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最近十多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DI)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快速扩张对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运用网络型产业组织理论和实证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陆28个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决定因素。在2001—2007年间,网络型产业组织能够通过外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和产业集聚提升中国大陆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也存在积极影响,但是人民币汇率、企业平均规模、经济开放度和研发支出未能增强国际竞争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没有削弱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大部分区域都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而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是由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所构成,是二者的动态平衡.在批判继承目前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成果上,建构了能同时反映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函数模型.以及由产业投入、产出效益、技术水平和市场绩效等四大要素、27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并以宁国市为实例对其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发现所构建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能够有效评价地方的制造业竞争力,与宁国市的地方实际吻合,具有实践应用价值,丰富了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与分析内容.  相似文献   

3.
我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中国煤炭产业置于国际市场大环境中加以研究,通过分析国际市场对中国煤炭产业的影响和中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特点与现状,设计了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且选取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南非等11个国家的煤炭产业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创新是产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提升的源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创新支撑保障能力、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保能力5大模块共18个指标构成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以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作为研究样本,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实证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外产业转移是促进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主要途径, 也是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本文分析了对外产业转移影响中国价值链攀升的理论机理, 构建了逆向产业转移和梯度产业转移促进价值链攀升的具体机制; 实证研究了对外产业转移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作用, 对2003~2017 年的 21 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 回归, 结果表明: 对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可以有效促进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攀升; 对转型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对价值链的攀升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受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自身竞争力提升等多层次因素共同的驱动,融合过程由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和组织融合等阶段有机构成;产业融合受产业技术能力因素、产品能力因素、市场能力因素、管理能力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文利用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指标构建融合水平综合测度模型,依据SFA方法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的评价模型,基于中国30个省市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揭示融合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和影响方向,最后提出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鉴于即使属于同一个产业,产业内各贸易品的技术附加值也有显著不同,本文认为单纯使用以贸易规模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会高估以偏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特定国家某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低估以高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特定国家某产业国际竞争力。因此,本文引入显示性技术附加值(RTV)方法,以电子通讯设备产业为例,对其下属各类贸易品赋权,并据此计算包括中国在内的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技术高度水平(TL),发现中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贸易规模类指标所显示的那么理想,且产业内长期处于进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技术逆差"状态,国际竞争力仍与美日等国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提出,以进出口规模为基础的经典指标是在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量",而融入了技术附加值的创新性指标是在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质",后者能比前者更加精准地衡量真实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通过相应的研究方法对中外石油公司上游勘探开发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精确测度中外石油公司的差距,从而对国内石油公司适时进行战略调整.评价中外石油公司上游产业竞争力可以从规模竞争力和产业素质竞争力两个方面进行.规模竞争力是指产业在要素投入、产出等方面的相对竞争力;素质竞争力是指产业在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方面的竞争力.对产业规模的评价采取主成分分析法,选用原油储产量、天然气储产量等6项指标进行评价;对产业素质的评价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选用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勘探开发成本、操作成本、储采比等8项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石油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应将两种评价结果相结合.无论是规模竞争力评价还是产业素质评价均具有相对性.竞争力评价关注的是各个公司进步的相对速度.模型评价结果显示,上游产业规模竞争力和产业素质竞争力在多数情况下是成正比的;老牌国际大石油公司之间、中外石油公司之间的差距有逐步缩小之势.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不断提升。比较来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加入WTO后提升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纵向和横向角度出发,综合运用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各项指标,对中国化肥产业整体及具体主要化肥品种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详细的计算,从而对中国化肥产业的实际状况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中国化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吸收大量FDI虽然快速提升中国制造的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但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欣喜中国制造出口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其国际竞争优势的脆弱性;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中国工业化仍将继续进行,积极做大做强民族制造企业才是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2.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自生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将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自生竞争力的概念,并通过对产业自生竞争力的进一步理论分析,应用于对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实证研究,得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整体工业基础和若干制造业具备自生竞争力的相关结论。同时,本文认为,将培育具备自生竞争力的产业作为核心,以此促进老工业基地优势的充分发挥,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获得新生,进而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Internationally dispersed technology units are classified using a system based upon three clearly defined dimensions: Type of technical work (research, development or support); functional areas with which the technology unit collaborates in its work (marketing, manufacturing, marketing and manufacturing, or none); and geographic area of collaboration (local, international). The resulting eight category taxonomy is shown to provide an improved platform for organizing and integrating the literature on the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ly dispersed technology units and for articulating theoretical issues in ongoing programs of empir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深层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出口额、市场占有率的繁荣与企业遭遇困境、纷纷倒闭的现实两者并存是当前我国服装产业的特殊现状。原有的以最终产品为基础、国家为单位的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逐渐失效。本文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从企业微观层面分析了我国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并以Nike全球价值链作为实证,得出的结论是:现有的评价夸大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服装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附加值最低位次,大多数本土企业还没有切入主流的全球价值链,国际竞争力非常脆弱。就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与目标来说,全然从OEM—ODM—OBM来谈产业升级可能过于任意。中国服装企业要坚持同时走两条路,强化制造环节做强OEM是当务之急;积极主动地进行超越代工所需的额外学习,为实现OBM长期目标做好准备。打造中高档、大规模的服装生产企业,创建基于大国优势的本土品牌是贴近我国当前服装产业现状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标准是新一轮国际贸易竞争的核心,文章选取了每年颁布的汽车标准数量和汽车产品竞争力RCA值分别作为标准化和汽车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以我国汽车产业1988~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标准化与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化、利用外资、研发投入与汽车产品出口竞争力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标准化有助于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在实证的基础上,从国际汽车标准制定及其推广、我国汽车企业创新能力、新能源汽车标准制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一个产业集群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一直游离于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证研究之外,本文在国内外研究人员产业集群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装备制造产业特点,提出耦合的研究视角。文章借鉴系统耦合的思想,把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间的经济联系和内在产业关联抽象为制造企业耦合、集群产业耦合以及区域社会网络耦合三层结构,构建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结合集群耦合度模型,研究装备制造业集群的耦合机理和影响集群要素耦合度的因素。并以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分析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促进集群要素耦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formally articulates Porter's hypothesis that the degree of competition in domestic markets is positively linked to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Hypotheses are tested using measures of the trade performance of U.S. foo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s proxies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mpirical result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Porter's hypothesis; net export share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industry concentrati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inputs, R & D intensity, and trade barriers of other countries were also found to b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industries in global mark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