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意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韩长赋农业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亿万农民的积极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现阶段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千家万户是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这种小规模的、相对分散的生产特点,决定了人的...  相似文献   

2.
从农户生产动机行为的研究文献来看,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被划分为"理性动机"型、"消费(生存)"型、"半无产化"型等几种类型。本文通过广东样本农户对农业生产力的适应性分析,发现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并不是用"某种类型"就能概括的,而只能由农户所面对的农业生产力状况来决定。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因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并随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愈成熟,农户对农业生产力的适应性就愈强,农户就愈能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农业经营收入比重从1983年的52.5%下降到了2008年的30.0%,这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农民收入构成多元化的结果,但也是由农业利润极少并且一直未受到重视从而导致农民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下降引起的.一旦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势必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从而影响我国的粮食供应.为了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就应以有效方式适时对农民进行适...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运动,农业合作社是生产过程的合作化,但采取搞政治运动的方式来搞合作化,严重违背了自愿互利原则,违背了经济规律,结果由盛到衰。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业生产过程的自身特点,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释放了大  相似文献   

5.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调动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从必须首先调动我国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这个指导思想出发,提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二十五条政策措施,吹响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号角.在1979年9月召开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加强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为1980年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和1982年-1986年5个“中央1号文件”有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主体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技术进步是一个由多阶段构成、多层次发展、多门类综合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有众多相对独立且功能各异的主体参与。在众多的参与主体中,政府、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和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农业生产者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主体,他们的行为决定农业技术进步的进程。而由农业技术自身特点和我国国情所决定,政府又在其中充当管理决策者和资金、物资主要提供者的重要角色,成为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和关键因素。各参与主体在行为动机、行为准则、行为方式上的差异,一方面为多途径、多方式调动其参与农业技术进步的积极性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又带来将各主体和主体集团分散的抉择行为引导到协同推进农业技术进步的艰巨任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可以利用政策调控、资助诱导、管理约束、指导性分工等手段,既充分发挥各主体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潜能,又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各主体间有效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诱导各主体参与农业技术进步过程,并促进各主体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协同,实现农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实现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 ,农村稳定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近几年 ,农民收入增幅下降 ,增速趋缓 ,有的地方竟然出现了负增长 ,已经缩小的城乡收入差距又逐步拉大 ,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制约了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实现农民增收 ,已成为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农民收入减少的原因  造成农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农民外出打工收入减少。现阶段 ,我国正处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攻坚阶段 ,城市里存在着大量的下岗工人。他们的存在使涌入城市寻找工作的农民…  相似文献   

8.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经济学家与发展经济学家常谈的话题。这里简要介绍三种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经济增长理论》一书中提出,提高农业生产的增长率不仅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事农业技术研究,更重要的是要搞好农业技术推广。衣业技术推广主要是向农民传授已试验过的技术,推广者要了解农村实际情况,最大限度与农民接触,诱导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家庭承包经营曾使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 ,不少地区农民耕作的积极性以及农业的生产效率未能保持住以前的强功增长势头 ,从而引发了部分人对家庭承包经营的疑问 ,如“家庭承包制是否还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等等。而我们认为 ,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看 ,还是从现实的效应看 ,家庭承包经营都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都是符合农业发展需要的 ,它仍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一、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
对进一步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思考刘海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是农村改革的伟大成就。它适应了我国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的特点,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大提高。它促进农村经济模式发生了根本...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难题。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的甚至是负增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受挫折,粮食生产连续5年下降,由1998年的51229万吨下降到2003年的43067万吨,降幅达15.3%,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2004年初中央发布了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发展出现了“超常规的增长”,粮食产量转折性增产,农民收入增幅明显加速,而且两者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预定目标。去年对农民收入形成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相似文献   

12.
曹军  陈兴霞 《农业经济》1999,(12):10-11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为了稳定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业生产由传统、封闭式的生产活动转向了专业化、区域化、社会化的生产活动。大大地改变了农产品供不应求状况,农产品市场由买方市场转向了卖方市场,农产品需求已由量的需求过渡到对质的、品种的需求。然而,新的挑战又摆在了农民面前,长期“以产定销”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得农民习惯于传统的单一的生产经营方式,与多样化、高科技含量的市场需求相悖离,结果造成产品积压,价格下调,甚至亏本经营…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减少直接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结构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农业生产单位的规模和数量。平均生产规模大、直接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少 ,就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我国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太多 ,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很慢。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很重要 ,但是 ,只有把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去 ,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结构调整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成功。一、农业的收益在下降  这些年来 ,我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持续下降 ,而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却居高不下 ,因此 ,单位农产品纯收入下降很多。在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没有扩大的情况下 ,每公斤农产品纯收入的减少…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并取得重大发展的一年。年初,在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下发《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一号文件,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初步调动了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种粮的积极性,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新的转机。但是,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投入要素的增加与技术进步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我国农业由于基础薄弱,一直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弱质产业,特别是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与社会化的大市场,保证社会的有效供给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单位产出量与提高资源报酬率等方面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为使这一矛盾得以缓和,使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解决好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强国富民的重要举措。但是农业经营风险多,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6.
1979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新经济政策,使1979—1990年农业的增长率比改革前30年的增长率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这表明我国农业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然而,在此过程中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明显研究不够:一是1979年以来的农业改革究竟是按照什么线索演进的;二是已经进行12年的农业改革究竟带来了什么实质性变化,这些变化如何和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长根 《农村经济》2003,21(6):17-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 ,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单一化向质量型、多样化方向转变 ,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传统的农业生产正逐渐丧失优势 ,其生产效益逐渐下降 ,生存空间渐渐缩小。因而 ,我国的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调整生产结构 ,生产各种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 ,以促使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所面临的困难1 农业结构调整“起步难”。我国农民对市场农业、现代农业尚缺乏了解 ,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农民不想调。由于不少…  相似文献   

18.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会改变被保险农作物的预期收益,进而会改变农民的农业生产决策,农民生产决策的变化又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解释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村环境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分别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规模扩张和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三个维度对农业保险引致的环境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显示,保费补贴比例的大小和保障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农业保险环境效应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应该调整现行农业保险补贴政策,通过经济激励的方式诱导农民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使政策性农业保险成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逐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进入90年代以来,我省农村先后自发地开始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现在被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农业产业化经营,架起了家庭经营通向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桥梁,使农民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开辟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生命途径。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成农村改革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家庭承包经营释放了农民巨大的潜在生产力,使农民成为有积极性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德阳市粮食部门按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要求,从2001年开始,首先在广汉市进行“订单农业”的试点,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农民生产的粮食逐年增多,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经过几年的实践,广汉的“订单农业”在“龙头企业+收储企业+农户”的基础上,逐步延伸为“龙头企业+收储企业+优质稻协会+农户”并实行二次分配的模式。什邡市在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中探索出了“公司+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实践证明,推行粮食“订单农业”,是农户和企业的共同需要,通过“订单农业”,一方面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农民的收入和社会粮源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