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旱灾风险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本质,提出旱灾风险管理的内涵、结构和基本程序,从而构建了旱灾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旱灾风险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本质,提出旱灾风险管理的内涵、结构和基本程序,从而构建了旱灾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农业旱灾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旱灾对农业系统造成的损失日益加剧,同时也增大对区域资源的压力,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区域农业旱灾风险分析是防旱抗旱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依据.该文分别从农业旱灾风险分析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研究3个环节进行综述,并基于研究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旱灾风险评估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旱灾风险评估与调控能揭示旱灾风险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机制,是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可为制定旱灾风险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系统论述了旱灾风险的基本概念、识别、评估和调控4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旱灾风险及旱灾风险系统的定义,归纳了旱灾风险评估的3类主要方法,简述了旱灾风险调控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未来旱灾风险评估与调控关键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浏阳市旱灾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浏、阳市旱灾发展及抗旱实际,初步总结了本区域旱灾发生发展的规律,探求抗旱减灾的有效途径,提升农业抗旱能力,为干旱时期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胡怀亮  李立新 《治淮》1995,(11):41-42
据1950~1991年42年旱灾情况统计,河南省淮河流域平均每年受旱面积1112.34万亩,平均成灾面积635.39万亩,无论是受旱面积还是成灾面积,均位居河南省其它流域之冠。旱灾的特点:一是发生频率高。42年间年年遭旱灾袭击,受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与危机管理的定义、运行模型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明确了项目风险管理与危机管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风险、危机、灾难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期能对项目管理者成功进行项目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2006年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全市水利工程蓄水量不足9.5亿m3,只占应蓄水量的33%,40个区县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在抗旱救灾中,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包括水利化程度低、水利设施破坏严重、水利投入严重不足和水利工程管理规定不完善等。水利部门应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投入、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应对西南旱灾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期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开展科学的适应对策迫在眉睫。针对当前严峻的抗旱形势,结合西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旱灾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适应策略,为当前抗旱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地处高原山区,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是主要的灾害之一。旱灾受灾范围广、发生频次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充分分析旱灾成因、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广雨洪水利用、加快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及灌溉配套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提水工程、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重视抗旱预案编制工作和推行水资源危机管理制度等减轻旱灾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中国农业旱灾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作为旱灾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旱灾风险评估理论与技术逐渐成为旱灾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推进旱灾管理的科技化进程,本文首先阐释了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旱灾风险评估原理,并采用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对全国层面的农业旱灾风险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定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旱灾危险性区域分布规律较明显,大致表现为:西北地区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农业旱灾暴露性区域分布规律较明显,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暴露性较大,大致排序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全国有一半左右的地区处于高脆弱等级和较高脆弱等级,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的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农业旱灾综合风险高于南方,中东部高于西部,其中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北东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北部地区风险相对较高,是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科学地评估旱灾风险是实施旱灾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本文从旱灾风险的定义和物理形成过程出发,提出了基于干旱事件过程的旱灾风险评估原理、概念模型,形成了一整套旱灾风险评估技术流程,并以位于我国东北旱灾频发、重发中心的辽西北地区为例开展了应用研究。研究表明,基于干旱事件过程的旱灾风险评估方法具有较强的物理意义,可用于快速预估一定抗旱能力条件干旱可能造成的损失,可为抗旱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提出区域旱灾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干旱灾害防治区划研究,从风险管理角度定量评估和区划干旱灾害风险,以县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计算农业干旱灾害和因旱人饮困难风险度,并采用等分间距法开展农业干旱和因旱人饮困难风险区划,最后根据最不利原则确定干旱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淮北平原北部地区和江淮分水岭地区;因旱人饮困难高风险区位于皖西皖南山区;城镇干旱灾害无高风险区;6个县级行政区干旱灾害综合为高风险区。风险区划成果有助于掌握安徽省干旱灾害风险分布情况,可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旱灾物理成因,考虑干旱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环境的脆弱性以及抗旱减灾能力等方面的要素,运用“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对湖南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进行了区划。以县级行政区为最小区划单元,选取9个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数,采用基于GN算法的区域区划方法,将湖南省划分为5个干旱灾害风险等级和12个分布区,其中常德市、衡阳市、郴州市等地部分地区风险较高;划分结果与湖南省水稻生产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的结果多数相同,验证了区划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洪涝问题日趋严重,城市洪涝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聚焦城市洪涝灾情评估与风险管理,从城市洪涝灾情评估方法、城市洪涝风险分析与区划和城市洪涝风险管理与对策3个方面开展研究,预期成果可为城市洪涝灾害防治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常规突变评价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突变评价法,该方法对常规突变评价法的初始综合值进行了调整计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突变理论的旱灾风险多准则评价法。将此评价法应用于安徽省2005年各市旱灾风险总体评价,并与常规突变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清晰地反映评价值的等级与大小,风险值的分布也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7.
加强流域机构次生水旱灾害应急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因强震等原因造成的次生水旱灾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长江水利委员会根据自身职责,积极参与汶川地震引发次生水旱灾害的处理,积累了一定经验。与地方政府和省市水利部门相比,流域机构在信息、技术、人才、经验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也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自身应急能力建设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和突出问题。为做好次生水旱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流域机构应尽快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完善各项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加大保障力度,全面提高应对次生水旱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抗旱减灾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余年以来全球范围干旱及其灾害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抗旱减灾研究的重要性,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干旱监测评估技术、干旱预报技术、旱灾风险评估技术以及旱灾管理战略等4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抗旱减灾研究脉络及进展,进而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主要技术难点,指出干旱监测评估呈现由单指标向多指标综合发展、由单一站点强度分析向强度-时间-范围多个特征变量综合分析发展等趋势,干旱预报呈现由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干旱预报向基于气陆耦合的旱情预报技术发展的趋势,旱灾风险评估呈现由基于数学方法的评估模型向基于物理机制的评估模型发展、由静态风险评估向静态和动态风险评估相结合发展等趋势。  相似文献   

19.
论文回顾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旱减灾研究团队从2005年成立至今的抗旱减灾研究成果和学科发展历程。团队始终坚持国家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在抗旱减灾相关的制度、标准、技术等方面产出了一批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初步建立了抗旱减灾学科体系,为国家抗旱减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未来,团队将继续围绕旱灾学、防旱学和应急抗旱技术等学科方向深入开展研究,为提高我国抗旱减灾管理科学化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