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网络舆情的特点及传播方式,然后对税务机关部门该如何应对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以及网络舆情信息包括的主要内容,并对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系统结构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3.
柳钢OA网络论坛作为柳钢网络舆论的一个集中表达与展示的窗口,承载着广大职工诸多的期盼,也与厂情、党情、民情等诸多方面有着深刻的联系与互动。网络普及、网络舆论发展的过程,也是柳钢网络执政、网络问政发展的一个过程,是柳钢尊重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表现。全面把握网络舆论的规律和走向,进行积极的引导,无疑既有助于倾听、引导和满足公众诉求,更有助于积极疏导,化解舆论风险,促进公司和谐发展。文章通过柳钢商贸公司在柳钢OA网络开设论坛栏目以来所应对网络舆情的具体做法,提出了应对网络舆情的实践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应对突发网络舆情危机,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应对突发网络舆情危机系统。为此,需要把握突发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形成应对突发网络舆情危机的外部环境,在危机发生前,就建立一个完整的应对突发网络舆情危机系统。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以及微博、微信等实时传播工具的广泛应用,给工商部门舆情应对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考验。笔者从工商部门网络舆情分类入手,分析当前网络舆情应对现状,并就如何有效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处在一个矛盾纷争的多发期。互联网的迅捷、互动、跨时空传播等特性使之日益成为公民言论的集散地与传播通道。如何妥善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情传播,并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浩 《企业导报》2011,(18):11-13
网络舆情宜用不宜堵,为了使地方政府能够遵循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即时化解社会矛盾,本文以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从应用研究的层面,对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地方政府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思路和对策,即三个方面的主要措施:一是树立科学的公共管理理念,进一步厘清管理职能,建立高效的工作班子;二是优化管理手段,着力形成完善的分析研判机制、应急预警机制和总结反思机制;三是积极引导网站、网民,进一步加强政府官网建设、行业自律、法治建设和网民思想道德建设,多管齐下,最大限度发挥网路舆情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网络舆情的特点及传播方式,然后对税务机关部门该如何应对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如何科学研判和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把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减轻网络舆情对行政执法环境的负面冲击.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新挑战。本文从信息公开、机制完善、互动沟通、队伍建设四个维度出发,对工商部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的可行举措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企业网络舆情的不断高涨,网络舆情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本文尝试从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及企业网络舆情现状入手,为企业更好的应对网络舆情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希望能对企业网络舆情应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网络给每人都提供了一个发言的机会,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舆情大潮,政工工作必须做出准确的预判和行之有效的措施,规范舆论导向,促进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任兰 《数据》2023,(2):74-75
高校疫情常态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学生和其他相关群体的利益,由此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网络舆情引导是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维护学校形象、维护社会安定的必然要求,但目前高校舆情管理面临利益群体复杂、学生媒介参与度高、缺乏专门的舆情管理队伍等挑战,高校应当遵从网络舆情发展规律,建立防范机制,引导舆情走向,及时公布真相,组建工作队伍,修复高校形象,确保校园防控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3.
周杰亮 《中外企业家》2012,(15):153-154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把我们带入了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中网络舆情正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怎样妥善处理网络舆情,是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和善政的大事。2011年2月19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能力,健全网络舆论引导制度[1]。这是根据目前形势党中央对网络社会管理提出的新方针。国内外一系列的网络舆情事件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网络社会中正确处置网络舆情,对于加强和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实情,论述网络舆情对石油企业的影响,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供石油企业稳定和谐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瞬息万变的“泛媒体”时代。网络已成为信息资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其信息传播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工商机关网络舆情也被纳入了“泛媒体”评判的话语轨道,有些甚至演变成公共危机事件。综观近年来网络舆论的焦点,其中不乏工商机关热点事件,直接影响工商部门形象和公信力。如何重视和科学认识媒体手中的话语权,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热点更容易被放大发展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也越发呈现上升趋势,传统的网络舆情研究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要。本文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影响,结合基层政府的实际情况,从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高公信力、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网络舆情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的严峻挑战,提出了要以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建设应急文化、完善应急机制、形成应急联动等有效途径,进一步创新高校网络舆情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8.
董力峰 《活力》2010,(16):74-74,76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心。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2009年6月底,我国3.38亿网民中,有78.7%的网民经常上网浏览新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发,高校潜伏的隐性矛盾凸显,而网络舆情对于事件走向具有明显引导作用。高校网络舆情在有利于改进高校管理层的工作的同时,犹如一把"双刃剑",也给各种虚假言论、夸大言论、恶意言论提供了温床。因此,发挥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联动机制,预防或减少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任意扩散的发生,努力构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预防机制,掌握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主动权,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兴沟通工具,微信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舆情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快速地反映师生的心声,也可能被以讹传讹,偏离事实。本文以微信的发展以及功能分析,探讨基于微信的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微信网络舆情引导面临的挑战,从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意识,提高师生应对新媒体的能力,提高校园突发事件舆情应对能力,加大保障机制,夯实微信舆情引导基础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