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产业集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而集群式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越来越多地利用居于产业集群环境的有利条件,从供应链内部选择合适的合作技术创新伙伴。本文从集群式供应链创新的来源、合作伙伴的选择以及合作方式与利益分配等角度探讨了集群式供应链合作创新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集群式供应链自组织演进中的竞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式供应链是产业集群内的供应链网络模式,是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结合的新的组织形式。本文介绍了集群式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并结合自组织理论,从竞争与合作的角度分析了如何良好的发展集群式供应链和整个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3.
论市场型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杏珍 《商业时代》2007,(25):39-42
市场型企业集群的发展同样存在着生命周期。如何延长集群生命周期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市场型企业集群创新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创新组织形式,其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知识溢出效应、公共物品的便利性和开放性等性质,提升了企业集群资源共享、合作效应、降低创新风险、更快的技术创新速度和扩散速度、社会网络功效等的竞争优势,成为推动集群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从集群生命周期的角度构建市场型企业集群创新网络便成为一种有效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风险分散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创新风险、市场风险、组织风险、人力资本风险等方面,分析高技术企业集群降低创新风险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高技术企业集群创新风险分散机制包括创新企业治理机制、风险资本融资机制、人力资本流动机制、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技术、信息流动机制、创新网络合作机制、集群品牌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对本地知识的过分依赖容易导致集群企业陷入发展路径的低端锁定,因此集群企业需同时建立本地和超本地知识网络以获取不同的互补性资源。文章认为供应链组织为集群企业建立本地和超本地知识网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文章基于浙江省集群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考查了本地和超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隐性知识协同的效果更佳;超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显性知识协同的效果更佳;组织学习能力在供应链知识协同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集群式创新是通过竞争和合作创新,提升集群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国内外学者对集群式创新优势的理论做了大量的研究.集群式创新是胶东半岛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通过集群式创新可以促进胶东半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胶东半岛生产互动效应;带动胶东半岛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胶东半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正式创新网络内产业集群升级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级作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方式被引进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通过问卷调研、量表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正式创新网络内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组织间合作有效性、互惠与信任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集群式供应链在实施过程中有着独特的特点。首先提出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目标的优先次序是质量、发货可靠性、发货提前期、柔性、资产、运营成本。在战略上有了定位和方向后,给出了战术实施步骤,指出集群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一般要经过基础建设阶段、单链式供应链链内合作阶段、与集群辅助企业合作阶段、跨链间合作阶段以及动态联盟阶段。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治理模式应该能够保证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网络中企业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高技术创新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根据治理主体的作用方式和治理目标的不同,可以把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的治理模式划分为基于价值链的集群外部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集群内部的关系性治理模式和基于模块化组织模式的模块化规则治理模式,治理的功能是要实现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的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和集体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晶晶 《商场现代化》2006,(29):213-214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需要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和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在对集群式创新、装备制造业集群及东北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创新式集群网络组织并提出了促进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信息产业集群式供应链是信息产业集群和信息产业供应链的耦合,企业在集群内以供应链组织的形式进行合作与竞争。信息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属于准层级集群式供应链,其内部以研发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核心。对链上其他企业具有一定控制权,同时,信息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具有孵化器的功能,处于不同链结上的小公司很多都是由核心大公司孵化出来的。由于信息产品的创新型特征,信息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的主导企业也比其他产业的供应链表现出更强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主导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和主导企业变更的动态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集群式供应链是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结合的新的组织形式,其动态发展对原有的物流运作提出了挑战,使基于物流链整合的物流产业集群成为必然路径;从集群式供应链的视角,提出了基于物流链整合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而分析了信任机制的重要作用以及物流产业集群中建立和维护信任机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赵鹏  罗福周 《商业时代》2015,(4):125-126
当创新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对创新者的自身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时,企业个体仅仅凭借自身能力想要取得较大技术进步的困难性与日俱增。文章借助网络研究方法,通过构建系统而统一的网络化集群创新研究平台,实现了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网络"的融合,并从组织结构、创新动力和创新扩散三个维度探讨了基于网络的集群创新机制,以期深入集群组织内部的网络关联,为集群创新的内在机理、提升集群创新绩效和区域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企业集群和供应链作为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和组织管理范式,正成为诸多地方经济实体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然而实际运作起来效果难尽人意,因此需要将企业集群和供应链进行整合研究.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整合供应链组织,以价值网为平台,构建企业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强家霄  解亚萍 《中国市场》2011,(23):203-203,207
创意产业集群模块化网络组织生产模式是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的需求结构及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和企业管理模式,它能够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一个高效运作合作网络平台,使集群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中国创意产业集群在未来发展中应充分利用模块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实现地理范围内的网络创新发展的同时,主动融入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中,以最大化分享创新收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运行机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从资源共享和能力互补机制、集体学习机制和合作信任机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结论和结果:资源共享和能力互补机制已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集体学习机制和合作信任机制只在很少数企业之间发生,没有形成集群范围的创新网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经济新形态中,科技型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浙江省绍兴地区是科技型企业集聚的区域,近年来发展迅速,科技型民营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已成为绍兴地区经济增长与稳步发展的主要部分。科技型企业在绍兴地区已形成集约化发展的态势,在社会网络下,科技型企业集群内的不同成员在自组织机制作用下形成一定科技成果创新知识链,从而使企业具有创新效应。对此,应通过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创意产业集群模块化网络组织生产模式是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的需求结构及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和企业管理模式,它能够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一个高效运作合作网络平台,使集群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中国创意产业集群在未来发展中应充分利用模块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实现地理范围内的网络创新发展的同时,主动融入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中,以最大化分享创新收益.  相似文献   

19.
龚世文 《商业时代》2006,(31):70-71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呈现出各种新特点,而建立有竞争力的地方性企业群已日益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新形式。根据对国内外有关集群创新优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笔者认为集群式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我国各地区产业集群持续升级,为当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了必要的产业环境。在产业集群信任机制与声誉机制作用下,职业院校与集群企业合作具有交易成本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区域中,职业院校与集群企业深入合作、协同育人,对接地方产业建设职教联盟、职教集团等产学合作组织,为产业集群培养大批新兴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使产业集群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