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思想是蕴藏于个人内心的意见、信念、见解等。思想不表达,我们无从知晓,也就更谈不上干涉与保护问题。思想自由权作为其他自由权的前提与基础,属于基本的人权。我国宪法还没有对思想自由权作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我们研究思想自由权的宪政保护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超 《金卡工程》2009,13(5):61-61
宪政建设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国家对宪政的追求是从清末明初就开始的,宪法与人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我国的弱势群体在参与中国的宪政建设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3.
王迎春 《金卡工程》2010,14(8):53-54
我国正在建设法治国家,在这种背景之下宪政与行政法治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问题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地被提及,但是学者们只对其进行了简短的阐述。本文试图从弗立兹·韦纳之"当作是具体化宪法的行政法"和奥托·麦耶的"宪法消逝,行政法长存"的辨析和释疑入手,从公法角度结合我国宪法和行政法的发展状况,揭示行政法促进我国宪政进程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刑事诉讼法的内容与我国的司法制度、公民权利等重大问题关系密切,直接体现并影响着我国法治的状况和发展进程。刑事诉讼中的人权是程序性人权,在刑事诉讼中具有独立的价值。刑事诉讼直接保障的人权就是诉讼参与人的程序权利。人权保障理念是宪政和宪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刑事诉讼法立法精神的体现。强化刑事诉讼领域的宪政理念,是保障刑事诉讼基本人权的观念基础。强化刑事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权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借鉴国外的法治经验,刑事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权应当成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5.
朱楠 《金卡工程》2010,14(9):93-93
2001年至今,出于对法治和宪政的期待,关于"宪法司法化"的讨论一直很热烈。宪法司法化主要指宪法可以像其他法律法规一样进入司法程序,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2008年底,曾经轰动法律界的"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齐玉苓案的最高法司法解释被废止,关于"宪法司法化"的争论再次展开。在此,本文梳理相关概念,对"宪法司法化"进行理性的冷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社会,关于人权的国际保护,规定的最为详细、最为全面的主要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先导,以国际人权宪章(《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为核心的普遍性人权国际保护机制。因此,国际人权两公约在国际人权保障体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我国宪政体制下的人权保障机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不是很完善。文章通过将我国宪政体制下的人权保障机制同两公约规定的内容相比较,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周大智  吴晔 《金卡工程》2009,13(9):49-50
从罢工的实质出发,罢工权应当归属于经济性权利.国际人权公约、许多发达国家宪法对罢工权作出了规定,故将罢工权划入宪法性权利体系是可以的.接着本文从我国宪政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平衡劳资双方权利、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出发指出罢工权入宪的必要性.再从国内外罢工权入宪的实例出发分析罢工权入宪的可行性.将罢工权写入宪法在我国必要且可行.  相似文献   

8.
孔艳 《金卡工程》2010,14(7):152-152
九一八事变后,国家"危"字当头,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国民政府迫于各方压力,于1936年5月5日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以下简称"五五宪草")。它是中国在内忧外患情形下探寻宪政之路的一次历史尝试。民国时期的宪政问题由于具有敏感性,一直较少受到方家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当时知识界人士对五五宪草在人民自由权利的保障、国民大会、中央政治制度等方面提出的评论和建议,来探究知识界的批评和建议与政府制定五五宪草之间的互动联系对中国宪政发展的推动作用,以期对现今的中国的民主宪政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一、宪法社会化的价值宪法社会化,意指社会个体与政府学习宪法文化、理念、精神、制度和规范等,并内化为宪法思维和宪政品质、形成宪政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过程。作为一种宪政建设的理念,宪法社会化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它既是宪法思维得以形成的过程,也是宪法文化得以传承的  相似文献   

10.
宪政税收是宪法上对税收核心规则或最高原则的创设与运用之政法过程的制度性规范,这一过程要求税收的每一个核心要素都受制于宪政税收。理论上,一个符合中国现实的宪政税收模型是人民代表的一致同意。因为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关系其实是税收关系,所以必须在宪法上界定国家与人民的权力与权利、责任与义务并使其基本关系宪法化。实践上,应以宪政税收为基本出发点,修改宪法的涉税条款,不必出台税收基本法,并以宪法理念或精神指导税收法律体系或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宇凤利 《金卡工程》2008,12(6):30-30
本丈从宪法与宪政的内涵入手说明二者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宪法的宪政价值缺失,以期为中国百年宪政之梦的实现提供最有效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权中最基本的权利,我国宪法对生命权却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本文针对如何实现生命权的宪法保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郭巍 《金卡工程》2009,13(7):59-59
宪政的基本问题就是立宪和限制的问题。有限政府是宪政的重要价值和宪政理论的精髓,也是宪政的实现形式。我国建设有限政府的制度设计应在行政价值取向上实现由政府本位到公民、社会本位的转变,政府职能与职责由无限到有限、有责的转变,以及治理方式由单一管制到多元民主的转变。要有一部符合宪政精神和具有宪法至上权威性的宪法、国家权力机构的宪法设计必须具有分权与制衡机制、必须确立和保障独立的司法制度、必须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4.
范玉 《金卡工程》2010,14(1):126-126
人权保障是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把保护人权作为主要条款,既是对当今世界潮流的回应,也是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作为特殊群体,罪犯的人权问题却值得研究,一方面,罪犯与普通公众一样应该有基本权利;但罪犯人权与社会公众人权在由于其特殊地位也应当有区别的。本文拟从保障自由刑罪犯人权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加大监狱干警执法权保障力度等角度出发,通过完善监狱法律法规、改革罪犯行政处罚及刑事奖励制度、实施罪犯劳动报酬制度等途径,形成监狱人权保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王欢 《金卡工程》2010,14(8):58-59
"人肉搜索"是近几年网络和信息技术大面积普及之后的产物,在一定的情形下有其优越性,然而,人肉搜索的滥用也使得当事人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暴露于人前,隐私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践踏。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从宪法层面就存在明显的不足,而加强对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将隐私权写入宪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因此,有必要检视我国对隐私权利的法律保护,将隐私权写入宪法并完善部门法对隐私权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罗群 《金卡工程》2008,12(9):23-23
通过回顾新中国以来的宪政发展道路,引出中国宪政发展现状,即"有宪法无宪政一",进而对中国走宪政道路进行理性分析,井对中国当代的宪政制度发展提出建设性构想.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宪政     
张晓雯 《金卡工程》2010,14(6):112-112
依法治国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宪法又居于法律体系的核心,依法治国在本质上就是依宪治国。换言之,构建以宪法为核心的和谐宪政是通向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然而宪政本身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这就需要我们从微观的视角去考察构成和谐宪政所需要具备的要件,笔者试图构想出一幅和谐宪政的画卷,以期为我国的和谐宪政建设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金欣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1):110-127
19世纪末,中国知识人在探求中国富强之道的过程中,注意到宪法和立宪政治对国家实现富强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宪法-富强”观延绵一个多世纪。中国立宪史上的“宪法-富强”观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富强为体,宪政为用”,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在晚清,部分清廷官员和知识人相信“宪法-富强”观,但很多人是借此论证实行立宪政治的必要性,说服清廷实行立宪政治;“宪法-富强”观在民国沉寂的原因是宪政已有孙中山设定的发展路径,再无须论证宪政之性质、作用与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宪法-富强”观重现,是为了凝聚全国人民,给革命政权提供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仪喜峰 《金卡工程》2009,13(2):69-69
伴随着现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宪法已突破了西方文化圈的范围,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化现象。近代宪法及其理论以其特有的价值观、模式化的宪政体制和严格的宪法主义形式,不认同甚至拒斥宪法的新的文化内涵,以至使其不可避免地具有文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李星  罗澜月  蒋登祝 《金卡工程》2009,13(11):115-115
鸦片战争后,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国人对宪政思想有着不同的认识。清政府为挽救岌友可危的统治,决定立宪,先后颁布了一些宪法性文件,主要有《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先进的知识分子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极力主张实行宪政,他们宣扬宪政思想,支持宪政改革。资产阶级国家为维护在华利益,支持清政府实施宪政。清末立宪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宪政思想从此深入人心,为民国及以后的宪政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