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为结构性金融产品,投资人难以穿透观察底层基础资产,且交易主体间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为实现各自利益,会做出损害利益相关方的道德风险行为。声誉理论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良策,本文根据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首先构建了声誉共同体模型解释声誉控制道德风险的机理,其次采用序贯博弈推导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声誉模型中的“主导者”为发起人,最后重点分析发起人声誉模型,根据声誉动态、期间贴现因子、误报的发起人收益区分最低成本分离均衡、完全分离均衡、部分混同均衡和完全混同均衡,研究声誉如何帮助投资人区分发起人类型及甄别其道德风险行为。本文得出声誉共同体的声誉价值即为其道德风险行为获益的机会成本,防范信贷资产证券化道德风险的重点在于控制发起人道德风险,风险自留减少可以成为其声誉提高的信号这三项结论。本研究对分析结构性金融产品交易主体的声誉机制有一定参考意义,对声誉实证研究也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上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危机前,资产证券化监管重在促进发起机构最大程度地转移基础资产及其相关风险,最理想的状况是全部出售基础资产和完全转移风险。危机后,为了缓解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激励不相容等问题,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由发起机构保留部分基础资产风险的建议,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地区陆续发布了强制要求发起机构自留部分资产支持证券的监管规定。"促进风险转移"与"要求保留一定风险"看似矛盾,但反映了监管者力求在通过资产证券化转移风险与强化发起机构贷款管理责任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梳理了危机后提出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要求的理论依据,对国内外的风险自留监管和相关豁免规定进行了比较,并以此探讨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达11万亿,相当于2012年全国税收总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起了国家高层和学术界高度关注。资产证券化的化解方法相对于传统方式具有对发起人信用等级要求较低、融资成本较低、风险较低三大优势。本文结合地方政府债务证券化的操作步骤对在我国实施证券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同时重点分析特设机构如何构建与选择资产池,并对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特设机构及投资者这三大主体的收益分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郭敬 《时代金融》2016,(5):95-97
资产证券化是一国金融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金融深化、完善投融资体系的重要工具。现有文献大多集中在房地产、企业类贷款等资产证券化问题上,较少关注艺术品等文化消费类产品的资产证券化。本文在深入考察艺术品资产特性的基础上,全面研究艺术品的资产证券化问题,提出建立我国特色的艺术品资产证券化体系,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与投资结构优化。本文指出,在艺术品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上,应重点解决艺术品的价值评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信息披露等问题,形成透明互信的高流动性市场。  相似文献   

5.
沈定成 《新金融》2007,(11):54-55
资产证券化正作为商业银行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进行信用风险控制的方法以星火燎原之势发展,但资产证券化自身也存在风险。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主要是破产风险,表现为三种形式:特殊目的机构(SPV)破产对证券化的风险、资产转移时发起人破产对证券化的风险,以及资产转移后发起人破产对证券化的风险。商业银行只有对资产证券化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才能保证信用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实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要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措施。实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关键环节是如何设置证券化金融机构。我国的证券化金融机构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从长远看,在证券化过程中,应实行将抵押贷款真实出售给证券经营机构的表外证券化模式;积极采取措施,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危害程度;要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规范投资行为,扩大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经济后果分析的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被确认为发起企业的“真实销售”还是“担保融资”,以及发起企业是否合并SPE的会计报表,是资产证券化会计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不同会计处理下的经济后果。论文认为,将资产证券化作为“真实销售”处理与不合并SPE对发起人、证券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也更有助于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然而,如果发起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滥用“真实销售”与不合并SPE以操控报表数据,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反映经济交易的实质,既有可能影响发起企业原债权人的利益,也会加大证券投资者的风险,最终将危及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正常推进。因此资产证券化会计必须明确规范“真实销售”与不合并SPE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爆发后,资产证券化再次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其中一个方面是资产证券化对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什么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深入剖析了资产证券化中逆向选择的形成和强化机理。研究发现,逆向选择会随着资产证券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导致抵押贷款质量逐渐下滑,这也是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切实防范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各个环节和相关机构的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  相似文献   

9.
住房贷款证券化作为结构性融资方式的特点是将特定的贷款资产的风险同发起人(原始所有人)其他资产的风险相隔离,从而有效地提升以该特定贷款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的信用等级。为此,住房贷款从发起人到SPV的转移必须被认定为“真实出售”。从真实出售的方式、手续、担保以及影响其效力的问题入手,探讨了真实出售的法律的界定以及在证券化的结构设计中真实出售将面临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两房”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中扮演SPV(特殊目的载体)重要角色的"两房",大量购买其他机构发行的MBS和留持贷款并从事衍生交易,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外承担了相当的风险,作为SPV没有做到能与自身引起的风险以及与发起人破产相关的破产风险相隔离,是引发危机的根本原因。借鉴这一经验教训,我国应审慎推进实施资产证券化,SPV设立运作应回归"破产隔离"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