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稳健性原则又称为谨慎性原则,是重要的会计原则之一。目前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明显,这就会对企业的实际经营产生影响。稳健性原则贯穿于整个会计过程中,这对于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当然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也要合理准确,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本文探讨了会计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希望能够对相关的会计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会计稳健性作为一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或会计原则,要求尽可能确认不确定性的费用而不确认收益,按照不高于历史成本的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报告。因而建立在稳健性原则基础上的资产信息是不高于历史成本的,其报告的费用不会低于其已经发生的费用,企业所有者权益要比账面上反映出来的结果更切实可靠,可以有效的制约利润的超额分配,有利于保全资本。所以各国的会计规范均要求企业会计要谨慎处理会计事务,以期通过对原始成本计量模式的松动来体现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其发布的《编报财务报表框架》中,明确地将稳健性列为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一。我国财政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也明确地把稳健性原则作为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之一,稳健性作为一项国际会计惯例而被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3.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传统会计最显著的特征。长期以来,稳健主义对会计实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作为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其他原则与它相冲突时都要服从于它。公允价值的出现则再一次引起了与谨慎性原则的冲突,并且引起了会计行业内人士的广泛争论。公允价值要求对交易和事项的损失和收益都要反映,从而弱化了稳健性原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亦称审溪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5.
会计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会计基本原则之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18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  相似文献   

6.
谨慎性原则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7.
遵循稳健性原则是财务会计界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业务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至今仍影响着会计中资产的计价和收益的确定,是对会计指导思想或观念的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稳定性是稳健性原则产生的基本前提。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相似文献   

8.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不确定的情况,应保持一定的审慎,充分、合理预计企业可能发生的费用或损失,避免确认不确定能取得的收入。文章就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会计稳健性的存在历史甚至要超过会计准则的存在时间,如此长时间存在的事实表明稳健性存在和发展的背后必然有其内在的经济动因。其中,市场上存在的对稳健会计信息的巨大需求是稳健性存在和发展的最大动力,稳健的会计信息是提高企业价值的有效手段。文章就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白慧霞 《经济师》2011,(12):158-159
会计稳健性长期以来一直是会计确认与计量的重要原则。我国的新会计准则虽然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加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但是依然强调稳健性原则。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使用会对会计稳健性原则带来冲击,目前,理论与实务界存在的争议很大。文章通过分析会计稳健性的产生原因及经济后果、公允价值及产生的经济后果,指出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计量既具有一致性,也存在矛盾性。最后得出结论即在会计实务中,将公允价值计量和会计稳健性适当的结合,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稳健性原则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对减少企业风险和经营的不确定性具有重大意义。分析了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改进稳健性原则运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周华 《时代经贸》2011,(18):213-213
重要性原则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一个起补充、修正作用的会计核算原则,它与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直接相关。重要性原则是会计基本原则之一,在财务会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3.
稳健性原则又称为谨慎性原则,是会计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时包含一定程度的谨慎,或者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且每种方法和程序都具有相同的理论上和逻辑上的正确性,会计人员不知采用哪一种方法处理时,稳健性原则要求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前提下,应当采取保守的做法,尽量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与低估负债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倾向于对好消息的确认(如利得)比对坏消息(如损失)需要更多的证据。稳健性原则的目的在于避免企业虚夸资产和收益,抑制由此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在我国,稳健性原则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是近十年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为了克服市场经济固有的不稳定性而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拥有谨慎的态度,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稳健性原则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新会计准则出台以后,对稳健性原则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稳健性原则产生的原因,及其稳健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运用稳健性原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会计稳健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之一,被界定为"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长期以来被广泛采用,随着经济发展与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稳健性原则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已不能完全满足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的需要,公允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会计能够及时揭示由于市场风险变化产生的收益或损失,真正体现了资产、负债作为"未来经济利益的获得或者牺牲"的本质属性。本文具体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并提出进一步规范公允价值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原则是会计对经营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它要求对收入、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持谨慎态度,凡是可能的费用和损失应予以充分估计,而对可能的收入或利得尽量少记或不记。但是由于稳健性原则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随意性,使得稳健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经常发生冲突。本文试对此问题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7.
姚立春 《时代经贸》2008,6(5):161-162
1引言 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可追溯到15世纪早期,最初在民商法中被用于强化债权人(特别是银行)权益的保护,后来演变成了世界主要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所普遍接受的会计原则。通常,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越充分,实务中公司盈余稳健性水平就会越高。会计稳健性,又称为谨慎性或审慎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在加快,与之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显得日益重要,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会计政策,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及各关联方决策的相关性,会计政策的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笔者认为,企业择定会计政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会计稳健性的角度,研究了2007到2011年间公允价值应用对我国市场会计信息所产生的影响。主要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会计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