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月光族",现在社会的流行词,越来越多的80后和90后加入到"月光族"的大军中来.究竟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的工资越来越不禁花?是谁赚走了他们的工资?是谁让他们被"月光"?  相似文献   

2.
谈“礼”     
“礼”,乃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如礼仪、礼让、礼貌、礼遇、礼品等等。  相似文献   

3.
"过去一年,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产生了巨大影响,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不仅在医疗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方面都已取得重要进展。"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年初对新医改作如此评价。要完成医改近期重点工作,实现2020年宏伟目标,既有诸多有利机遇和条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有大量问题需要研究商讨。而"医改"作为直接与百姓生活挂钩的重大"民生工程",必然会受到众多注视,可谓是迎风站在"浪尖尖"上。所谓"医改",一个"改"字,必然会触动以往已经形成的相对成熟的网络系统。一个"改"字,必然对身处其中的各种"角色"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新医改,究竟给了谁"蛋糕",又动了谁的"奶酪"?  相似文献   

4.
在环保管理中,经济手段的应用是有限度的。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化的手段在环保管理中也只占一部分,而非全部。经济手段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是有严格的先决条件的,它需要一系列政府制度安排。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投资、改变融资机制的前提是,必须从制度上保证投资可以得到回报,实行"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收费"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考察时,也多次强调"粮食安全要靠自己"。然而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农村许多地区,五六十岁及以上老年人渐成种粮主力。且此种状况已持续多年。谁来种地?怎样种粮?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不能不认真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庄晓蓉 《走向世界》2009,(20):22-2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保有量急剧上升,"行车难"已经成为很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青岛作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在成功举办奥帆赛的进程中,城市文明程度、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都有了很大提升.从交通"三让"到"文明赢得尊重,礼让从我做起",在青岛,文明风尚具体到每一个个体,时时处处体现了致力于交通文明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7.
从孔飞力教授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的案例可以看出,"叫魂"引起的恐慌是社会性的危机。不仅存在于所谓的"封建时代",在现代社会更是屡见不鲜,无论是"叫魂"危机还是抢盐风波,民众都表现的恐慌盲目,因其时代不同,其原因也会各异,在类似事件中,群众的心理在此间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即"从众心理"。作为受众应学会理性地辨别信息的真伪,不盲目相信社会所传播的信息,要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对各类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批评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走向世界》2012,(5):26
信息化社会,也不完全都是好的。比如,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在信息高速路上,人人都可能在"裸奔",有的甚至"裸奔"了很多年,而本人未必完全知道,就算是有足够的防患意识也是防不胜防。有关个人信息安全的话题持续引起公众的关注,有一种说法——无论你是谁,你的手机号码或  相似文献   

9.
李超 《魅力中国》2010,(1X):180-180
<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地位。所谓"自主性",就是自己把自己看作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主人,自己主宰自己;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  相似文献   

10.
谁来落实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显然,这是对"文山会海"的讽刺。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在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标题就叫《关键在于落实》。但是,最近,东北发生的几起安全事故却恰恰就是因为"谁来落实"问题。8月23日12时左右,黑龙江  相似文献   

11.
伍剑 《中国西部》2011,(26):80-81
我们的教育为了谁?这个话题似乎很荒唐可笑。 有人回答:教育孩子,让孩子学知识。什么是知识? 知识就是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非的能力。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掌握是非能力。这样说似乎有点不明白,简单地说,在孩子真正成为社会人之前,让他们掌握前辈人已经掌握的生活的技能知识。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2.
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初步实现了把农民负担减下来的目标。但是却导致了农村公益事业的"难办"。特别是农业税的取消,使公益事业成了无米之炊。许多地方除了免收的农业税外,其他费用并没有减少。我们在洞庭湖区的调查表明,山丘区乡镇基本无公益事业建设规划。而纯湖区乡村二级组织依旧收取所谓的"共同生产费",或者无名目收费,来从事抗洪、排涝、修沟渠。湖区农民负担一般为120-130元/亩,最低的也100元/亩,而山丘区仅为12-15元/亩(水费)。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洞庭湖区作为粮食主产区,农民负担究竟能不能减下去,完全取决于这样一个问题:谁来为农村公益事业买单?  相似文献   

13.
陆林  段陈 《东北之窗》2010,(Z2):82-84
怕生孩子,不仅在当下的中国,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生得起却养不起"已成了他们的共识,一些生了孩子的父母称自己为"孩奴"。"要生育还是要生存"、"房奴+孩奴=一生为奴"——类似的苦涩调侃近来在中国80后群体中引发了空前共鸣,也催生了一个新名词——"孩奴"。所谓"孩奴"是指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忽视了自我价值的生活状态。如今的"孩奴"恐慌症在中国的年轻人中迅速蔓延,不敢生、不想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对此,一位中国学者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保险,从7岁到70岁都要让孩子有保证,这表面上看是一种无私的爱,但实际上是一种自私的恐惧,是对孩子的能力、对社会的不信任和怀疑。与中国相比,国外的一些群体中也存在"孩奴",但也有很多外国父母认为,要学会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而不要视其为一种负担或投资。  相似文献   

14.
陈晋 《宁波通讯》2014,(7):80-80
<正>毛泽东之所以比同时代许多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从阅读角度讲,是因为他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拥有渊博的学问知识,二是注重阅读"社会"这本更大更厚的"无字之书",三是能够把这两方面所学融会贯通。融会贯通,就是把书读"活"。怎样才能联系实际,把"本本"读"活"呢?毛泽东把自己的方法概括为两条,即读书的时候一当"联系员",二当"评论员"。所谓"联系员",有两层含义。一  相似文献   

15.
通辽有谁     
通辽撤盟设市10年所取得的一系列瞩目成就,离不开"人"的因素。是谁,涤染了这座草原之城的亮丽?是谁,给了这座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大踏步前进的力量?又是谁,让这座城市朝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奔去?10年来通辽市面貌变化一新,是因为有了310多万辛勤劳作的通辽人民。  相似文献   

16.
丛中笑 《理论观察》2013,(8):102-103
新闻真实是新闻的本质性要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们的主观认识的产物,与人们认识过程中的种种因素有关。新闻真实性的实现是非常困难的,克服影响新闻真实性实现的障碍,最大程度的实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要更好地维护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必须做到五个"W"和一个"H",即:What,何事;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如何。这五个"W"和一个"H",我们要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而不是作者自己说话。  相似文献   

17.
徐豪 《中国报道》2013,(2):30-31
不管是高端群体还是大众群体,他们各有各的市场,中国超过13亿人口的礼品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增长空间,而且会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高速增长。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崇尚"来而不往非礼也",不过在现代社会,很多时候这个"礼"可能要理解为专指"礼品"了。中国人每年花在礼品上的钱有多少,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因为这是一个跨越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礼"本来是指"敬神",后来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例如,在《左传中就有"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的记载,说的是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的事。其实,就在这个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伦理道德思想,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法家以"礼"为最高道德准则,而儒家则提出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墨家也提出了"义"是最高道德准则,道家却把"道"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等。其实,就其整体而言,不论是"仁"、"义",还是"道",都与"礼"有着内在相联系。例如,以管子为代表的法家把"礼"放在了包括"义、廉、耻"在内的"四维"之首,旨在社会  相似文献   

19.
正"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则古训家喻户晓,成为诸多国人处事的信条。人人讲理,则世风纯正,社会和谐。不过,倘若把道理的"理"换成礼物的"礼",成了"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其意涵便彻底颠倒。不幸,某些官员恰恰是这样理解和践行的。  相似文献   

20.
汽车走进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它给人们带便利的同时,也考验着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乱停车这个看似单一却又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市民的日常生活.人们常常在上班或下班的路上遇到交通道路"瘫痪",十几辆甚至更多辆车"趴窝"的交通堵塞往往是由于随意停放在路边的几辆车造成的.人们质问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乱停车现象,停车主体的车主、城市管理的政府部门、交通处罚的执法部门,以及物业管理等等相关单位,到底是谁导致乱停车现象愈演愈烈,又该让谁为乱停车"埋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