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现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社会生产集约化方针中,农业利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规模有了显著增加。列宁极其关注科学技术问题。在他的论著中,技术进步被视为人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结果。他认为技术的本质作用是代替人类的劳动。依据列宁的上述论断,即:“技术进步还表现在与机器的劳动相比,人类的劳动越来越退居次要地位”(《列宁全集》第1卷第78页),便可以认识到这一点。技术取代人的劳动,提高了劳动过程的效率,并成为发展经济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各种形式的劳动分工和协作以及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列宁从经济发展中结构变化的观点谈及技术进步的实质时指出:“……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一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应关系,技术进步就是指这种关系的正向变化。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农业生产中先进技术对落后技术的替代,表现为用同样多的农业资源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或者生产同样多的农产品只需要投入比以前更少的农业资源。广义上的农业技术进步。把除了不能用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来解释生产函数变动的其它任何导致农产品数量增加或成本减少的经济活动都统称为农业技术进步,它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印自然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也包括诸如制度、社会文化等与农业经济管理有关的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包括自然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水利工程供水属于商品水,要计价收费,这就是很现实的一项改革。过去认为水利是一种公益福利事业。对农业灌溉用水,很多人都认为不收费是合理的。理由是水从天上来,大气降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实,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工农业生产发展到今天,社会分工的结果,水利工程供水已从农口中分化出来,成为单独的产业。水利工程供水是投入人的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水,已经单独构成一种生产活动。它是以自然水为劳动对象,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社会主义的农业现代化是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则是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农民。 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农业生产是社会再生产最为复杂的一个系统。它既受环境系统、生物系统的影响,又受一定生产方式和在这个生产方式中从事生产活动的人的影响。在这个自然环境、生物、人类社会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系统中,每一种农业生产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结合都要靠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究竟用什么样的观点来组织指导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这不单纯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当前乃至今后都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谈几点看法。 一、农业生产自身的固有规律决定了必须树立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效益的统一观 农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它与其它部门相比,有其自身所固有的特征。它既是自然再生产的过程,又是经济再生产的过程,是自然、生物和人类社会的交织。人类通过农业生产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区划是调整和改进农业生产布局,建立合理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方法,它对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农业区划,必须对农业资源进行全面的考察,不但要进行自然资源的调查,而且必须进行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特别是要进行农业经济调查。农业经济调查主要应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研究农业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它包括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一切自然因素,主要有水、土、气候、生物等,都对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一、农产品与农产品流通组织的效率评价标准(一)农产品特性及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生活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通过人类劳动去强化或控制其生命过程,以获得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它不同于工业及服务业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其生产过程对自然力、...  相似文献   

8.
名词解释     
农业 农业是人们利用生物的生活机能和外界的自然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的根本特点是生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和人类的经济再生产过程结合在一起。这是农业区别予其它事业的基本标志,也是人  相似文献   

9.
张佩国 《中国农史》1999,18(4):28-34
近代山东农业仍属于传统农业范畴,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如气候、土质、河流、灾害影响极大,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因而极注重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这种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之中国古代仍没有根本的改观,农业技术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与此相适应,近代山东农业更表现为一种“绝对过密化”(即亏本),这在家庭式农场(包括佃农农场和小自耕农农场)与经营式农场都是相同的,甚至后者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今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发展带来了重大风险和严峻挑战。保险作为现代社会风险防控管理的一种基本手段,如何充分发挥其特有功能,保障农业生产经营不再因为类似疫情蒙受损失,是完善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生产经营与人类传染病疫情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属于人类传染病疫情范畴,具有突发性高、传染性强、扩散性广、风险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门学科划归那个科学范畴的问题,简称定域问题。多年来,对农业生产技术经济学都认为应属于社会科学,但又都认为是自然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社会科学的农业经济学互相渗透,名曰边缘科学;可是也有不少同志对边缘二字持不赞同态度而又无另外理想词汇取而  相似文献   

12.
扶贫,首先要对贫困的本质有一个基本认识,只有在理论上弄清它,才能明确扶贫的方向和要达到的目的。那么,如何认识贫困的本质呢? 我们认为,贫困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落后状况的总称。它既属于经济学范畴,又属于社会学范畴,但其本质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的理解有以下三点: (一)从贫困包含的基本内容看 1.从历史考察,人们对贫困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 贫困,作为历史留给人类的一份特殊遗产,是困扰人类的一个恶魔。自从人类出现贫穷阶级和阶  相似文献   

13.
县级综合农业区划是在对一个县的自然、经济、技术等因素,进行总体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农业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等战略问题的一门综合性科研工作。它是对各专业及综合的大综合,是农业资源调查和各单项农业区划成果的集中反映。它是综合研究农业范畴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边缘性学科。  相似文献   

14.
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指出: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实践证明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政策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人们对于发挥政策的威力促进生产发展已经引起了普遍的重视,但是对于如何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要用活的材料进行宣传、示范,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我们这次陪同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在垦区推广应用优选法、统筹法(以下简称“双法”)是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的  相似文献   

15.
地区农业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历史的地域性特点农业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进行和形成的。在一定的时间、地点、自然条件下,社会经济、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多种因素作用于农业过程,就会形成特定的农业地域类型,它通常体现为不同的空间差异。所以农业不仅有其时间前后的历史,而且存在着区界空间的历史。农业历史的地域特点,首先是由自然因素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是古代世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自然环境因素。它予人以天然的生活用品,资人以简单的生产条件,使农业成为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生产部门。山处者林、谷处者牧、陆处者农、水处者渔,环境不同,布局迥异。自然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一种长期延续的结构,它规定和制约着农业生产显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相似文献   

16.
<正>都市现代农业是一种综合产业,就是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生产性投入和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出足够的农产品。与此同时,合理调控农业资源与环境,确保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目标是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以人类的需求为中心的。因此,农业生态系统既要服从自然生态规律,又要服从社会经济规律。农业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复杂。这是因为农业是人们利用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进行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农业生产率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农业生产率的历史变化和区域分布予以评价和分析。一、农业生产率在评价和分析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作为对农业生产经济效果的评价和技术进步的测定,农业生产率可以对科学技术对农业产生的影响予以透视。二、对农业生产率的概念、指标、计量和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三、我国农业生产率的特点是在增长的总趋势下起伏波动,属于典型的土地生产率导向模式,  相似文献   

18.
对小农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小农问题,有许多学者都做过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下面,笔者就小农问题的一些方面再谈一些个人观点,供参考。一、要正确界定小农范畴目前,理论界对小农的界定基本上是沿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小农的主要特征是:(1)是小块土地的所有者、经营者;(2)使用的是落后工具和传统技术,与机器、先进的农业技术无缘;(3)生产是自给性的,主要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4)生活水平是低下的。对于上述关于小农范畴的认识笔者有不同看法,其中最关键的是上述界定没有分清小农一般和…  相似文献   

19.
杨维春 《农业经济》1989,(3):40-41,3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形式。本文,拟就家庭经营企业化问题,做初步探讨。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以下简称家庭经营),在人类社会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的蝉联,并且成为其主要形式以及在经济、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各国,仍处于显赫地位,不能不触发人们去严肃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家庭经营之所以长久不衰,那它的客观基础是什么?我们认为: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家庭的特点,以及二者的紧密联系,是家庭经营深厚的客观基础。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相比较,其根本特点在于它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并且由此而派生出的一些其他特点。这些特点与之相应的要求是: ①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要求生产经营者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不仅平时的农业劳作和管理要求十分精心。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否则势必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20.
一、农业生产的生物学理论基础和目的农业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人类与其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手段(种、养、食、用),涉及的对象(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由土壤和大气圈为界面,经 C、N 循环,构成了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 C、N 循环,请看图1所示。农业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的基础物质——蛋白质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物质的变化和运动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所经历的过程就是物质和能量的不断往复交换的过程。植物利用日光能,固定 CO_2生产碳水化合物,利用共生固 N 微生物、自生固 N 微生物和固 N 兰绿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