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胀冲顶?     
《商周刊》2011,(15):30-31
行至年中,一方面是物价能否迎来"拐点",另一方面,宏观经济走势也面临增长趋缓风险,下一步宏观调控走向如何,令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2.
3.
投资,通胀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2003年以来,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结构性、非平衡性、温和性、不确定性和信念不一致性等特点。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到目前为止,同时具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特征,但流动性过剩对当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影响还不明显。因此,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进行治理应当着眼于当前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而不是盲目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通胀惯性特征与货币政策启示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通胀惯性与货币政策效果紧密相关。本文应用具有统计无偏性的"Grid Bootstrap"估计法和未知断点结构突变检验法,研究了1980—2007年中国通货膨胀的惯性特征。本文发现,在低通胀环境下通货膨胀仍然呈现相当高的惯性特征,这暗示着我国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依然非常明显,通货膨胀对政策变化的反应速度缓慢。计量结果说明,中央银行至少应该在出现通胀压力前一年采取措施,来应对高通胀惯性环境下的政策滞后效应。因此,新时期货币当局不仅需要保持对通胀抬头趋势的适度警觉,而且应该关注高通胀惯性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0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少,但是经过努力,保持适度快速增长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因为目前确实存在着一些有利因素。对此,我们根据近几年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重新认为和认真对等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争取在2000年使国民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并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扶持定局事展奠定一个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多次强调,防通胀将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核心任务,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印证。但是如何才能有效防止通胀,目前仍有诸多分歧。我们的观点是防通胀没有必要拘泥于什么所谓的流派,一定要从导致这轮通货膨胀成因着手,才不至于贻误时机,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控制通货膨胀形势进一步恶化,对策至少应该包括对应的三个方面:首先是要改变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8.
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针对当前席卷全球的通胀趋势打了一个比喻,“通货膨胀就像一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他表示,在今年政府宏观调控的各项工作中,要把抑制通货膨胀摆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通胀水平与通胀不确定性:马尔柯夫域变分析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本文使用中国1985年以来月度数据,基于马尔柯夫域变模型考察了通胀水平及其与不确定性的关系。我们将通胀的不确定性分解为两类成分:未来通胀冲击的不确定性和未来通胀均值域变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的通胀水平伴随着这两类不确定性成分的同时增大,这意味着通胀成本很大程度上和不确定性的成本联系在一起,稳定价格和维持低通胀环境可能成为央行减少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本文结果还表明,域变模型相对线性自回归模型以及ARCH模型更好地刻画了中国通胀率过程的特点。以往应用中忽略了这种域变特点可能导致通胀预测值相对于真实值的系统性偏差,或者通胀不确定性的错误估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年初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指出,中国当前遇到的通胀问题是成本推进型通胀。他说,中国遇到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7422亿元,同比增长9.5%,比去年同期略低0.2个百分点。同时,投资、出口、消费增长也仍保持相对较好的势头。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内出现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争议。我们认为,尽管GDP增长率仍然维持在强劲水平,但增长动力已然改观,中国经济处于未冷但已趋冷的转折点。景气巅峰已过、投资强势依旧、物价加速回落和企业利润缩减是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的四大特点。如何尽量缓解经济景气的下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凯恩斯经济学派的衰落源于一个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是通货膨胀无法与宏观经济实现顺周期的问题.人类最理想的宏观经济情形就是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那样:经济繁荣时有通胀无失业,经济萧条时有失业无通胀,但"滞涨"打破了这一局面,现实经济与菲利普斯曲线的偏离导致凯恩斯宏观调控政策的失灵以及凯恩斯学派的衰落.本文提出了内生性通胀...  相似文献   

13.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目前在“第九届中国改革论坛”上表示,8月份以来,物价总水平涨幅开始回落,年内价格运行拐点特征已经得到确认,预计今年后两个月消费价格指数可以控制在50%以下。  相似文献   

14.
蔡亮 《新经济》2009,(8):30-31
中国经济近两轮通货膨胀的实践表明,资产泡沫化运动通常领先于通货膨胀的恶化,也就是说,资产泡沫的近忧往往预示着通货膨胀的远虑  相似文献   

15.
一、十七大召开的宏观经济背景(一)、基本判断——宏观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期2007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在存在诸多问题的背景下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同时,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2名,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8月份上涨6.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此次通货膨胀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过去一年中的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否还能持续下去?中国政府公布的200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为9.1%(速报值),预计2004年也能达到8%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8.
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通常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福利成本远高于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因而“保增长”的重要性远高于“防通胀”。本文认为这一判断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国当前情况,核心原因是当前家庭的财产积累水平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通胀将通过财产再分配效应造成严重的社会福利损失。经过计算发现:在各组参数设定下,5%的通胀和经济增速下滑一个百分点所造成的社会总福利成本(对消费的补偿比例)分别平均是18%和59%;通胀福利成本与增长放缓福利成本之比平均为329%,相比之下,在不考虑财产再分配效应的计算方法中,该比例仅为约16%。这说明在中长期“保增长”和“防通胀”都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意义,因此宏观调控应该将二者都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与九个月之前相比,中国经济的最大变化不在于GDP增长、通货膨胀甚至投资增长,而是政府对驾驭宏观经济的自信心;现在看来,因政策失误导致投资硬着陆的风险已明显下降,整体经济软着陆的日子不远了。  相似文献   

20.
预计2007年月度CPI走势是前高后低。6~11月间,CPI将在3.2%到3.5%之间窄幅波动,到12月则大幅度放缓到2%~2.5%。2007年通货膨胀率将在3%左右,2008年CPI同比增速将和2007年基本持平。从各个方面考虑,我们认为通货膨胀在近年不会失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