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张爱玲的早期创作中,有着她创作高峰期的影子,《心经》是一个代表。然而,对于《心经》的关注却远远少于其同时期的其他创作。笔者通过对文本中三个主要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文本所要表现的非理性情感,从而体现作品所传达的对于人性的真实关照。  相似文献   

2.
比喻作为一种既古老又常见的修辞方式,深受人们的喜欢。钱钟书和张爱玲同为运用比喻的高手,但《围城》和张爱玲作品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却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小说<等>集中反映了张爱玲早期创作的特点,即从琐碎的生活中发现滑稽,再撕破这表象深挖人生本质的"大悲".分析<等>中喜剧因素的具体运用,可以进一步阐释张爱玲创作喜中见悲的独特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4.
丁玲的《梦珂》和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都叙述了一个"堕落的娜拉"的故事,但两个故事的讲法各有不同。梦珂在堕落的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自尊感,基于理性她完成了选择,葛薇龙则是难言的自卑感,一种身不由己的感性因素始终占据了她的心理;丁玲对于梦珂的堕落主要持批判态度,张爱玲对于葛薇龙则是深深的理解和同情;《梦珂》的美学风格是悲壮,《第一炉香》的风格则是苍凉。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是基于两个女作家不同的创作个性和思想,以及她们对时代和人性的不同把握。  相似文献   

5.
《封锁》中的空间结构值得关注:电车内/电车外作为表层空间,构建起作品的象喻系统,是作者对未被封锁的世界的否定;公共空间/私人空间作为深层空间,解构了前一重二元对立中对被封锁世界的微妙认同,形成对被封锁的世界的否定;上海/中国作为潜在空间,是这双重否定的集中传达,也是作者悲观主义的整体呈现。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金锁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曹七巧由于情欲得不到满足,导致了人性的变态,又因这变态的人性酿铸了几个人的悲剧。她先是“恋子”,逼死两房儿媳,后又“妒女”,拆散女儿的亲事。虎毒不食子,曹七巧身上存在着令人痛恨的一面。曹七巧这一形象是丰富的,她本该有着幸福的生活,她是封建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的牺牲品,最后变成一个害人害己的恶魔。其本身也是一位受害者,在令人痛恨之外,她身上也有令人同情的一面。她是千万个遭遇相同的妇女的代表,有着类的意义。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封建统治下的妇女的痛苦和不幸,她的不幸的遭遇对封建宗法制社会提出了控诉。  相似文献   

7.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自文章发表以来,就引起许多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对于文中主人公曹七巧,许多人都认为。她是人性恶的典型。而她对金钱的贪婪是造成其悲剧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营七巧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分析了张爱玲小说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8.
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的流浪汉和鲁迅戏剧化散文《过客》中的过客在生存背景、生存状态等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折射出的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却又大相径庭。《等待戈多》荒诞的背后,深刻表现了现代文明中的人生处境,表现了人在荒诞世界里束手无策的悲哀和绝望。从某种程度上看,《过客》更多的是鲁迅自我处境的形象写照,甚至可以说是自画像,过客是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的形象写照。  相似文献   

9.
“世俗化”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独特的风格,也是其艺术魅力所在。家庭身世、时代环境与中西两种文化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世俗化”倾向的追求。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世俗化”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及作品的表现手法等方面。“世俗化”倾向这一主题让我们看到了乱世中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简·爱》都是一部颇受中国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小说中,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简·爱的人生都深深吸引着我们,特别是她性格特征中自幼以来的反抗精神和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她的人生,每一步的跨出,都系挂着我们的心弦。  相似文献   

11.
爱情与亲情是温馨甜蜜的,但在张爱玲的笔下,它们全被拆解还原成真实冷漠的人性,它们的本质是自私、虚伪和冷酷,就连一直被视为人类最高尚、最无私的母爱,也被她描写得千疮百孔.在张爱玲小说的苍凉世界中,爱情与亲情均黯淡无光,甚至被扭曲和异化.她通过对人生独到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解剖、对心理的深层分析,以颠倒的姿态塑造了一系列的情人和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12.
“家”的意识始终渗透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既有对实体家园与心灵家园的强烈渴望,又更多地表现为行走在家的边缘的孤独与荒凉。  相似文献   

13.
14.
张爱玲和紫式部都是表现爱情与婚姻这一主题的杰出作家。她们对两性的婚姻爱情心理有着深切把握和透彻理解,并通过众多的艺术形象展现给读者,折射出作者对人生、人性、爱情婚姻的质疑和悲剧性的思考。这种创作态度和她们自幼亲情的缺失和自身爱情婚姻生活的不幸这一生活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慈善活动以爱心为道德基础,以有余扶不足为其实现方式,以社会和谐和人的最大幸福为其价值追求。《道德经》强调圣人不积、为人、与人、损有余补不足,倡导慈爱众生,唯善是从,广积德行,济物救世。这些思想对现代慈善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1949年4月,李次民著《编辑学》的出版,在我国编辑学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次提出了编辑学概念,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编辑学著作正式问世,开创了我国编辑学研究之先河,成为我国编辑学研究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17.
从《传奇》到《半生缘》,再到近几年才出版的《小团圆》,一部部小说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背后总有着形形色色的男性,他们共同演绎着一幕幕悲剧.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传统的英雄式的男性形象已经瓦解,取而代之的却是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已经麻木了的甚至是扭曲了的男性群体,但他们是那个时代悲剧的主宰者.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荷马史诗《奥德赛》和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尤利西斯》就是对史诗的反讽戏仿,体现了该小说的“反英雄”特征。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9.
如果文学研究有神话,那么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大神话就是沈从文与张爱玲,他们的文学命运的沉浮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文着重探讨的就是这相似的文学命运背后的主体文化选择的共同性与必然性,并对他们以人性为文化视角的切入点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钟楼怪人》是一部现代法语音乐剧,它改编自法国伟大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传世之作《巴黎圣母院》。它以音乐剧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这部文学巨作,1998年在巴黎国会大厅首演之后,获得巨大成功,成为法语音乐剧无可争议的代表性剧目。本文从观赏的角度具体分析了《钟楼怪人》的艺术特色,揭示其在形式、内容上所体现的现代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