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国家税务总局新近颁布的《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和财政部2001年修订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在债务重组中所取得的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债务重组损失和收益的确认等方面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债务重组新旧规定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原准则及会计制度相比,新准则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作出了较大的变动,尤其是对债权人债务人债务重组时涉及的相关非现金资产、股权(或股本)入帐价值进行了重大调整,新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与债务重组相关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计价基础,提高了“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中的作用,从而保持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中,债务人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问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而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差作为债务重组收益,上述两项收益分别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现金、受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享有股权公允价值、将来应收金额现值的差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先冲减减值准备),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受让非现金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入账。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1999年发布了《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有关会计处理规定》(以下简称《会计处理规定》),该规定规范了企业在债权方未作出让步的情况下,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会计核算,是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重要补充。但笔者认为该规定还有几个具体问题需要商榷。一、关于基本概念《会计处理规定》指出:“在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情况下,如果债权人作出了让步,则按《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会计处理,否则,按本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但在《会计处理规定》的主要部分中,只字未提“债务重组”,这样,《会计处理规定》在概念上即认为债权人未作出让步时,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活动是不属于债务重组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指南规定:“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可按债权人是否作出了让步,再分为债权人作出了让步的债务重组和债权人未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是债务重组的主要方式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计处理规定》应该是债务重组准则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不应该独立于该准则之外。二、关于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会计处理规定》中列举的用于抵债的“非现金资产”主要有存货、固定资产和投资。该规定要求,这类资产的入账价...  相似文献   

5.
由于企业债务重组业务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处理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企业在所得税计算和申报时,要进行纳税调整,它包括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的纳税调整,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纳税调整,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的纳税调整,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6.
企业债务重组业务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处理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企业在所得税计算和申报时,要进行纳税调整,要注意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计税成本)的现金清偿债务的纳税调整、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纳税调整、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的纳税调整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7.
魏光 《新智慧》2005,(9):35-37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其方式主要有: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对于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准则》),而税务处理的依据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由于二的依据、立场和目的不同,因此在具体处理上存在一些差异,缴纳企业所得税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8.
苏强 《新智慧》2007,(9):33-34
一、债务重组的财税处理差异 1.以现金、非现金资产以及将债务转为资本方式清偿债务。依据财税处理相关规定,以上几种清偿债务方式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基本一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新会计准则中的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03]6号)(以下简称《办法》)中的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的金额是相同的,但有时也会出现不一致。比如,债权人对重组债权计提了坏账准备,这时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计税成本就不相同,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9.
李新 《新智慧》2004,(7A):32-33
关于债权人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财政部曾于1998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其进行规范,其中抵债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和股权以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后来,由于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十分严重,财政部对该准则作了较大修订。修订后的准则与修订前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降低企业和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有效地保护债权人利益。  相似文献   

11.
刘丹丹  陆颖丰 《新智慧》2004,(6A):30-31
为了防止企业将债务重组的收益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而粉饰经营业绩,财政部于2001年1月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其明确规定,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是: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的,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相似文献   

12.
蔡扣林 《新智慧》2006,(10):33-33
国家税务总局2003年第6号令《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以下简称《6号令》)规定:①债转股时,除企业改组或清算另有规定外,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②债务人因以非现金资产抵债或因债权人让步而确认的债务重组所得数额较大,一次性纳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在不超过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3.
债务重组主要有3种方式:(1)以资产清偿债务;(2)债务转为资本;(3)修改不包括上述(1)和(2)两种方式在内的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降低利率、减少债务利息等。以上3种方式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结合采用,下面,笔者结合实例来探讨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 在债务重组时,债务人可能将企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或对其他企业的投资转移给债权人,以偿还债务。一般地说,转移的资产绝大多数是非现金资产,而所转移的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可能不一致,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又小于所清偿债务的账面价值。由于这两个差额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企业债务重组是目前企业改革的一项措施。可通过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化为资本等会计处理方法对债务进行重组 ,保证企业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一、债务重组概念及方式 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对债务重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原准则对债务重组定义强调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债权人作出让步为前提条件,而修订后的准则不再强调债务人是否发生了财务困难、债权人是否作出了让步,只要具备债权人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这一特征,就作为债务重组。所以凡涉及债务条件改变的事项都可能成为新的债务重组的方式,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非现金资产价值不一定低于重组债务价值)等方式。 二、债务人会计核翼 债务人会计核算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企业不可能通过债务重组获取当期收益从而调整当期利润。修订后的准则要求,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修订前的准则是以厨权人作出让步为前提条件,相关收益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人当期损益。修订后的准则相关收益或损失计人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对于非现金资产价值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准则修订前是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为标准,准则修订后是以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为标准。对于债务转为资本时,修订前准则允许将重组债务...  相似文献   

16.
产权交易与企业债务重组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紧密联系的两个问题。实施产权交易与企业重组,企业债务问题是一大障碍,而产权交易又是解决企业债务危机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把产权交易与债务重组结合起来,通过产权交易来推进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中需要统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艺纹  王丽芬 《新智慧》2004,(12A):22-23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简称《准则》)与《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简称《办法》)在企业债务重组中所得税的处理上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权益产生影响。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不利影响,使财务会计报告恰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依法正确核算应纳所得税,企业应当进行纳税调整。本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五条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有较大变动,原会计准则不需要分清债务重组利得与资产转让损益的界限,只需将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月18日我国对1998年颁发的债务重组具体准则进行了全面修改,要想正确贯彻执行新的债务重组准则,必须将新旧债务重组准则进行对比。从而把握新的债务重组准则的特点和意义,对企业的债务重组业务进行科学的核算和披露。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是1998年6月正式公布,2001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以下简称旧准则),2006年2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并将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以下简称新准则)。新旧债务重组准则在债务重组的概念、条件、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债务重组所取得资产的计量等很多方面有了较大变化,进一步借鉴了国际惯例,也充分考虑了国内情况。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