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FDI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外资企业进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而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FDI流入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的影响,提出我国引资政策应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相似文献   

2.
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外资企业进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而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FDI流入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的影响.提出我国引资政策应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相似文献   

3.
王文治  扈涛 《世界经济研究》2013,(1):47-52,66,88
本文通过建立SITC五位数分类商品与制造业28个行业的对照表,基于微观贸易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并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从行业层面分析了FDI对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不是所有制造业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都恶化,科技含量较高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改善;其次,实证研究证明FDI与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正相关,FDI不是造成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因素;最后,增加制造业各行业的资本和科技投入,实施规模生产是改善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最近十几年,FDI流入对中国所产生的贸易条件效应出现了新的变化。FDI流入对中国产生了"工资外溢"效应,但并没能通过该效应改善其价格贸易条件;FDI流入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贸易结构,从而导致较大的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FDI流入的大幅增加,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数量也大幅增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带来了其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相对而言,FDI流入对中国的单要素及多要素贸易条件的改善幅度远小于收入贸易条件,因此,中国在大量引入FDI的同时,应大力提高生产率和技术水平,实现其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双要素贸易条件的改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根据SITC将中国出口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并将初级产品按照用途分为食品类原料、非燃料原料和燃料.将工业制成品按照部门分为纺织服装类产品、化学产品、机械及交通运输产品、金属冶炼产品及电子产品等.利用2001-2008年的季度数据,计算各分类产品在中国出口金额中的比重,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其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总体价格贸易条件、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和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均呈现恶化的趋势.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是总体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燃料出口比重上升对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起主要作用,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和电子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对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起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能全面、准确反映贸易利益的收入贸易条件为着眼点,力图说明FDI对其影响。首先,利用回归方程测算出1985~2008年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得出由于出口量的扩张,导致中国在价格贸易条件下降的同时,收入贸易条件却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的结论;其次,以实证数据为基础,利用协整模型对收入贸易条件与FDI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由此得出,长期内中国的收入贸易条件与FDI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FDI的增长正是中国收入贸易条件改善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7.
周熙雯 《科技和产业》2011,11(10):108-112
研究福建实际利用外资对福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采用阿尔蒙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进行模拟。模型结果表明,FDI对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弹性先上升后衰减。整体而言,FDI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福建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指数将会提升1.09980个百分点。最后为福建怎样利用外资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技术视角,将贸易产品从不同技术层级分为5类,并采取工业技术进步率和高技术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衡量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同时,利用15个国家1987-2008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层级产品贸易条件变动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负效应;而资源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正效应;低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提高了工业技术进步率却削弱高技术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中等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发展中国家及新型工业化国家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正效应,但削弱了发达国家高技术工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技术视角,将贸易产品从不同技术层级分为5类,并采取工业技术进步率和高技术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衡量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同时,利用15个国家1987-2008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层级产品贸易条件变动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负效应;而资源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正效应;低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提高了工业技术进步率却削弱高技术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中等技术产品贸易条件改善对发展中国家及新型工业化国家工业产业结构效益具有正效应,但削弱了发达国家高技术工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直接投资阶段论及对中国的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应用计量经济模型把54个样本国的技术发展阶段分成低技术、中技术和高技术3个组及6个梯级水平,同时把FDI阶段分成强吸收FDI、弱吸收FDI和净对外直接投资三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技术发展和FDI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国技术发展阶段越低,FDI流入的比重越高,FDI流出比重越低;FDI能否推动低技术国家的技术发展,取决于本国在所处技术发展阶段、技术发展路径选择、直接投资能力和国内的基础研发努力等方面。这从我国FDI发展阶段滞后于技术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1.
谭洪波  郑江淮 《改革》2012,(8):98-106
国外学者关于服务贸易与产品贸易的联系与区别、影响服务贸易的因素、服务贸易的生产率效应和福利效应、服务业FDI流动、服务业FDI对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福利效应、服务业贸易和服务业FDI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等代表性研究成果表明:随着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科学的飞速发展,一些服务行业将从原有的制造业或者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要求进一步深入对服务业贸易和服务业FDI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外资对中国电子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利用1996—2001年期间电子行业的9大部门和43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并按照无形资产比率、出口比率和国有资本比率对43个细分行业进行了分组检验,我们发现,1996—2001年期间中国电子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呈现明显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并且在不同的行业呈现较大的波动。在无形资产比率高、出口比率高、国有资本比率高的行业,外资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在国有资本比率低、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外资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国有企业在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说明国营企业引进外资是一种长期有效的学习跨国公司经验的途径。而且,跨国公司通常被高生产率的电子行业所吸引,在这些行业溢出效应明显存在,但对于一些外资比率低的电子行业,这种正溢出效应不显著。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on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China’s electronics industry. Using panel data of 9 major sectors and 43 sub-sectorsof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during the period 1996—2001,and doing group test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intangible assets,the export ratio and the state-owned capital ratio of the 43 sub-sectors,we find that during 1996—2001,labor productivity of the Chinese electronics industry showed significant spillover effects of FDI and large fluctuation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industries that have high intangible assets ratio,high export ratio and high state-owned capital ratio,FDI played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labor productivity than in industries that have low state—owned capital ratio and low technology content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s a positive effect in promoting labor productivity,indicating that introducing foreign investment is an effective long term route to lear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experience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oreover,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always attracted to higher productivity sub-sectors,implying significant spillover effects in these industries,while in sub-sectors with low rate of foreign invest-ment,the spillover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3.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具有进口替代、出口创造和进口引致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的效应后得出: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华出口创造效应强于进口引致效应,与日本对华FDI的贸易效应相反。对此,笔者通过比较欧盟、日本对华投资特点加以解释,以为中国调整FDI政策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Starting from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hina's sustained growth i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net inflow and deterioration of the terms of tra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DI sectoral structure since the 1990. Moreover, considering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gives a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concludes that the flowing of FDI into labor‐intensive export sectors caused the deterioration of China's terms of trade. To improve its terms of trade, China needs to direct FDI inflow into capital‐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sectors and service sectors. (Edited by Xiaoming Feng)  相似文献   

15.
肖利秋  许晶 《特区经济》2010,(9):220-222
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缓解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对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提升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现实而长远的重要意义。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有条件的本土企业选择"走出去"投资战略。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可以为现阶段我国企业成功"走出去"提供战略投资和路径选择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多视角看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冰  刘春艳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72-175
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日益成为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及贸易强度指数三个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发现,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并呈上升趋势,其中竞争力提升效应使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贡献最大。鉴于上述分析,中日两国应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继续走向双赢。  相似文献   

17.
杨春艳 《世界经济研究》2012,(7):41-45,59,88
本文在中国贸易非均衡发展现状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从商品价格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生产率进步机制角度探讨中国贸易开放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具体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就制造业总体而言,贸易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机制来影响行业工资,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2)具体而言,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进出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共同作用于行业工资差距;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进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是扩大工资差距的动因;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出口贸易是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黄先海  卿陶 《南方经济》2020,39(5):79-93
文章基于Antoniades(2015)模型,将企业创新行为纳入企业产品质量模型,分析贸易成本变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微观机理,发现贸易成本上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同时存在生产率门槛效应和创新抑制效应,生产率门槛效应会放大在位企业的生产率优势,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创新抑制效应会削弱企业的创新水平,降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采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检验相关结论发现:总体上,贸易成本上升显著的降低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其中,贸易成本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降低作用更大,而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降低幅度较小。中介效应的检验发现:贸易成本的生产率门槛效应和创新抑制效应同时存在,并且创新抑制效应更大,因此总体上,贸易成本会降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岚 《南方经济》2016,35(11):59-80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要素的跨境流动赋予了贸易要素含量新的内涵。本文提出了符合全球价值链分工特征的贸易要素含量测算框架,并以中美贸易为对象对Heckscher-Ohlin-Vanek(简称HOV)定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美双边贸易的要素结构并不符合HOV定理的预期,中国对美国的资本净出口大于劳动净出口,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增大。美国跨国公司的FDI和中美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导致的中国(美国)对美国(中国)出口资本/劳动比的提升(下降)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中美两国劳动要素结构体现出显著的互补性。优化要素结构,提升中高技术劳动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度,是实现中国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系统考察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的影响,本文依托中国30个省份2000—2009年的数据测算出考虑坏产出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对加工贸易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展开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形关系,当加工贸易占货物贸易的比重超过0.35时,加工贸易将对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效应。与此同时,出口和进口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中有着完全相反的作用。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调整外贸模式、完善产业政策、协调区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