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养老保险的概念,养老保险的意义,养老保险的主要特征,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养老保险的地位与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比重越来越大,加上历史遗留的空账严重,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等一系列问题,给养老保险基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养老保险基金只有通过投资增值才能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才能使养老保险基金在今后能以良好的状态持续的发展下去。文章就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的防范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曾志浩 《经济论坛》2002,(24):23-24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三部分组成,即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这三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是核心,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补充。应当指出的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生产发展,不能忽视其作用和地位。一、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区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区别有以下四点:l.基本养老保险是由政府承办的,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由企业承办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也被称为“私人养…  相似文献   

4.
商业性养老保险税收政策: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通通 《经济论坛》2005,(14):75-76
在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中,我国建立了三大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第一层次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又称企业年金;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以上三个层次中,第二、三层次因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收入不同而有所差别,采用完全积累办法,设立个人账户,所存款项及利息归个人所有,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原则,因此两者合起来又被称作商业性养老保险,它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必要补充,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在国家统一制订的基本养老保险之外,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履行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义务之后,专门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附加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第二层次,是企业对国家为企业职工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和完善。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从1993年就开始了,1995年基本上覆盖了大半个中国。运行十多年来。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政策,问题和矛盾比较突出。并且,即使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基本没有涉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特点,分析了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行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渝琳  蒲勇健 《当代财经》2005,(4):60-63,90
养老保险基金是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养老保险基金的负债性质,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应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进入资本市场,通过科学、有效的资产组合管理,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在积累不断扩大前提下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9.
利率风险的存在使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不能够满足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需要,本从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特点和对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将养老保险基金投入资本市场的建议,并指出了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三个层次探讨了如何完善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问题:第一,从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挑战和人口老龄化的威胁两方面说明了建立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第二,介绍了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存在的问题。第三,提出了借鉴国外经验是建立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重要途径并阐述了完善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章萍  严运楼 《经济管理》2006,(17):74-76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筹资困境,暴露出现行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机制难以适应养老保险变化等深层次问题。本文分析了单纯以缴费方式筹资存在的问题,以及“以税代费”方案的不合理性,提出了“税费分筹”的养老保险筹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需要转移自己的养老保险关系,然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统一、公共性流失,以及在现实中其他诸多因素造成了流动劳动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随之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文章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就我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完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确保公民生存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表现出显著的身份分层特征,严重背离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遵循的价值理念。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去身份化正是向基本价值理念的回归,对其改革价值基础的研究,可以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合理性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使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彰显公正、尊严、幸福和人道理念。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学术界2006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如“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等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希翼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立法和制度建设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停留在市县一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调剂功能,也使各地间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和支出呈现较大的差异,从而不利于城镇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因此要尽快提高统筹层次,并尽早过渡到省级统筹。主要从目前中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现状、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更加切实有效地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以及逐步完善全国养老保险统筹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养老保险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养老保险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促进就业结构的合理化,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安全,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文章就发展我国城市养老保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需要转移自己的养老保险关系,然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统一、公共性流失以及在现实中其他诸多因素造成了流动劳动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随之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就我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完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农民工社会保险现状 1.部分农民工没有养老保险而一些有养老保险的农民工退保现象严重。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多年逐渐融入到了城市中,自然也应享有城市公民的待遇,养老保险是农民工越来越需要的险种,尤其是那些想在城市中长期工作的年轻人。但是很多用人单位并不给农民工上养老保险,农民工不得已放弃。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面临着接续难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流动性很强的农民工,这是阻碍农民工参加基础养老保险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9.
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缺口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田 《经济论坛》2004,(12):142-143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障碍,是养老保险制度良性运行的最突出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问题,提高基金的支撑能力,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是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从创立至今已经有60多年,期间分成了始创、缓慢发展、恢复、完善等几个阶段。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简述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建议。本文所指的养老保险指1949~2009期间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