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雷 《中国会展》2021,(1):60-60
展望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赋予了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会展业新的使命,让我们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会展业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呈现积极向好态势,中国各地城市逐步开始复工复产,会展行业的展会主办方、会展场馆和参展商也纷纷着手为展会活动做全方位的准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对会展业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会展业带来了一定的机遇,迫使会展业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从而达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全线上办展、跨界资本融入、展会防疫安全……这些新的挑战也引发不少业内人士的反思,"后疫情时代"会展业将发生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4月5日晚发布的每日疫情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从新冠疫情遏制阶段进入缓解阶段。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呈现积极向好态势,中国各地城市逐步开始复工复产。而向来有着经济"晴雨表""风向标"之称的会展业如何按下"重启键",稳住行业发展的"基本盘"?成为当下疫情防控进入稳定期会展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线上+线下”双线融合是今后会展业发展的趋势。义乌是国内最早开展线上展会的城市,也是最早恢复线下展会的城市之一。一、义乌会展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义乌会展业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线上展会参展体验有待提升义乌线上展会是会展行业针对疫情期间不...  相似文献   

5.
锐读     
《中国会展》2020,(5):19-19
张效林:疫情下再谈会展城市建设当此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全国上下同心戮力抗击病魔。作为人流物流聚集的会展活动首当其冲受到疫情的极大影响,所有境内会议展览活动几乎瞬间停止,停办的震波甚至已扩至境外。各方都在研判和探讨会展业受到的影响损失以及应对之策。从另一角度出发,笔者倒是希望国内各会展城市是否也可以借此之机,暂停多年来高歌猛进的步伐,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总结一下过往本地区本城市会展业发展的路程,客观地评判一下本城市所选的会展发展方向是否应做必要的调整?过往对发展会展业的投入产出(包括对会展展馆及配套设施的投入)是否完全合理?  相似文献   

6.
<正>会展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会展业繁荣与否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国家经济的景气程度。我国会展业有着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加上国内外会展环境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国内高校会展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须得逐步磨合。大数据时代下,新技术新思潮不断涌现与疫情压力正推动着会展业不断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这一时代潮流下,会展教育也将面临数字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白星星 《中国会展》2020,(10):46-49
继国务院5 月8 日发文表示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之后,国内多个省市先后发文支持会展业恢复,也有个别城市已举办过线下会议活动。作为会展业组成部分的会议业,相对灵活,重启也相对容易。本期,我们邀请几位业者谈谈疫情常态化下的会议业发展之路,希望能给业者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8.
进入二季度,我国会展业全面恢复平稳运行。从各城市通报的数据来看,会展业正在逐步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主办方、场馆方和服务商都开始忙碌起来。虽然旧影重现,但我们身处的2021年已不是疫情前的2021年。会展行业背负着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更高发展期冀,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大环境挑战,因此,会展城市建设也应审时度势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会展》2020,(5):54-55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这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让诸多行业陷入"停摆"困境,国际和国内会展市场也受到显著影响,展期原定于会展业旺季2-4月的展览会纷纷宣布延期或取消。即便如此,在共抗疫情,为逆行者强力后援的队伍中,仍然活跃着会展企业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兰馨 《中国会展》2020,(7):21-21
众所周知,会展产业结构多元,核心形式是会议和展览。所以会议展览活动如果不能恢复,会展业的“重启”就是一句空话。从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来看,4月中旬之前展览业不会有明显启动的迹象。原定4月15日开幕的第127届广交会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如期举办。如果说会展业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那么作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就是中国会展产业的“风向标”,其对全国会展产业的引领作用非常明显,127届广交会的举办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会展业全面重启的信号。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疫情的阴霾,跨过2020年的门槛,中国会展业步入2021年。新的一年,中国会展业所面对的即是机遇,亦是挑战。回首2020年。中国会展业受到疫情带来的阻碍与经贸环境带来的冲击,依然逆势上扬,取得了稳步发展。放眼业界,方舱医院展示了会展人的家国情怀,四大国家级展会的成功举办有序推动了经济平稳发展,创新会展服务模式激发...  相似文献   

12.
黄静波 《大经贸》2006,(10):32-33
广交会是中国会展业的先驱,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国内各地会展业方兴未艾,广交会在某种意义上可为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我们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带来严重威胁,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这其中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受到巨大冲击。上半年,我国会展业陷入停滞,各类会展企业停工、停产。面对严峻形势,2020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常委会就提出,要兼顾疫情防控和对外经贸合作,创新招商引资、展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8)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得到了极大发展,鉴于会展业强大的带动作用,会展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位于西南地区的云南会展业的发展与国内一线会展省市有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寻找影响云南省会展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为云南省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会展业作为国际公认的高端服务业,为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国内诸多城市将会展业列为重点扶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概况了无锡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结合无锡会展业发展条件,提出发展无锡会展业的若干对策,以期为无锡建设"旅游与现代服务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对各行各业影响深远。今年的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发展,对会展行业造成重大冲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指明了方向,为会展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会展行业既面临挑战也...  相似文献   

17.
庾为  牛英华 《江苏商论》2012,(12):78-81,104
城市会展业竞争力主要从相关环境因素、产业政策扶持、内部资源条件、外部产业支持、会展业经营业绩五方面进行评价。本文通过构建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选取国内三大会展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进行实证分析,为评价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稳定外商直接投资、有序发展会展业、实现两者良性互促,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重要抓手之一。利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LI理论)和产业钻石模型理论,基于2012—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全样本和分区域的实证研究,并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论证会展业与外商直接投资间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会展业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促效应,但这种互促效应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互促效应较强,在西部和中部地区互促效应不显著。基于此,在当前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应主动培育新的引资增长点,发挥和强化会展业平台效应,促成“会展引资→引资促展→扩展扩外资”的良性循环,增强外商直接投资与会展业之间的互促效应。具体而言,就是要结合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发展现状与具体目标,因地制宜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平台,主动利用会展平台和渠道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更优质外商直接投资,巩固、发展、创新会展业,实现全国性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会展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和互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海莹 《中国会展》2020,(10):13-13
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常态化”,说明中国疫情防控迎来一个新阶段,也说明各行各业在复工复产中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新变化。“常态化”阶段,会展业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会展业又从何入手应变?在读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笔者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20.
裴超 《中国会展》2020,(9):54-55
当下,会展业因其强大的产业关联作用不仅有效地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还对提升城市功能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国家提出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下,会展业兼具政策依据与资源基础,即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又促进了地区产业发展的活力。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与影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遭受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