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9年5月8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这使人感到美国对华政策在世纪末正在重复本世纪曾经犯过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后,美国的决策层已意识到美日冲突在所难免。威廉·麦金莱总统(1897—1901)身边的中国问题专家柔克义认为:日本甲午战争的胜利,东亚均势随欧洲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争夺而  相似文献   

2.
一、对华技术输出政策指导思想的变化中美技术贸易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对抗走向发展的历史过程。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以美国为首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即以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遏制政策。朝鲜战争时期,“巴统”专门设立了“中国委员会”(China Com),管理监视有关国家同我国的经济贸易。为了便于出口管制,美国政府根据国家性质及美国的关系,按管制的严宽程度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分成七个组,其中,中国被划入P 组,属于严格被控对象。不仅美国企业被禁止与中国进行贸易,美国盟国对中国的物资出口也受到“巴统”的严格管辖。许多商品被作为战略物质,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微信外交的兴起及发展现状,介绍了美国对华微信外交的栏目设置、主要特点和主要内容,对美国对华微信外交作出了评价。指出,美国政府重视对华公共外交;美国使馆微信号尽力宣扬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之处;重视对话与交流。但也在网络互动和译名选择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联合国安理会其他4个常任理事国中,中国从今往后成为一个不可绕过的伙伴,围绕中国形成了一个国际棋局。法国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与奥运火炬传递,显示出法中关系可以紧张到何种地步。其政治后果和贸易后果不能避免。40多年前法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在经贸方面却没有好好受益。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为法中两国元首的会晤提供了很多机会。  相似文献   

5.
近期来,海峡两岸关系因李登辉访美、台湾加紧从国外购买新型武器、在台湾海峡制造枪杀大陆渔民事件而骤然紧张,海峡两岸关系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只要我们冷静观察和分析台湾当局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表演,不难发现,海峡两岸关系紧张的“因”实际上是李登辉积极代表“中华民国”拓展国际活动空间,“果”就是在世界上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政府的对华"微开门"政策是美国对华尝试缓和外交的一次勇敢探索,肯尼迪的这一尝试为之后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的改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冷战的思维模式、意识形态和这一外交政策本身的局限性的深刻影响之下,肯尼迪政府的这一勇敢尝试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7.
岳圣淞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4):26-61+157-158
针对当前美国对华价值观外交实践,认知理论指出,美国决策者认知倾向的转变促使其在对抗的二元模式下重塑了对华政策框架,导致对华各领域交往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意识形态化”特征,中美价值观矛盾迅速激化。在后冷战时期,秉持一贯价值理念的美国历任决策者将价值观因素纳入对华决策过程,并对双边关系走向和互动模式产生差异化影响,这依赖于“图式演绎”机制在决策者认知层面发挥的导向作用:基于对既往相关政策图式的借鉴,决策者得以在有限的决策空间内完成对当前情势应对方案的选择、在话语层面形成相应的政策叙事,并将其确立为指导具体政策行动的原则。作者借鉴图式理论和公共政策学叙事分析方法论,搭建起图式—叙事—政策分析框架检视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政策过程,尝试为价值观外交政策趋向的演化提供一以贯之的解释。研究发现,基于对“冷战图式”的演绎,不同美国决策者的主观认知决定了价值观因素对中美关系作用的方式、时机、场景及限度,其差异通过政策叙事的不断重构得以连贯呈现,并持续塑造着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互动模式。在双边关系复杂变化的当下,强化认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美认知域博弈态势的把握,并为应对美国对华竞争、管控竞争风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强化对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美国会以各种手段阻挠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盟国发展对华经贸关系。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美国压力下美国盟国如何在对华经贸关系上做出选择。作者认为,除了美国的压力外,至少有四个因素会影响美国盟国在对华经贸关系上的选择:一是安全考虑,即对华经贸合作是否会带来严重的与不可控的安全风险;二是经济利益考虑,即对华合作能否产生可观的经济收益,或中国公司产品的性价比优于其他选项;三是国内政治因素,即一国国内尤其是政府(包括议会)中是否存在积极支持或反对对华合作的力量,执政者是否会从对华合作中获得政治收益或付出政治代价;四是与中国的双边关系状况,双边关系好则合作的偏好就强,反之则弱。研究表明,美国的压力并不能直接转化成美国盟国的决定,而是要同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其结果可能是强化美国压力,盟国接受美国的要求;也可能是弱化美国压力,盟国拒绝美国的要求。从作用机理看,盟国的安全、经济和政治考虑是自变量,对华关系是干预变量,盟国在对华经贸问题上的决策是因变量。这些发现有助于在学理上更准确把握美国盟国在涉华经贸关系上的行为逻辑,更好地理解中美战略竞争的复杂性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也能够为在实践中处理好中美竞争中的第三方因素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敏 《亚太经济》2003,(5):51-54
本文分别从投资总量和投资的产业结构两个角度,对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进行了实证研究。其既有自身的内在决定因素,又与中国的区位特征密切相关,并且它还是美国跨国公司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投资行为的引致结果。  相似文献   

11.
WTO框架下的美国对华纺织品贸易政策的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中美纺织品贸易长期以来是两国经贸乃至政治领域中的敏感话题。本文立足于世界贸易组织这一规范当今中美纺织品贸易的体制性框架,认为WTO框架下的美国对华纺织品贸易政策新动向包括:依托WTO规则及中国入世相关法律条款巧设进口壁垒;以数量性限制作为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鼓动其他发展中国家支持美国对华纺织品出口的设限行为;通过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弱化中国输美纺织品的竞争优势等。 通过进一步从经济、政治、法律三方面的成因分析,作者认为:WTO框架下的美国对华纺织品贸易政策作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乃至美国对华政策的一部分,仅仅是美国牵制中国以最终实现其国家战略的一个筹码。  相似文献   

12.
杨荣珍  邱俊洁 《亚太经济》2020,(5):43-51+150
基于2006年至2019年美国发起的对华反补贴调查数据,将案件终裁报告中涉及的补贴项目划分为低于合理回报提供产品和服务、优惠贷款、税收优惠以及政府专项拨款四大类。研究发现,低于合理回报提供产品和服务及优惠贷款类补贴项目,因为在调查过程中被广泛适用"不利可得事实原则"以及外部基准,这两类项目在美国对华反补贴案件中被裁定的项目补贴税率较高,构成了反补贴税率的主要部分。税收优惠类和政府专项拨款类补贴项目虽然种类多、范围广,但被裁定的税率较低。但无论属于哪一种类型,凡是在反补贴调查中被认定为违规的补贴项目,都属于具有较高风险的补贴,应引起我国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经济竞争时代,国家的命运与繁荣取决于经济,各国的外交政策焦点也越来越围绕着经济运转。本文就近期美国对华经贸政策新变化及中美经贸关系前景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公共外交研究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外交”是伴随着反思“9· 11”事件和美国对外政策而最近在美国重新崛起的一种外交形式 ,旨在解决“世界为何仇恨美国 ?”的问题。它既不同于“公共事务”,也与“传统外交”相区别 ,更不同于“民间外交”(或民际外交 )。公共外交是以公众为受体的外交形式 ,即一国政府对他国民众的外交活动 ,而民间外交则是以公众为主体的外交 ,是外交的第二、第三管道。研究“公共外交”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反思 ,既有助于我们认识美国外交形式的新变化 ,也为我国入世后如何塑造国家形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庞伟  王新和 《魅力中国》2010,(21):124-125
2010年3月26日,韩国海军“天安”号警戒舰在朝、韩有争议海域值勤时发生爆炸而沉没,46名韩国船员因此丧生。经过联合调查团调查,最终结论5月20正式公布。其妥善解决关系到朝、韩两国的和平与稳定,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关系到“六方会谈”框架能否继续向着朝鲜无核化的方向发展,关系到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双方是否能早日签订“和平协定”,世界和平才是联合国解决一切的终极目标。但是,此事件具有相当的敏感性和复杂性,除了朝、韩两国外,还涉及中、美、日、俄等大国的利益,从而决定了“天安”号事件的解决过程必然伴随着大国的博弈。本文探讨各个国家对此的态度以及对这一问题上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助于计量经济模型,采用1985-2002年相关统计数据,对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中国市场容量与增长前景、中国市场对美国的开放程度、中美实际工资差异。通过对模型中各变量的比较和归纳,我们认为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动机可以综合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是美国对华投资的原动力;第二,中国经济开放度与美国对华投资密切相关;第三,在当前国际分工格局下,低劳动力成本仍然是我国吸引美国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第四,保持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吸引美国直接投资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公司的直接投资对中方有利于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有利于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我国产品上台阶;有利于加速培养人才;有利于在国际上融通资金;有利于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好处。与中国合作对美国跨国公司的好处是明显的,包括市场、利润、业务费用低等。文章最后提出了4个措施。  相似文献   

18.
欧盟对外发展援助政策是欧盟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的人道主义行为,既是欧盟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也是一种外交行为,是欧洲共同外交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二者在表面上分属于不同的体系,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对外发展政策与共同外交安全政策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9.
20.
2000年美国大选结束后,如何准确地预测新总统执政后的政策走向,特别是从决策机制的角度全面把握美对华政策,以便卓有成效地早谋对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完整准确地理解与把握美“政府”与“行政当局”的涵义、联系及其实践意义,是新世纪初做好对美斗争的基础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