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江西省中小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群体、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调查,发现:体育消费群体在性别、年龄、职业、个人收入及学历等方面存在差异,体育消费水平偏低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等现状。并提出拉动江西省中小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娟 《商业时代》2012,(19):23-24
体育消费是居民体育参与度的本质反映,是体育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从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城乡体育消费的差异性及其形成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指出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差异有着不同的生成路径: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由体育意识需求驱动,而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由体育物资需求驱动。因此在社会管理和经济政策方面应赋予农村居民更高的体育消费权利,促进城乡体育消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贾琴 《商场现代化》2009,(21):82-82
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市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消费正成为大多数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的组成部分,但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与其体育消费水平呈现正相关;消费结构侧重于体育实物消费和体育健身消费;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都存在职业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校女生体育消费的调查分析,认为女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但消费总体水平较低;女生的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劳务消费水平,与男生的劳务消费水平无明显差别,但在体育消费动机和体育实践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索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和对策。结果显示:大多数城镇居民参加过体育消费,并且男、女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正U型;有较强的体育消费态度;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和健美塑身,同时,女性更关注自己的外部形象;体育消费水平不高,女性高于男性;体育服务性消费比例明显低于实物性消费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两大类、四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各阶层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差别。第一类是各社会阶层的体育消费观念,包括人生观、体育消费价值观;第二类是各阶层的体育消费行为,包括阻碍体育消费的因素、体育消费时考虑的因素。本文根据分析出的社会各阶层的体育消费行为的差异,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城镇化背景下,对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分析研究,为促进城乡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消费意识的差异、消费水平的差异、消费结构的差异等。要提高居民体育消费行为,需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发展城乡体育文化、体育产业、体育资源配置和社会体育基础设施,保障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的总体消费不高;各年龄段居民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逐渐理性化,并呈现多元化特征;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呈现显著差异,实物型体育消费是群众体育消费结构的主体;参与型体育消费呈现出中、青年人群"低次数、高价格",老年人群"高次数、低价格"的消费特点。基于工作-休闲模型的时间、收入、健康与偏好等影响因素的约束,对重庆市不同年龄人群体育消费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重庆市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宏观策略提供理论参考,也为体育产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市场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梅见华 《商业观察》2024,(11):108-111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体育消费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经济模式不仅为体育消费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多种挑战。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文章从消费环境、消费工具、消费场景和消费群体等四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体育消费的内部机制。研究揭示了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数字消费市场监管的不足、“数字+体育”消费整合的不充分,以及体育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策略。首先,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化体育消费生态系统,以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其次,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以有效管理数字体育平台,确保体育消费市场的健康和有序发展。此外,还建议强化技术应用,以快速培育数字体育消费新业态,适应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最后,提出了统筹区域布局的策略,以促进体育消费的区域协调发展,平衡不同地区间的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三亚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三亚市大学生有着积极的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动机主要体现为实物需求、强身健体与消遣娱乐;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主要体现在购买运动服装、运动饮品、体育运动器材等方面;体育消费水平目前还处于中低水平。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经济条件的限制,物价水平高,闲暇时间少。建议遏制炫耀性体育消费,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优化体育消费供给,满足体育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一、“体育消费”成市场亮点所谓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参与和观赏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及其家庭,社会的消费支出。体育消费包括狭义的体育消费和广义的体育消费。狭义体育消费是指那些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行为;广义体育消费包括一切与体育活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及其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体育消费的内部结构及市场经济规律在体育消费中的问题,指出大众体育消费行为主要由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构成,家庭体育消费将是大众体育消费合理化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刘红 《商场现代化》2008,(16):344-345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成都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支出、体育消费结构水平及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等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城市居民具有较强的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支出居于西部城市领先水平、居于全国城市中上水平;体育消费以实物型消费和参与型消费为主;制约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为时间缺乏、体育场馆、设施不足、消费观念等。并针对以上现状为成都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2015,(37):48-49
文章通过介绍国内外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概括,对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现状、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购买行为、成都市农村居民不同群体消费结构及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展开探讨,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国内外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概括、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现状、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购买行为、成都市农村居民不同群体消费结构及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成都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行为与需求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消费热点的成因及引导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消费热点是在体育消费中所形成的消费者的从众化需求,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消费者的浓厚消费兴趣,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促使消费者增加消费投入。我们应依据我国体育消费热点的成因,积极培育体育市场,引导消费,满足需求,提高体育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体育消费异化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峰 《商业时代》2011,(33):32-33
本文对近年的体育消费异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体育消费异化的概念提出、体育消费异化的表现行为、扬弃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研究发现体育消费异化的研究相当多,但体育消费在经济生活中应如何实现良性循环、研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消费观念将是十分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健康的、积极的体育消费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研究表明健身性体育消费的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已得到基本的确立,体育产品昂贵是目前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需要采取正面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并为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8.
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湖南省14个省辖市35岁~55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人群体育消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人数明显高于未参与人数,初中至大学阶段的中年职业女性,随学历层次的提高其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增加,偏胖与多病型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比例较高,关爱丈夫和孩子的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比例较高,公园、健身厅、体育用品专店是35岁~45岁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场所,体育物质消费大于体育服务消费,体育消费水平偏底,减肥健身消费、健美消费需求较高。旨在正确引导中年职业女性参与体育消费,活跃体育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成都市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以及影响体育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构建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商品的需求和供给是影响体育消费的决定因素,同时消费者偏好(消费动机、价值观念、运动频率、体育活动形式等)、消费者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地位都对居民体育消费有明显的影响。鉴此,本文提出了扩大体育消费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体育消费作为大众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着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和整个社会发展综合指标的高低。本文通过对上海近郊张江镇妇女体育消费水平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城市郊区妇女体育消费水平远低于城市妇女体育消费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消费水平在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