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身与慎独     
中国古代的先哲圣贤无一不对修身养性费尽心思。最典型的就是儒家,儒家的传统一向把“修守、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为官为人的经典要之,其修身就排在了首要的位置。可以说,任何一卜有成就的人,都注重自身心智的修养,因为修身为结果,不但可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丰富文化底盘,而且可以反省日常过失,积累处世为人经验,、在各种环境中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修身可促连自身人格的完善,形成一种颇具吸引力的人格陵力,这种人格憋力往往就是“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领袖人物的成功原因之一。不同的人对修身有不同的看法和标准,评…  相似文献   

2.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古今如此。做人够不够格,固然有很多标准,然而是否有知耻之心,则是不可或缺的。“耻”一直是传统文化中传之久远、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之一。古代的先哲圣贤,历来把明耻作为修身做人的一个较高的境界。孔子曾标举“行己有耻”、“有耻且格”等等行为教导学生修身的标  相似文献   

3.
何国欢 《企业天地》2003,(11):35-36
党的十六大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公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公路养护和建设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公路部门也要坚持“依法治路”与“以德治路”相结合。长期以来,“以德治路”的意识在公路行业中有所增强。但总的来说,“以德治路”的理念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主要是个别违反“三德”及违纪违法现象的存在,淡化了“以德治路”的氛围;职工素质的参差不齐,使“以德治路”的实施存在思想阻力;…  相似文献   

4.
刘妤鑫 《活力》2022,(9):49-5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方向。乡村治理、法治、德治是我国传统社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至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下,沿革下来的“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石,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法治、德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格局,极大促进了我国新时代乡村的发展步伐。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新时代乡村治理、法治、德治融合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其次分析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希望对促进我国新时代乡村发展治理、法治、德治融合体系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敬德”、“仁义礼智信”《孟子·告子》的修养规范,推行”同心同德,达到天下“德治”的思想。封建史上,一些政治开明时期,选拔使用“贤良”、“方正”,以“举孝廉”为法。《汉书·武帝纪》记载的曹操推行“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唯才是举”政策传为佳话。唐太宗“去奢省费,选用廉吏”、《贞观政要》等,都闪耀着道德史上优秀思想的价值光芒。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加强德治建设,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对建设民主和法制国家,…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人品官德修养是各级领导干部做人为官之本,加强反腐败斗争,必须注重各级领导干部的人品官德修养。归纳起来,最根本的就是要“以德治宫”,加强“五德”修养:  相似文献   

7.
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德治”思想一脉相承,凸显与时俱进的历史特点。毛泽东“德治”思想发轫于中国传统道德与“五四”以来新文化、新道德相互碰撞、相互激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儒家德治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他对儒家德治主义进行“扬弃”,熔炼出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德治”观,强调在“三大革命实践”中加强道德建设。“德治”建设民族化,是毛泽东“德治”思想最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德治”思想产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他把道德建设纳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提出道德制度化、法律化等一系列新问题,主张道德…  相似文献   

8.
李飞 《西部财会》2003,(5):42-44
“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大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论断。本文拟从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以德治国是马克思主义德治思想的发展以及以德治国是时代呼唤等方面的论述,指出公民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型”和精神基因,文化安全是国家综合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时代,我国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面临优秀传统文化的断层、强势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事关祖国统一的两岸文化认同问题。要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作有效的“扬弃”,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强化主体文化意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02年,中国的企业家将面对“国际竞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考验。什么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哈佛大学的研究成果值得重视。 从1988年开始,哈佛商学院把“当代影响企业发展业绩的重要因素”作为重点研究教学课题。通过对世界各国企业的长期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即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这个观点对传统的经济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 中国品牌的内涵是优秀传统文化 “民众富强靠经济,经济兴旺靠企业,企业发达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  相似文献   

11.
杭钢要成为百年企业,关键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升华。有学者说:“初级管理靠人管理人,中级管理靠制度约束人,高级管理靠文化引导人。”笔者认为不无道理,这是企业发展的规律。一个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态度等,都会因为长期的习惯做法与行为逐渐形成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品牌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品牌驰骋市场、走向世界的文化动力。从一个企业管理工作者视角去看待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关系,我认为,首先,要找准企业文化的核心部位,而企业文化的核心部位就是人格文化。其次,要把人格文化内涵融入在品牌文化建设中,以此推进整体的品牌文化建设。因此,本文将围绕人格文化的属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不仅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高尚的情操,注重修养和言行,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德。老师不仅要做精神文明的楷模,还要承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育者的使命。中国的汉字是象形字,中国的古人造字就是针对具体事物的形像来创作的,反映了一种文化修养。“德”字“一道四行十心”,本文从“德”宇考究我国传统文化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境界崇高,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忠义礼智信”是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守的行为准则。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又说:“信则人任焉”。苟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邓贵藏 《活力》2007,(7):39-3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民族的进步靠创新,一个国家的兴旺靠创新,一个单位的发展同样靠创新。这是因为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要想适应改革开放和进入WTO的新形势的要求,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必须要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引下,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心,服从大局,  相似文献   

17.
杨军 《企业文明》2002,(6):41-42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对我国古代悠久丰富的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功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的结晶。“以德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具有  相似文献   

18.
姜欣 《企业活力》2005,(10):40-41
<正>中国企业界应从我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中汲取些什么精华、剔除些什么糟粕呢?对此进行探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因为对于传统的东西,不可能割断它。儒家思想的主旨是经世致用、教民化俗、兴邦治国,其主要信条“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倡导人们将内在修养化为积极事功的基础精神,其精髓是积极的人世精神。另外,儒家学说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人本主义哲学,并初步建立起以爱人贵民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  相似文献   

19.
孔子曰:“智者乐,仁者寿。”这句话说明了智慧和品德与人的身心健康具有密切的关系。它启示我们,养生保健不仅要靠营养、靠锻炼、靠休息,品德修养也是重要的方面,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仁者不忧     
刘刚 《政策与管理》2008,(3):114-115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儒家对弟子修身的根本要求,也是儒家评判社会的基本价值尺度。“仁者不忧”是备受孔子青睐的内在品质,是懦家“三达德”重要的修养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