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半导体材料是支撑微电子技术的基础功能材料。相对于其它半导体材料,硅具有廉价丰富、易于生成大尺寸高纯度晶体及热性能与机械性能优良等优点,使得硅材料成为了制作微电子器件的首选材料。目前全世界的半导体制造业90%以上都从事硅单晶材料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而今,硅材料产业在日益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开发潜力,硅材料产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而且是一个左右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2.
高纯砷,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以其优越的理化性能.通过掺杂于硅材料中及化合成砷化镓等形式.突破了硅材料的信息容量有限、运算速度有限、工作能耗较大、大容量需大体积、亮度与色彩不理想等等极限,已广泛应用于信息、通信、光电子、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清高亮大屏幕显示器、遥感、探测、远红外、自动控制、智能化、硫化光纤、合金材料、医药、医疗设备、航天设备、航天航空、军事装备等等产业领域,并被世界各国定位为支撑高科技产业、现代化建设及智能化军事工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基础材料。高纯砷的生产与应用是继半导体电子管.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硅”取代第一代半导体材料“锗”这后的又一场半导体新材料革命.其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五年台湾地区有关纳米科技产业新闻报道的统计,从总体趋势、科技成果、企业产品、企业动态、政策措施等方面对台湾地区纳米科技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近几年台湾地区纳米科技产业处于相对成熟的稳定发展期;生物医药、电子/半导体领域是其科研方面的优势领域,而能源环境、纳米基础材料等领域研究相对薄弱;成果转化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电子半导体类企业为其产业发展的主流;台湾地区通过多种政策措施来鼓励和促进纳米科技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琦 《呼和浩特经济》2004,(4):23-24,22
一、硅材料的分类及应用。硅是地壳中除氧之外含量最多的元素。主要以化合物二氧化硅(SiO2)的形式存在,俗称石英石。石英石通过碳还原变为纯度达97—99%的工业硅,主要分为冶金用硅和化学用硅两类。冶金硅主要用于生产硅铝合金,化学硅用于有机硅和半导体生产等领域。以工业硅为原料,将杂质降低为百亿分之一以下而获得的高纯度材料称为多晶硅(通常称8个“9”高纯多晶硅);多晶硅分为太阳能多晶硅和电子级多晶硅。太阳能级多晶硅可直接生产太阳能模板,电子级多晶硅广泛用于微电子领域。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出“纳米电缆” 自人类第一个晶体管问世以来,其尺寸每 18月缩小两倍,到如今的“奔四”仅有 100多纳米;预计到 2010年晶体管的尺寸将只有几十个纳米,那么这种超高密度集成电路的元件之间用什么连接呢?这是世界科学界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纳米领域首席科学家张立德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小组,日前成功合成出只有头发丝 5万分之一细的纳米级同轴电缆,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视野     
《中国科技产业》2001,(1):66-67
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出“纳米电缆”自人类第一个晶体管问世以来,其尺寸每18月缩小两倍,到如今的“奔四”仅有100多纳米;预计到2010年晶体管的尺寸将只有几十个纳米,那么这种超高密度集成电路的元件之间用什么连接呢?这是世界科学界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纳米领域首席科学家张立德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小组,日前成功合成出只有头发丝5万分之一细的纳米级同轴电缆,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作为一种尺度单位,一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同轴纳米电缆的内芯是直径仅有10纳米左右的碳化物,外层包有氧化硅绝缘…  相似文献   

7.
正凝聚态物理据统计,在台湾从事凝聚态(固体)物理研究的人员约占物理总研究人员的一半左右,几乎所有岛内大学的物理学系/所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温超导体与磁性材料、光电材料、半导体、表面物理特性、液晶、薄膜、纳米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和超快光源等领域的研究,其成果数不胜数。例如在高温超导体与磁性材料方面,以往研究成果包括:进行单电子晶体管及自旋磁电子穿隧实验,研究穿隧效应及自旋磁电子等的磁阻、元件制作及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诸多科技领域芯片应用的关键性材料,随着国家对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进行的战略部署,宁波市作为新一线城市,其企业也将在第三代半导体行业中取得突破。通过聚焦大尺寸、高性能的碳化硅材料和氮化镓外延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宁波半导体产业链也有望呈现本土化产业链的趋向。本文以宁波市为例,着力于分析第三代半导体的市场应用、发展困境及未来趋势等,为宁波市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更快、更好、更稳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9.
萌芽阶段 (本世纪初至五十年代中 ) 1942年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 1945年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第一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的概念。迄今为止,我们所使用的电脑都没有脱出这种体系结构。 1946年 2月 10日,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机和计算机诞生。它重量达 30吨,耗资近 50万美元。 1947年第一个晶体管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等三人成功地利用半导体材料制成,开始取代电子管。 成长阶段 (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 ) 1958年第一个集成电路由美国工程师基尔比研制成功,此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电子计算机体积…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由氧化钼 晶体制成的新型二维 纳米材料,有可能给 电子工业带来革 命。 在材料学中,厚度为 纳米量级的晶体薄膜 通常被视作二维 的, 即只有长宽,厚度可忽略不计,称为二维纳米材料。新研制出的这种材料厚度仅有11 纳米,它有着独特的性质,电子在其内部能以极高速度运动。 石墨烯是单层碳原子网,是人类已知的最薄材料,电子在其中 也能高速运动。但石墨烯缺乏能隙,用它制造的晶体管无法实 现电流开关。氧化钼材料本身拥有能隙,将它制成类似石墨烯 的薄片后,既支持电子高速运动,其半导体特性又适合制造晶 体管。科学家说,在新材料内部,电子极少因为遇到“路障” 而散射,可以流畅地迅速运动。利用这种新材料可研制出更小、 数据传输速度更快的电子元件和产品。(中国日报网)  相似文献   

11.
王守觉     
半导体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王守觉院士1958年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应用于我国研制的晶体管化高速计算机。1959—1963年负责研究成功全部硅平面工艺技术,并研制成功五种硅平面型晶体管。  相似文献   

12.
据海外新闻媒体报道,半导体工业将在下个世纪取代磁盘驱动器生产业,成为新加坡电子领域的支柱工业。目前,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磁盘驱动器产地,但是最近几个月来其产量一直呈下降之势,这是由于价格下跌而生产经营成本飙升的缘故。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认为,半导体业将成为电子领域增长最快的行业。因此,分析家们说,最近几个月以来,磁盘驱动器占新加坡非石油国内出口(新加坡主要的出口基准)的比例一直在下跌,而半导体产品的比例则持续增长。就电子类产品的生产来说,磁盘驱动器所占比例可能会逐渐从25%降至15%,而半…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是1956年按照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的"四项紧急措施"开始筹建的,正式成立于1960年,直接服务于当时的国家重大目标.现已发展成为集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研究及其系统集成应用于一体的国家级半导体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机构.半导体所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光电子及其集成技术,体材料、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电子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志是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1958年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在美国诞生,它标志着晶体管时代已迈向集成电路时代。一块几厘米见方的集成电路内可包含成千上万个晶体管。集成电路比晶体管电路的优势在于:体积小,功率消耗低,可靠性高。集成电路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世界,改变了人类生活。美国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制造和市场占有率上一直处于霸主地位。美国电子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考察美国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程可对如何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到借鉴作用。美国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从无到有,迅速成长为年出口规模超百亿美元的朝阳产业,直接从业人员达20万,带动相关电子、半导体材料、能源等领域就业人员达数百万。  相似文献   

16.
院士寄语     
王占国 半导体材料和材料物理学家。 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和材料物理研究。其中,人造卫星用硅太阳电池辐照效应和电子材料、器件和组件的静态、动态和核瞬态辐照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纳米技术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在 20世纪后期崛起全球,因特网短短几年就风卷残云般将世界“一网打尽”,信息技术发展使社会生产力获得空前解放,世界面貌为之巨变。然而,据预测,以硅为材料的微米级集成电路技术将在 2010年左右走到尽头,继续提高计算机芯片的性能面临巨大挑战。解决这个难题最直接的办法,是缩小现有集成电路的尺寸。   纳米技术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使纳米材料成为替代硅和其它半导体材料的最佳候选者。正在旧金山参加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的科学家认为,纳米材料会引起一场“计算机革命”。   纳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一纳…  相似文献   

18.
王占国,半导体材料及材料物理学家,中科学院院士。现任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分会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和多个国际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半导体所副所长、半导体材料科学实验室主任、国家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功能材料专家组组长。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和材料物理研究,在半导体深能级物理和光谱物理研究,半导体低维结构生长、性质和量子器件研制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二和三等奖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多篇。  相似文献   

19.
肖开霖  沛父 《中国高新区》2003,(9):26-26,27
与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时“要做什么”不同,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反其道而行,从“不做什么”来制定企业发展目标:“过去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进入半导体产业无关的领域,而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的生产与发展上,不搞多种经营。”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我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新发展,十分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发展趋势,正确推动产业发展。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战略,一是从战略定位上确立半导体产业在我国电子工业中的龙头地位;二是构建我国强大的半导体产业投融资平台,运用多元融合的投融资机制为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推动力;三是在半导体制造、封装、测试和设计四个产业板块中,率先形成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设计优势;四是加强对国产化半导体设备制造的支持,半导体专用设备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础之基础,我国必须不断提高我国半导体设备的制造能力;五是提出了我国半导体产业未来十年的超越发展目标。全文从战略定位、战略发展推动、战略重点突破、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及未来十年的具体战略发展目标等系统提出和论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