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物流》2007,(3):28-32
“十一五”期间是上海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按照中央对上海发展的定位,着眼于实现“四个率先”要求和建设“四个中心”大局,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和全国发展的大环境,推进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于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昌民 《价值工程》2023,(17):166-168
文章以2014年“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该作用是通过提高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来实现的。研究结果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合理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威海市落实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升“十一五”期间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基于概念解析、发展维度与政策工具梳理,建立了“放管服”改革、城市营商环境建设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回归分析、内生性处理及异质性分析,从总量和速度视角解析了“放管服”改革、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将在城市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放管服”改革将以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为媒介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政策建议包括:着眼于“放管服”政策工具效能的充分发挥,进一步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从城市营商环境建设行为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同时发力,促成城市营商环境总体水平提升;推动“放”“管”“服”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营商环境分维度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三农”问题、城市化、区域发展、和谐社会六大关键词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将成为中国下一个五年规划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上海物流》2010,(3):2-4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编制《上海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对推进上海物流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上海物流》2007,(4):2-2
7月31日下午,市委举行常委学习会,听取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关于《现代流通与国家竞争力》的专题辅导报告。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讲话指出,现代流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先导性力量,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载体。我们要以登高望远的姿态,大力发展现代流通,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上海经济集聚和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8.
郑峥嵘 《上海企业》2013,(12):42-47
本文以2013年上海民营企业百强(以下简称"民企百强")2012年和2011年的经营业绩数据进行纵向比对分析,研究民企百强在总量指标、平均指标、集中度指标、资本效益等方面现状及变化趋势,从而在上海构建"四个中心"的战略蓝图过程中,有效促进上海民营企业发展,优化上海产业结构布局,更好促进上海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城市发展最为宝贵和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对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极其宝贵的特大城市上海来说,在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过程中,把握好“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的精神实质,提高上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四个中心”的建设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宁波确立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长三角”物流中心城市,赋予了宁波在振兴物流产业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使命。浙江正在大力推进以港口和港口物流为重要内容的海洋经济战略,宁波全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形势的发展对宁波打造物流中心城市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国内外一体化的港口现代物流业建设,对宁波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与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海标准化》2005,(3):13-18
今年2月22日,钱仲裘局长在2005年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市主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兴检战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新体系,运用质量技术监督综合管理手段,保障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两个优先发展”,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实现“两个率先”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就业,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则提供了促进就业的新政策方向。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劳动就业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城市劳动就业增长,对中小型城市和东部城市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主要归因于当地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劳动就业的增加。影响机制的分析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增强城市企业创业活力,并提高区域劳动力需求。因此,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着重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激发企业创业活力并稳定劳动就业。  相似文献   

13.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发展服务经济是城市的第一要务,而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战略任务,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服务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十一五”期间,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实现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土地》2006,(1):1-1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不久前通过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上海作为沿海改革开放地区和特大型经济中心城市”,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仍将是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难题之一。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将是“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世界》2005,(12):16-1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杨伟民表示,决定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轨道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正在加紧研究编制中,规划将突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六大重点。  相似文献   

16.
王忠  张策 《内蒙古财会》1998,(10):26-28
进入“九五”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乌盟通过实施“进退还”战略、“一体两翼”战略、建设“124”工程、横联引进和开放带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我盟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较快,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996年全盟财政收入完成41941万元,比1995年增长38.5%;1997年全盟财政收入再创辉煌实现52516万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此模式下,互联网技术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货物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因此需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货物运输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球数字化浪潮下,网络基础设施对中国践行更为绿色、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路径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在测算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基础上,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区域协调效应。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的推广普及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方面;就影响机制而言,网络基础设施能够通过提升城市创新水平、鼓励大众创业行为、改善居民就业质量以及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来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与交通基础设施相比,网络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正向影响更甚,且对不同类型城市具有异质性表现;另外,网络基础设施弱化了传统地理优势,能够在全国、地区以及省份层面降低经济发展差距,具有显著的区域协调效应。本文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现有分析框架,更为政府推动宽带战略落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北京市科技大会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近年来,首钢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制定首钢“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搬迁调整过程中。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内容。不断加以落实和推进。努力建设21世纪的新首钢。  相似文献   

20.
陆葵菲 《房地产导刊》2004,(84):28-32,34-42,44-51
无论地理位置,还是经济环境,广州在“泛珠三角”经济新棋局里是个重要角色。广州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泛珠三角”相关产业群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多元化,为“泛珠三角”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