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从1000点到1757点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委屈了四五年的中国股民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解放了!他们以一贯对股市的忠诚而奔走相告:牛市终于来了!然而,好景不长,IPO一开闸便突然间暴风骤雨,股指直指千五,他们又不禁开始怀疑:牛市是不是就此结束了?市场的调整是否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2.
从来没有一个历史时期能像今年5月的股市那般空前高涨——新股民纷纷入市,中国内地平均每天的新开账户数超过30万户,最高的竟然高达38万户!以至于媒体惊呼“中国到了全民炒股时代”! 在市场短期继续震荡,长期依然看好的背号下,从股民到基民的组合投资策略更符合当前的市场环境。这些。还有什么理由不让我们忘掉股票。来选择另一种风险较小的投资理财方式呢?那就是与时俱进的——基金!  相似文献   

3.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股民的心明镜似的。这话随便说说不犯错误,但仔细一想,尤其事后一想,隔多少年再回首,往往就吓一大跳:悬,真让这厮唬了个踏实!  相似文献   

4.
唐茜 《商业文化》2005,(6):22-22
“又跌了!”股民小周沮丧地看着一片绿光的行情,他实在想不通,股权分置的试点敲定了,试点方案也出台了,理应让投资者觉得前景大好,可这股市怎么就“牛”不起来呢?  相似文献   

5.
牛顿曾是一个疯狂股民。1711年,有着英国政府背景的英国南海公司成立,并发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当时人人都看好南海公司,其股票价格从1720年1月的每股128英镑左右迅速攀升,涨幅惊人。4月,看到如此利好消息,牛顿就用7000英镑左右的资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南海公司的股票。仅仅两个月左右,比较谨慎的牛顿把这些股票卖掉后,竟然赚了7000英镑!  相似文献   

6.
茅于轼 《大经贸》2001,(5):16-18
资本市场的任务就是把没有生产能力的资金安全地调动到具有最高生产力的手中,而且要做到低成本。通过银行融资的主要缺点是风险集中在银行。而股市风险最分散。因为股民自己选择某上市公司股票,责任在己,企业通过股市集资,不必专付利息,连本都可不还,但在中国股市,集资成本一点也不低,是投机的股民和圈钱的政府扭曲了股市?专家发问  相似文献   

7.
最近,基层不少股民接到一些“咨询公司”、“基金公司”从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打来的电话,称可以“代客炒股”,即客户将股东交易账户和密码告诉“咨询公司”、“基金公司”,由对方帮股民全权代理买卖股票,并约定双方利润分成。伴随着股市的持续火爆,“代客炒股”在基层呈快速蔓延之势,其隐含的各类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直 《价格辑刊》2001,(9):32-33,30
同许许多多的非股民一样,笔者对当今中国股市的风云变幻亦有极大的关注兴趣:连续几年的牛市而今突然低下了高昂的头,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股市将要结束其暴利时代而代之于资本利润的平均化?或者说中国股市的盈利水平将趋于正常?这个问题颇值得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9.
经营 《商界领袖》2004,(8):52-53
十几年来中国股市迎接进来了几千万的股民,熙熙攘攘的股民到底拿了多少钱进入了这个结构与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的股市?这是一个无法精确统计的数字。但无法精确并不意味着不可以通过经济学理论测算。因为股民的钱都是通过“股票”这个媒介置换进入这个市场的,并通过“股票”这个媒介使这些钱流向了市场的各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大盘涨疯了!有色金属板块涨疯了!G宝钛、G航天、贵州茅台、G鲁黄金、G中金…一涨疯了! 近阶段的股市当中常常听到人们这样惊呼,然而,那多半只是机构和庄家的收获,众多的中小股民至今仍挣扎在解套大战之中,对本轮行情的超级大牛股只能望其项背。那么,在暴涨过的行情下还会不会有新的“黑马”杀出?尤其是低价股中还有没有“金子”存在?  相似文献   

11.
谁是’96上海股市大赢家?薛德兴年底将近,在股市中拼搏,沉浮了一年之久的大小投资机构,众多散户股民,都到了年终结帐的时候。从总体来看,上海股民在今年中,赚钱的人多,亏本的人少;赚小钱的人多,赚大钱的人少。那么,谁是1996年上海股市大赢家呢?一、抄“...  相似文献   

12.
“闪开,十月妈咪驾到!每逢出门,全家开道,就连可爱的小姑子,也要帮她提包,这份享受,别提多么骄傲!身为老公,必须出任前锋,就算披荆斩棘舍身忘己委屈了自己,还要路见不平一声吼:前面的都闪开!”  相似文献   

13.
余秋雨 《华商》2014,(6):38-38
九旬老母病情突然危重,我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几个早己安排好的课程,也只能调课。校方说:“这门课很难调,请尽量给我们一个机会。”我回答:“也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只有一个母亲。”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第一案万润龙股民自杀,在海外时有所闻,但在中国却不多见,见于媒介的,除了上海股民汤某外,杭州的林建华是第二位自杀者,而林氏遗孀携子打官司,状告证券商,则可谓新中国股市"第一案"了。1993年12月20日,徐兰芳母子正式向杭州市上城区法院递交诉...  相似文献   

15.
股市教头和他的公司崔书文,何海燕在深圳,提起王师勤,股民们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当年王师勤炒没票,一举一动都引起股民极大关注。"王师勤空仓了",一个消息传出,股市上抛售者众。"王师勤进货了",亦有许多股民闻风而动。可实际上,王师勤不是职业炒股票的,而是股...  相似文献   

16.
在经营股票的人群中,受伤害的往往是广大的中小股民,其受伤害虽然原因众多,但是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在财务信息的披露上,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欺诈行为.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舞弊手段",希望能给广大的中小股民以启示,不再受他人的"忽悠".  相似文献   

17.
邵琳  樊勇  邓先锋 《新商刊》2000,(3):40-41
2月14日绝对是个浪漫的日子,情人节的定义注定这一天将浸润在玫瑰花香中。而对于中国的股民,2000年2月14日于浪漫之外更多的是一丝激动,一丝兴奋和一丝期盼。这一天是长达二星期的休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无论行情如何,一大早股民便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了交易所里。  相似文献   

18.
按理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升,股市兴。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十年,股市却低迷徘徊了十年,始终没有兴奋起来。此间牛哥虽有所作为,无奈熊叔当道,牛哥哪里来的还回哪儿去。个中原委,见仁见智。股市已经成为投资理财的一个重要工具,千千万万的股民已经身陷其中。股民思涨,股市思涨。沪港通来了,沪港通,要通向哪里?是通向牛市的大门,还是昙花一现?本期《财经界》走访专家学者去探究……  相似文献   

19.
我是去年“5.19”行情启动后才涉市的初级股民。因在股市中跌打滚摸年余,收获尚可,便有朋友前来打探,“哥们,有什么好的投资理念介绍介绍?”我说“理念”谈不上,自以为是的”经验谈“倒有几条。现和盘托出,求教于股民朋友。  相似文献   

20.
"涨停、涨停、涨停!"国务院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消息发出后,在各大股吧中持有重卡企业股票的股民按捺不住激动奔走相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