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划分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剖面性状四个方面10个评价因子,运用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地力评价结果提出耕地地力提升的具体措施,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土地需求日益加大,新增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必须做到耕地占补平衡,特别是耕地产能平衡.为更好地掌握新近补充耕地的地力现状,土肥站对近几年的新垦耕地进行了大量的土壤样本采集和分析工作,通过对比近年来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与新垦耕地的数量,以研究耕地占补平衡的动态变化;同时深入分析新补充耕地的肥力要素,探索新补充耕地质量提升的可行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分析及评价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是当前环境资源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为例,以卫星遥感为基本信息,通过实地调查,获得2009年土地利用、林业资源等数据.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地形因子、植被指数、景观格局指数等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为泽库县的产业布局和城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湖南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鹰  王克林 《经济地理》2005,25(5):655-657
应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环境、灾害状况、环境污染和社会经济四个方面对湖南省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将湖南省生态环境划分为五个级别。研究表明,湖南省生态环境综合状况基本上由东向西逐渐变差,但局部区域有差异,且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的空间分布大体吻合。说明自然环境条件对湖南省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起主要作用,但灾害、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
一、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矛盾的对立统一 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新公报显示,全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0.106公顷(1.59亩),仍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生态安全评价中涉及大量的空间信息,而遥感为信息的快速地获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则对各评价要素进行空间综合分析,并能揭示研究区域的生态安全全空间差异。本文通过对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方法的综合集成,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空间多级加权叠加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方法,对西双版纳2000年的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西双版纳2000年的生态环境安全指数平均为58.74,最大值为98.81,最小值为18.68。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高海拔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比低海拔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要好;中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较西部明显要好;大坡度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7.
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生态安全评价中涉及大量的空间信息,而遥感为信息的快速地获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则对各评价要素进行空间综合分析,并能揭示研究区域的生态安全全空间差异.本文通过对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方法的综合集成,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空间多级加权叠加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方法,对西双版纳2000年的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西双版纳2000年的生态环境安全指数平均为58.74,最大值为98.81,最小值为18.68.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高海拔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比低海拔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要好;中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较西部明显要好;大坡度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耕地轮作休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环境和农产品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耕地轮作休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耦合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任务,但在试点阶段还普遍未能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深入认识耕地轮作休耕的意义,且休耕补贴标准偏低、休耕保护与合理安置休耕农民、退出耕地非农化等问题也有待解决。应提高耕地轮作休耕工作的思想认识,在粮食主产区适时推动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轮作休耕效果评价机制和自愿—竞争的协商型补贴机制,构建严格的轮作休耕组织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9.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18亿亩耕地红线”的战略意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央确定的关乎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具有长期战略性的意义,为此,必须深入研究红线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核心内涵。因为决策的根本性在于国家粮食安全,所以应该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来思考。本文以耕地面积、人口数量、人均粮食占有量三大因素为切入点,在对国际国内的大势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历史实际数据序列,通过定量研究,完成对中央决策正确性与重要性的严密论证。  相似文献   

10.
曹冲  赵向豪  汪晶晶 《经济地理》2022,42(4):74-81+131
基于2002—2019年中国省级单元面板数据,在对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和出口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构建包含虚拟耕地资源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探讨虚拟耕地资源对于农业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和“尾效”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出口波动幅度大,进口呈线性增长特征,其中,虚拟耕地资源出口品种由单一转向多元化,进口品种以大豆为主,占比高达90%以上;(2)农业经济增长对要素的投入更偏向于虚拟耕地资源进口;(3)我国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和出口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均表现为“增长红利”,但是虚拟耕地资源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依赖程度较弱,人地矛盾激烈,而虚拟耕地资源进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依赖程度较高,人地矛盾缓和。  相似文献   

11.
基于熵权TOPSIS和GIS的重庆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空间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重庆市4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实力水平、投资消费水平和人民富裕水平构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分析比较2000—2010年重庆市县域经济指标权重和县域发展水平的变化,并在GIS技术支持下对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格局进行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结果表明:指标权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重庆市县域经济呈现显著的两极差异;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其中高值聚类显著性更强,空间出现"俱乐部趋同"现象;热点分析显示,重庆市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为全区的热点区域,东北翼和东南翼发展滞后,同时东南翼发展速度较东北翼快。最后,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熵权TOPSIS法在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及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状况要求我们对耕地利用效应进行综合评价。本文从耕地综合利用效应的产生机制入手,阐述了耕地综合利用效应评价的内涵和特点,并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进一步深化了该概念内涵;最后,在梳理耕地综合利用效应评价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初步构建了区域景观尺度上耕地综合利用效应评价的指标框架。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利用及保护问题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针对我国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分析了河南省耕地利用及保护的主要问题.基于河南省197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影响耕地利用及保护的内、外部因素.笔者提出,建立河南省粮食安全的保障机制,要从注重土地数量与质量管理、完善农业激励政策、增加粮食单产的科技贡献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入手.  相似文献   

15.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落实必要的农业技术措施,对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投能效率是必要的。1961~2005年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虽然在提高,能效率却在波动中下降。能效率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度分析表明,对能效率的贡献,按照劳动力能投入量、蓄力能投入量、有机肥能投入量、化肥能投入量和农业拖拉机能投入量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要采取正确的农业技术措施管理农田,因地制宜地推广小农机,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投能效率,除了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上有机肥能投入比重外,应该合理施肥,培养地力,以提高耕地产出的能效率。  相似文献   

16.
人居环境既是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空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山地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类型之一,它在各个自然因素基础上综合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山地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植被、土地资源,构成有别于其它不同类型的人居环境。文章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能力和叠置技术,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通过五大山地自然要素进行定量分析与综合分析,以达到科学评价山地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和平路改造是整合轨道4号线沿线道路、公交、行人等交通设施,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客运交通走廊,有效缓解中部发展轴上的交通压力的需要;是完善道路市政配套设施,提升建成区整体环境,改善龙华核心区整体交通环境的需要.根据现场踏勘和参考附近工程的地勘资料,交通工程的设计是本着以人为本,按照"保障安全、功能完善、美观实用"以及"经济、牢固、防盗"的原则,其内容、颜色、规格、材质等方面严格按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设计.设计的理念是要求功能完善,采用先进技术、要与深圳的旅游城市景观相协调,力求交通设施美观大方.设计要符合发展的需要,要有超前意识,同时讲究整体协调一致.本文简要介绍GIS在和平路改造中的应用,从基本空间分析方法的角度将基于GIS的道路选线方法分为3类: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线路设计方法:基于叠置分析的线路优选方法;基于空间分析与模拟的综合选线方法;并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道路选线多方案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应用GIS技术提取道路选线方案的评价指标信息,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实现道路选线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及多方案综合比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耕地资源流失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但与之相对应,我国的耕地资源严重流失。1984—2006年的23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1150.3万公顷,其中近10年减少最快。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全世界的9%,人均耕地仅1.39亩,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已经接近保障粮食安全的警戒线。人地矛盾尖锐和粮食安全保障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户层面的耕地经济产出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兆娟  魏朝富  尚慧 《经济地理》2011,(9):1516-1522
在采用收益还原法对研究区农户水田、旱地样本经济产出价值进行核算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和C-D生产函数考查农户行为对耕地经济产出价值的影响作用情况,并根据行为动机理论构建农户行为对耕地经济产出价值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农户水田、旱地样本地均经济产出价值之间存在较大波动,且水田样本价值普遍高于旱地样本;水田、旱地样本经济产出价值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农户作物种植制度行为、生产投入行为的影响制约,需通过农户行为调整来进一步提升耕地经济产出价值;农户自身需要、农户家庭自身拥有的资源、以及国家或区域层次上的宏观因素等内外部因子会通过刺激农户行为动机与目标来改变农户行为,间接影响耕地经济产出价值,因此农户行为调整应以影响农户行为动机的内外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为指导,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措施来规范农户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云南省富民县低丘缓坡工业园区为例,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在分析研究区概况、评价体系目的和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并运用GIS技术对项目区进行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分级,划分出项目区的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分区。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今后项目区建设用地发展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