值的序幕.截至2007年7月7日止,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100:761.35,累计升值8.6%.图1是汇改以来我国人民币中间价汇率走势图.  相似文献   

20.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将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但是,人民币汇率的市场预期主要还是受美元升值或贬值的影响。美元走势的持续疲软,给我国经济埋下了潜在的危机和风险。游资的不断涌入,给人民币带来较大的升值压力。同时,美元贬值带来长期汇率风险。该文通过对比分析中日汇率变动后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变化,提出我国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和防范资本市场金融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