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央行及时转向制定了宽松货币政策,利用调降基准利率和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防止了经济的继续下滑。目前,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企稳好转,央行为了回收流动性,以免引发通胀风险,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及时转向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此,本文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各国退出策略的博弈以及我国稳健货币政策推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自2007年世界性金融危机之后,非常规货币政策作为救助世界经济下滑,恢复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深受学术界学者的关注与思考。本文认为,非传统货币政策是当传统货币政策无效时,中央银行改变资产负债表结构,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方式。一种货币政策,可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并刺激经济增长。其主要形式包括承诺效应、数量宽缩、信贷宽缩,外汇宽缩四类。实际上,日本央行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扭曲的业务,欧洲央行通过加强信贷支持的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启示:要强化信贷传导机制,常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用,才能使得金融危机到来时,稳定本国的金融系统不受破坏。  相似文献   

3.
翟会颖  刘婧 《商业时代》2011,(24):55-56
金融危机时期,鉴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的无效性,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系统分析了其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4.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名义利率降到百年来最低水平,面临着"流动性陷阱",多国央行在通过实施传统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过程中发现传统货币政策的失调,因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实施了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摆脱金融危机阴影的同时,给全球经济和各国货币政策带来了较大影响。这是因为美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输出者,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明显的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回顾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进程,探讨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以及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非传统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后,美国选择了这种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本文对该政策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运用计量模型对该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于增加流动性、防止通货紧缩有一定作用,但长期效果不明显。而在刺激经济复苏方面,效果微弱。因此,本文认为,美联储应谨慎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才能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各国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以及我国在人民币升值压力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并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货币政策退出机制,包括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提出了退出时机的相关条件以及“因人而异”的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会结束,只不过是退出的方式、步骤和组合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经济与金融危机环境下,美国通过扩大货币的发行量大规模增加对资本市场货币的供应,货币政策的重心向"定量宽松"政策倾斜。虽然这种货币政策能起到一定的刺激经济复苏的作用。但这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应引起充分的重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应对,消除"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联储宣布从2014年1月开始削减资产购买规模,意味着美国长达五年之久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式进入退出阶段,美国开始逐渐收紧流动性,大量资本开始回流,美元也步入上升通道。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我国带来了明显的负溢出效应,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加强货币政策的微观定向调控、审慎对待短期资本的开放、保持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其仁 《商界》2010,(2):24-24
在中国经济逐渐走出金融危机影响之后,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会结束,只不过是退出的方式、步骤和组合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国,中国也毫不例外。为了应对这一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出台了一些应对危机的相关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其效果显著。根据2008年至2009年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可得出:我国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起到了促进经济继续发展的效果,但在物价水平的稳定方面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越南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采用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2009年12月越南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同期中国也采用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应适时退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淡出,外汇汇率改革以稳定经济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国,中国也毫不例外.为了应对这一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出台了一些应对危机的相关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其效果显著.根据2008年至2009年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可得出:我国实施的适1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起到了促进经济继续发展的效果,但在物价水平的稳定方面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的退出预示着美国宽松货币政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主要验证了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线性与非线性影响,因此在其退出过程中将会造成国内通胀的波动。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推测美国退出"零利率"的常规货币政策将引起该国失业率的上升,但美国经济有所复苏,加息预期强烈,一旦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彻底退出,势必影响国内的通胀水平,央行应适时推出相应的货币政策,维持国内物价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5.
吴艺彤 《商》2014,(42):116-116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一直依靠非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央行资产负债表则急剧扩张。政策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没有促进经济复苏反而还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央行应当考虑退出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过程将会面临众多挑战。央行在重新制定政策框架还需更加注意全球政策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财富》2008,(12):13-13
为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市场》2009,(46):52-53
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复苏。无疑,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关于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担阮也在不断加深。不少经济学家呼口于,货币政策是时候转向了。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应该继续?  相似文献   

18.
傅勇 《中国市场》2010,(16):55-59
在发达经济体未明显脱离底部之前,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实现了率先复苏,也正先于发达经济体遭遇高通胀的考验,面临宽松政策提前退出的压力。全球政策博弈推迟了货币政策退出的时点。中国经济已率先复苏,通胀形势和流动性局面都要求货币政策更早向中性过渡。未来的政策导向要求宏观调控更加关注资产价格,并引入相应的逆周期机制,抑制金融投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相对于以货币供应量增加为主的货币政策能够更有效地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并带来更小的通货膨胀,从而有效解决了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性的难题。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由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的特殊有效性,中国可以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要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商》2014,(5)
<正>美国为什么没有很有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巴克莱银行主席认为,这是因为美国金融市场很发达,供给充分,互联网金融难以形成竞争力。据介绍,美国在1999年就曾经出现过类似余额宝的产品,但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遭遇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基本退出了市场。原因有两个:其一,金融危机来临,现金为王,导致美国版MMF(MoneyMarketFund,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遭遇大量赎回,出现流动性危机,最终跌破面值,濒临破产;其二,金融危机后,美国实行了超宽松货币政策,推出了量化宽松购买资产大肆放水美元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