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与经济学有着广泛的内在联系,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早成功地实现数学化的学科.数学取得成就最大的是在经济学领域.经济学中数学应用学科有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它们在经济学百花园中开出绚丽之花.  相似文献   

2.
回顾20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数量经济学教学的大发展,最重要的经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数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数量经济学是以运用现代数学、统计、信息技术为特征的,但归根到底,它是经济学,而不仅是方法学。也就是说,它不是既有经济学的数量化,而是用数量化研究经济学,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重要方面军。教委将本科的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专业合并为经济学专业,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数学基础系列课程和数量分析系列课程列为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将《高等计量经济学》等数量经济学课程列入面向21…  相似文献   

3.
《国防建设规划模型》是在系统研究《2000年中国的国防》过程中,把数量经济学应用于国防建设领域,从总体卜作远期规划的初次尝试。本文设计的国防经济数学模型与一般经济数学模型的不同点,一是增加了宏观战略导向和综合国力评估,二是探讨了模型的时空观、参照体和目标系。这对于发展与完善经济数学模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自1979年成立,迄今已经历十年了。在学会的指导和推动下,我国数量经济学研究在这十年中已是硕果累累,并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及数量经济学的研究队伍在我国迅速成长,我衷心感到十分兴奋。但是,我认为,我国数量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还须拓宽。在发达工业国家里.经济学范围内的经济计量学的应用领域正在扩大。现存几乎没有应用经济学的领域不曾把数学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学(包括统计学)。现在几乎每一个经济学领域都用到数学,有的领域多些,有的领域少些,而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前沿论文都包含数学或计量模型。经济学术界甚至以数学方法的运用程度作为经济学研究水平的评判标准。数学方法在众多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学使经济学走向成熟和科学。因此,数学方法已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学(包括统计学)。现在几乎每一个经济学领域都用到数学,有的领域多些,有的领域少些,而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前沿论文都包含数学或计量模型。经济学术界甚至以数学方法的运用程度作为经济学研究水平的评判标准。数学方法在众多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中占据主要地位,数学使经济学走向成熟和科学。然而,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一个一直存在争议的话题。数学的应用一方面大大推进了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隐患。  相似文献   

7.
微分方程是一类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常见的数学模型。它在经济学,管理学和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辅助研究作用。在经济学中,通过数学建模把经济问题所涉及的重要特征进行合理的数学转化,即用数学语言对经济学中复杂、抽象问题进行表述,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紧密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微积分学的产生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利用数学定量分析解决经济领域方面的问题。微积分作为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学习经济学的必备基础知识。尤其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数理性,微积分在经济分析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对微积分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9.
关于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作用问题,在理论界历来争议就很大,这种论争至少已有100年之久.从我国经济数学的发展来看,一些数学工作者把数学看成是"经济学的翅膀",认为数学模型是所有经济问题研究的法宝,在经济研究中应用数学方法时出现了严重偏差,影响了研究效果,发展下去有可能使我国经济数学研究步入歧途.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即对数学展开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如今,几乎每个经济学领域均会对数学展开不同程度的运用,而绝大部分经济学前沿论文均会涉及数学或者计量模型。经济学领域甚至将数学理念与方法运用水平纳入经济学研究水平的重要评定标准。数学理念与方法在各式各样经济学研究方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数学推动经济学朝着不断完善、科学的方向迈进。文章通过阐述数学与经济学的内涵特征,分析在数学领域中运用数学理念与方法的作用,对数学理念与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力求为推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在经济学中运用数学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早在古典经济学时期,-批经济学家就开始运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经济中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数学建模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模型是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数学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直觉思维、逻辑推理、计算精确以及结论的明确无误,这些都将成为精明的科技人员和经济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工作素质.本文从对经典模型的建模过程来解析如何更好地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分析数学模型与经济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3.
谈谈数量经济学的独立性张守一数量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研究经济系统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变化及其规律性,是软科学的一个分支,本质上属于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区别是明显的。理论数量经济学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无需利用统计数据。应用数量经济学需要各种数据,但加工数据本身不是目的,而开展政策模拟,进行经济预测,提出政策建议才是目的。数量经济学与系统工程也有明显的区别。系统工程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各位经理(厂长)同志: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企业分会在上级有关部门具体帮助和支持下,已于1985年10月17日在鞍山市正式成立。她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企业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准,预示着数量经济学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量经济学,是根据经济理论,在质的分析基础上,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性的经济学科。企业数量经济学,通俗地讲,就是采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专门研究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种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从威廉·配第《政治算术》的发表,到现代数量方法广泛运用于社会经济分析,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济科学日益朝着用数学表达经济内容和统计定量的方向发展”,而数量经济学也已成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科。我国数量经济分析研究真正发挥作用,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之后,至今不过16年的时间,在这段时期内,数量经济学的发展和运用,通过把经济理论具体化、数量化,使人  相似文献   

16.
数量经济学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重要方面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数量经济学以经济学为体,数量为用 在我国,数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与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相结合,以数量方法进行经济分析、预测和决策研究的交叉学科,包括数理经济学、统计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种现代分支。  相似文献   

17.
有趣的金融数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的经济学不同,当代经济学研究中引入了大量的数学手段,十分精确的对经济进行分析、预测、管理,相当多的和理模型在理论和实践中得以运用.在金融领域中,金融与数学有如兄弟常相伴而行,数学手段在证券投资分析、公司理财、货币融通、保险精算中的运用,更显现其神奇作用.1999年美国华尔街上债券投资的某数理模型在实践上遭严重挫折后,有人对金融数学的有效性产生怀疑.但笔者以为人总不能因噎废食,本文拟介绍几种简单而有趣的金融数学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一、经济学的发展及经济评价的数量化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而经济学也不例外.任何一项经济学的研究与决策,几乎都不能离开数学的应用.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建立数学经济模型,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从中引申出经济原则和理论,进行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9.
用数学方法和运算来分析求解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主流,数学的引入,给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灵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促进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基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实际意义和作用,举例分析了基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几个实际应用,同时也发现了基础数学在经济学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引起广大经济学研究者重视,以期在以后的经济学研究中能更好更灵活地发挥数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大学里,本科生学习微观、宏观经济学时,其教科书中数学推演,基本上是告诉学生结论。到了硕士阶段,同样学习微观、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数学推演开始增加。到了博士阶段,经济学教科书中强调怎样得到结论,充满了模型和数学推演,另外其教科书中经济问题与数学方法混在一起,是一门较难学的课程。所以,美国人培养经济学博士是要求有深厚的数学功底的。他们想把经济学变成一门自然科学。 人们知道数理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已发展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诺贝尔经济学奖大部分授予一些数理经济学家和计量经济学家,加之国内数量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