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电台节目的编前采访和具体的编排工作中,都要贯穿编辑意识,将编辑意图渗透到采访、写作、编排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发挥整个新闻节目的综合优势.本文主要阐述广播电台编辑社会责任与策划.  相似文献   

2.
冯军 《魅力中国》2014,(22):294-294
提高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是每个电视台都很关心的课题。多年的电视新闻编辑生涯,让我对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有些粗浅认识。我感到,在整组新闻节目的编前新闻采访和具体的编排工作中,都要贯穿编辑意识,将编辑意图渗透到采访、写作、编排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发挥整档新闻节目的综合优势,使得整档新闻具有主线脉络清晰、节奏强弱均匀、层次分明有序、信息量大、权威性强。当今时代,电视新闻节目是人民群众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电视新闻节目的好坏与电视新闻编辑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周芳  武钺 《理论观察》2005,(5):165-166
新闻真实性是个老话题,又是新闻工作的一个永恒课题. “证实真实”,广播电台的记者和编辑做法有所不同.记者要深入现场调查,采访有关的人员,多方核实情况,然后将所见所闻整理成文,告诉听众事实的真相.编辑虽然也有核实的责任,但他的工作毕竟是编发记者或作者的来稿,不可能到现场一一核实.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现文章中的不实之处,如何防范假新闻?  相似文献   

4.
林进鸿 《魅力中国》2014,(14):305-305
随着思想文化的全球化,媒体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广播电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信息传递角色。采编技术的优劣与否越来越与广播电台的新闻成效息息相关。或许你会问什么是采编,字面上理解就是编辑跟采集。采集是采访和收集整理事宜的新闻事件,事件既要符合大众口味又要保持真实性、新鲜性、正面教育性。编辑指的是后期对新闻所做的加工整理,对选中的已搜集内容或剪辑或修饰,从而产生深谙大众心理的新闻。那么深入探析新编采编技术的原理和主要内容及意义,并探寻与时代相协调的新的采编方式是使广播电台新闻事业长青的必备选择。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编排是指编辑根据新闻栏目的定位和编辑方针,确定要编发的稿件之后,根据一定的原则,把稿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有机串编成一个整体的过程。电视新闻的编排水平体现编辑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理论水平、审美能力等。新闻节目的编排好坏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效果和媒体的市场占有率。那么,如何才能使一组新闻引人入胜笔者认为,在节目编排过程中既要遵循新闻价值,又要兼顾观众心理,这样才能编排出观众喜爱的电视新闻,从而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在信息化的时代获得生存空间,尽广播电台媒体的社会责任,提升整个广播电台业的竞争力,突破各种新兴媒体的重压.本文对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创新理论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分析了陕西和西安广播电台目前听众现状,认为:听众分化明显,忠实的听众正在流失,听众收听取向更加多元化,广播节目的编排质量以及广告经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陕西广播的发展策略,一方面要考虑听众在新技术务件下的变化,一方面又要关注地方性听众特征,努力实现广播由专业化向类型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受众意识”是传播学概念.受众,是读者、听众、观众的统称.就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而言,受众意识主要体现在对新闻消息的筛选及具体节目的编排要充分考虑广大电视观众的心理、求知、价值等多方面的需要.要使电视新闻节目达到预期的传播目标,并为受众所接受和喜爱,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受众意识.  相似文献   

9.
马艳 《魅力中国》2014,(26):275-275
电视新闻编辑是指在电视台的新闻中心或新闻部,从事新闻编辑(组织、选编、加工整理文字、音像、审阅等)编排,甚至以新闻主持人身份参与前期采访并主持报道的工作人员。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责决定电视新闻编辑至少应具备政治、新闻、编辑等素养。 政治素养对电视新闻编辑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电视新闻除了大众传媒都有的传媒信息的功能外,其本质上就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耳目,是舆论宣传工具,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如果政治素养欠缺,看问题片面,或顶多做一些文辞修饰,而没有完全体现新闻的价值,或漏掉更重要的新闻,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所以,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不断加强政治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正报纸编辑是报纸编辑方针的制定者,是报纸整体形象的设计师,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参谋长和指挥员,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因此,报纸编辑必须具备较好的修养与能力,才能在筛选稿件、编排版面和总体把握上游刃有余,锦上添花。近年来,随着报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报纸编辑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编辑原有的那种墨守成规、坐等皇粮、不求发展,仅满足于低层次生存需要的意识,只能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相似文献   

11.
王璐璐 《魅力中国》2014,(17):274-274
当前传播环境下,进行信息传播机制与广播节目制作系统的改革与创新成为广播电台发展的必然趋势,广播电台综合型编辑也引起了诸多的关注。笔者将结合目前广播电台的发展形势,对综合型编辑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待能够推动广播媒体信息传播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从事大众传播的记者、编辑要充分了解并掌握现代网络传播方式、功能,使其成为工作的帮手和辅助手段,但它绝对不能代替记者的一线采访.  相似文献   

13.
炎电视新闻编辑的“再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威 《魅力中国》2011,(7):249-249
电视新闻编辑每天都要面对从不同渠道涌来的大量不同的稿件。这些稿件对于记者来说,基本上都是成稿,是已经完成的作品。但是,对于编辑而言.它们只是编辑合成新闻节目的一些素材。编辑的“成品”应是一组完整的、高质量的、符合编辑意图和宣传思想的新闻组合。这就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要按照当前的宣传中心工作。按照新闻的价值进行组合和编排。这就是编辑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的编排是一个体现编辑意图、发挥节目集群效应的能动的、创造性工作过程。通过编辑编排加工使新闻突出主题、深化主题,将媒体的报道思想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SOP优势作用,既能给行业和企业带来效率,又能统一高度,还能以自己独到的品质优势将竞争标准提高,以此将对手封杀在竞争领域之外,或者至少也要牵着对手的鼻子走。那么,由广泛意义的SOP推及到民生新闻领域的“标准化作业流程”.简而言之就是民生新闻在细节操作方面包括前期选题、采访拍摄、后期编辑、直播编排以及宏观社会责任、自律意识方面都有一个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和考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韩丽艳 《理论观察》2007,(4):168-169
通常意义上的电视新闻是前方记者采稿、后方编辑制作完成。很多人都以为记者每天在前方“冲锋陷阵”阅尽人间百态,领略风光无限,而编辑是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整日在后方消极等待“坐收渔利”。其实不然,一个优秀编辑应该是新闻战线上的行家里手,应当来自记者队伍中的佼佼者,他不仅熟悉各种新闻的实际采访流程,更能知晓各类新闻文体的写作方式;他不仅仅有鉴赏家的眼力去鉴别作品的好坏,更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政治判断力去把握稿件的导向;他不仅懂得新闻编排与技巧,他更能通过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来把党和政府与百姓的心声紧紧联系起来从而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阐述了大同手机报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与编辑思路和编辑技巧.认为其编排内容、手法及标题制作都达到了“标题醒目,表述精炼,言之有物,图文并茂”的效果,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志新 《理论观察》2009,(4):161-162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汉字的构型艺术经过不断改革、沉淀,已经演变的十分成熟、完美。发掘和传播这种美,是报纸编辑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有许多编辑在编排版面上很不讲究字体的运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中文字体在报纸编排中的使用,不仅要讲艺术性,而且更要讲思想性和政治性。一张好的报纸,尤其是标题的字体变化很丰富,决不是无视字体大小一体到底。在读题新闻时代,字体变化也能成为报纸的一种“眼”吸引读者去阅读内容。然而遗憾的至今有些编辑不懂这一道理。对此,笔者略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9.
刘继红 《理论观察》2012,(2):111-112
对新闻工作来说,创新尤为重要,因为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别于其他精神产品的最大特征就是报道新的事实。作为新闻从采访到播出的过程中,对稿件进行取舍编排,起到中介桥梁作用的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工作中是否有意识的创新,对提高新闻质量,打造精品节目,有着不可忽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贺勇 《理论观察》2010,(1):158-159
新闻节目是一个电视台宣传思想和屏幕形象的综合体现,任何新闻节目都有一个编排的过程,都必须通过编辑将原本纷繁杂乱和风格不一的个体新闻稿件进行有效的整合,让整档新闻节目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闻节目编排巧妙合理,不仅会提高收视率,而且能体现一个电视群体的业务水准。电视新闻编辑应当高度重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掌握节目编排艺术,提高编排水平,增强驾驭新闻节目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