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理马是云南古代的著名马种,曾在唐宋时期是云南地区的对外贸易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古代文献的梳理,探讨了唐宋时期大理马的产马地点、养马的方法和管理、大理马输入宋朝、大理马的品种等问题,认为大理马属西北马种,是躯体高大的战马,通过贵州等地输到广西市场出售,成为宋王朝重要的马匹来源。  相似文献   

2.
一大早,记者刚刚踏入农交会动物展示区就听见有人在说:“宝马,真是宝马啊!” 我们一路苦苦搜寻,随着一声悦耳的惊叫,终丁在马厩里找到了名副其实的汗血宝马。“汗血宝马”,本名阿哈尔捷金马,此马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明代俵马折色化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讨论,但俵马折价关注不多。俵马折价承载着折色化的重要内容,在俵马折色化过程中官府往往通过调控折价的方式达到其施政之目的。用统计和定量研究方法对以银为货币单位表示的俵马折价的变动及折价与市价的关系进行考量后发现:成化、弘治以及隆庆至崇祯年间,折价趋于平稳,正德、嘉靖年间呈快速上涨趋势;马匹市价则呈现不规则变化,波动较小;俵马折价与市价无明显相关关系,一般折价高于市价。官府采取俵马折色的方式看似是解决民众赋役负担过重问题,实则是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以及折价与市价之间的价差,官府既能从边境马市中得到“物美价廉”的良马,又可获得一定的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4.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淋巴瘤性质的肿瘤疫病,由于我国好多地方饲养模式传统,给防控带来了很大难度,现将鸡马立克氏的病理变化及发生原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的马品种资源十分丰富,马产业是促进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文章以“钻石模型”为基础,从5个方面分析内蒙古马产业的竞争力,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政府和机会,总结马产业的竞争优势和不足,为同类产业的竞争力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头羊     
《致富之友》2005,(5):49-49
马头羊纯白、无角、头往上昂,走起路来行为像马头一样不停地点头,所以给它取一个名字叫马头羊,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掘的山羊品种。  相似文献   

7.
作者根据地方志资料,述说汉代享有盛名的“天马”,旨在补中国畜牧史记著之阙。同时认为“天马”的产地即今四川省汉源县,现实意义上仍有发展养马业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我场几年来在各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进行了马羊等各种牲畜杂交改良。在以外来种短角牛和本地蒙古牛进行杂交,向着乳、肉、役方向全面发展的工作上,获得显著成效。1956—1959年共改良培育短蒙杂交牛1,552头,其中培育杂种基础母牛315头,占全场基础母牛的75%。改良前蒙古牛一个泌乳期产乳不过七、八百斤,日产乳也只有数斤,  相似文献   

9.
随着酿酒红葡萄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和红葡萄酒酿造的工业化发展,烟台地区干红葡萄酒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逐渐显露。我国‘马瑟兰’的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二,该品种在我国新疆、宁夏等产区均已具备酿造高品质干红葡萄酒的能力。本文基于TRIZ理论中的“STC法”对‘马瑟兰’酿造烟台产区高品质干红葡萄酒的关键点进行分析,为‘马瑟兰’在烟台产区推广种植奠定基础,对促进烟台产区干红葡萄酒生产的多元化、特色化,提高烟台产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物入侵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的影响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来物种对本土生物环境的影响是环境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好的外来物种可以起到改良本土生物环境的作用,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若引进的物种与本土环境不匹配、不兼容,一旦进入本土环境,则有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甚至造成生物灾难。这就是近年来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生物入侵问题。本文介绍了有关生物入侵的要素、入侵方式,对社会、经济、生态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试论汉代农业领域中的商品生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恒全 《中国农史》2005,24(4):37-43
汉代农业生产是自给生产和商品生产的结合,汉代农业生产的主体包括经营专业户、地主和小农,其生产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商品生产的因素。汉代小农的生产是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的统一,在小农生产中商品生产的存在具有必然性,离开商品性生产,自给性生产也将无法维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集中梳理了汉简中涉及的有关当时社会的各种物价资料,具体内容涵盖了人们的日常衣着、饮食、起居、出行及所用器物等方面,通过此项研究,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汉代居民在这些方面的基本消费状况,进而深化我们对于汉代经济生活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朱奎泽 《中国农史》2007,26(2):48-59
军粮的分配是汉代屯戍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系统性工作,也是粮食在屯戍系统最终发挥效用的落实点,直接关系到屯戍系统的各项建设。就相关简牍资料所及的情况来看,粮食消费的主体多样、用途不一;配给与消费的具体安排尽管随类有别,但都以保证屯戍人员足食为原则,并注意分配中的公平合理,体现了边防军队的一体化要求。这是汉政府保持边疆军队战斗力和稳定人心的必要举措,也是其注重西北边疆战略的突出反映。  相似文献   

14.
汉代苏北农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磐修 《中国农史》2006,25(1):23-31
本文按照古代农业自身发展的规律,从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生产力水平、耕作技术、农作物品种和产量等方面对汉代苏北农业进行探讨。从农业与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纵向比较看,汉代是古代苏北农业发展的辉煌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农业技术体系率先成熟于秦汉时期,是以北方旱作农业为基础所形成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汉唐间,伴随中央政权对江南地区的次第开发,传统农业技术的诸多元素也源源进入江南地区,催生了稻作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对江南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回顾这一历史过程我们亦不难发现,源自于北方地区的传统农业技术不是立竿见影地在江南地区产生普遍影响,而是存在一个不断本土化的过程,至唐代,这一过程大体完成,因此也最终引发了江南经济的真正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王健 《中国农史》2007,26(2):17-25
中国古代的农事祀典源远流长,两汉时期渐次建立起以祀神与亲耕活动为主体的祈农籍田仪式,大力倡导重农文化精神,从而形成了汉代熔宗教、治策和文化于一炉的农政传统,对后世礼制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仪式传统与农事文化的双重维度切入,透过先秦源流的追溯、汉制的复原和汉儒话语的解读,探究其内涵,再现汉代农政文化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水权制度变迁(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3个历史阶段研究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水权制度变迁:第1阶段为先秦至汉朝,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建立、发展时期,国家开始制定正式的水权法律制度,但比较零碎而不成体系.第2阶段是唐、宋、元朝,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国家法律为主导的正式制度极为完善和发达.第3阶段包括明、清2朝,阐述中国古代自先秦至唐、宋、元朝水权制度、分析自先秦至唐、宋、元朝各个不同朝代时期水权制度特点,讨论这段历史期间制度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赀布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黄麻布最主要的名称,这一发现揭示了至迟至西汉,已出现了黄麻布生产,至唐代,黄麻布已与纻布、大麻布一起成为当时最主要的三种布,产地分布广泛,长江以北至黄河流域成为其主产区。汉代以后至唐代以前,未见有关黄麻布的记载,主要原因应是黄麻、黄麻布名称多样,并常被混称为其他麻、布,以及气候变冷导致黄麻种植区南移,种植区域缩小,减少了其在文献中出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累退税、土地市场与地权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土地市场存在的情况下,分析累退税制度对地权配置的影响。研究方法:历史文献、逻辑推理与案例比较。研究结果:(1)人头税与土地税实际上均与土地挂钩,导致了事实上的土地累退税;(2)明朝的士人优免制度形成了制度上的土地累退税;(3)豪强与权贵具有更强的逃税和避税能力,造成了事实上的土地累退税;(4)中国近年来具有土地规模累进特征的农业补贴制度,对地权配置的影响起到了与土地累退税类似的效果;(5)具有土地累退税特征的财税制度影响了土地市场运作,促进了地权集中,导致了效率和公平双重损失。研究结论:应改革具有土地规模累进特征的财政补贴政策,实现单位面积农业补贴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20.
赵冈 《中国农史》2002,21(3):37-42
秦汉以降 ,各朝政府均采田赋与丁银双重课税制度 ,但两税之比重各朝不同。史料显示 ,税收结构中若丁银比重高于田赋 ,则小土地所有人与无产农户受歧视 ,土地兼从并容易发生 ,土地分配趋于恶化。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