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安市出口产品贸易竞争指数第一,按照产品分类计算。结合2004年-2009年淮安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可以计算出淮安各大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见表1.  相似文献   

2.
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与促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Bergstrand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和GHM分析方法,对2001年至2009年中韩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结构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结论认为,中韩双边初级产品以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为主,工业制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波动上扬趋势;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进行低质量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则是低质量的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并存,两国仍然处于低水平的贸易合作层次。为提升中韩产业内贸易水平,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6—2005年我国各类产品的进出口数据,采用G&L指数公式计算出各类产品每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比分析我国入世前后十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入世后,我国饮料及烟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趋势增强,而其他四类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整体高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中技术或资金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出口已经远远超越了日本,但对日本的双边贸易保持着逆差.中日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上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仍比日本弱,部分细分产品的竞争力高于日本;双方优势产品重舍度较低,贸易以互补为主,双边贸易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商品的结构,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双边专业化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近年来的分工倾向于产业内分工,并且中国在与东盟的贸易中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高于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商品的结构,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双边专业化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近年来的分工倾向于产业内分工,并且中国在与东盟的贸易中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高于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计算中日、中韩和日韩的主要贸易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得出以下结论:三国之间贸易量前10类产品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都超过60%。其中,韩日产业内贸易指数高于中日和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又高于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过这三国之间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很小。  相似文献   

8.
贸易结合度和互补性是研究双边贸易的基础。本文运用2010-2020年的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尼贸易结合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指数,得出结论 :中国与尼泊尔市场联系紧密,尼泊尔与中国市场联系松散;两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互补性强,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互补性高于尼泊尔,但尼泊尔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互补性除SITC3外,总体上高于中国。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晶 《国际贸易问题》2008,130(1):14-20
本文利用HS分类方法将农产品分成24大类,分别计算了每类农产品和总体农产品从1996-2005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农产品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农产品10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Kee等(2008)提出的半弹性超越对数GDP函数分析法,利用2003-2012年40个国家(地区)的3510种HS-6编码产品数据,对中国各产品和行业的进口需求弹性进行了不同于陈勇兵等(2014)的再计算,并且利用弹性估计值测度了中国贸易限制指数和由关税引起的无谓损失。结果表明:中国的大多数进口产品并不缺乏弹性;最终产品无论是消费品还是资本品都较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更富有弹性;贸易限制指数和无谓损失都呈现出先低后高的走势,2008年金融危机是趋势改变的转折点,贸易保护宽度是影响它们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Kee等(2008)提出的半弹性超越对数GDP函数分析法,利用2003-2012年40个国家(地区)的3510种HS-6编码产品数据,对中国各产品和行业的进口需求弹性进行了不同于陈勇兵等(2014)的再计算,并且利用弹性估计值测度了中国贸易限制指数和由关税引起的无谓损失。结果表明:中国的大多数进口产品并不缺乏弹性;最终产品无论是消费品还是资本品都较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更富有弹性;贸易限制指数和无谓损失都呈现出先低后高的走势,2008年金融危机是趋势改变的转折点,贸易保护宽度是影响它们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参与经济一体化进程日渐加快,为推进我国未来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本文基于1995~2004年的德国机械及运输设备(简称机运产品)贸易数据,分别计算了德国与欧盟七国、德国与美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和垂直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结果表明,德国与欧盟七国机械及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快于德国与美国同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欧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其成员国之间以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杌运产品产业内贸易确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对我国发展产业内贸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车辆及零附件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比较该产业内贸易指数和竞争力指标,发现该产业内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高,竞争力指数却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低,竞争力指数却高,但竞争力不易长期保持。技术密集型产品之间产业内贸易指数与竞争力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却呈负相关关系。从时间序列来看,整个产业和每个产品的两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所以,车辆及零附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扩张可以提升该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GL指数、贸易特化系数和FF份额指数及其扩展,对2002—2011年中美高技术产品九大技术领域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模式以产业间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大部分高技术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竞争优势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多角度入手解决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失衡问题;鼓励我国高技术企业向产业链上游攀升,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政府应为高技术产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2年~2015年相关贸易数据,综合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竞争优势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对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竞争优势及增长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巴西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产品品类差异较大;中国农产品出口与巴西农产品进口的互补性较弱,巴西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互补性较强;中国农产品整体竞争优势弱于巴西,但园艺产品持续保持较强竞争优势,两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而各自出口的主要产品则有所不同;两国多类农产品存在紧密的贸易联系,具有进一步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额正在稳步的提升,随着两国贸易竞争性的加强和贸易分工的深化,两国在产业内贸易方面的合作也在逐步加强。因此,两国应利用产业内贸易合作的契机,促进传统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升级,挖掘潜力产业的产业内贸易。一、中印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分析本文采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数据,计算出2002年-2011年中印十大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十类产品中,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的是SITC第0类产品,其中048(谷物制品、面粉或淀粉制剂)在2010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高达0.88,054(蔬菜,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运用多项指标系统描述了1995-2003年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的特征。相对贸易优势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在动物产品、蔬菜水果和烟草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竞争优势有所减弱,而在茶类产品、水产品加工产品和蔬菜水果制品上的竞争优势趋于增强;贸易互补性在波动中增强;出口相似性指数表明双方在出口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贸易强度指数显示中国与原欧盟以及扩大后的欧盟在农产品贸易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应该发挥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优势,扩大对欧盟的出口。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已经颇具规模,贸易总量大幅增长,连续十年保持顺差,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外资依存度过高,技术研发投入偏少,仍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选用贸易特化指数和出口结构相似指数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得出结论: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贸易特化指数较低,表明国际竞争力较弱,中国和美国的贸易特化指数相似度较高,与金砖国家的出口结构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新西兰即将启动FTA升级谈判背景,选取WITS数据库中2002年~2015年两国贸易数据,通过分析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布雷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指标,研究了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和新西兰的产品在世界及主要细分市场的出口相似度较低、双边贸易结合度逐年增加,两国经贸合作空间较大;两国贸易产品更多呈现产业间特征,且优势产业类目没有重叠,双边贸易表现出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两国应充分利用双边贸易互补性、抓住FTA升级谈判有利契机,不断加强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际产品内贸易发展水平的测度主要包括联合国广义分类法(BEC)、加工贸易替代法以及垂直专业化指数法(VSS)。以VSS方法计算的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初级产品部门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国际产品内贸易水平都呈下降趋势;高技术部门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内贸易水平提升较快;服务贸易内各行业的国际垂直分工也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