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世辉 《中国市场》2013,(35):17-25
大城市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之出现了各种不和谐现象,城市交通问题首当其冲,成为最突出的"城市病"。城市化、现代化和出行个性化是大城市产生巨量交通需求、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资源与环境约束限制了交通供给,供需矛盾导致交通公平性问题凸显,发展和谐交通势在必行。研究世界大城市和谐交通模式与策略,对促进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5,(2)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准时、快捷、方便、安全、绿色环保等优点,使其成为解决当今城市交通和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单一以政府为主导投资的融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这就使得我们必须探讨多元化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需求与现有交通供给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轨道交通建设将大大缓解城市交通需要与供给的矛盾.从而加快城市的发展.因此,轨道交通的发展应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促进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合理诱导城市市区的发展,而地区的合理发展又可为轨道交通提供足够的客源,实现与常规公交票价的可比性.文章针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能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建立和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同时论述了轨道交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需求与现有交通供给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轨道交通建设将大大缓解城市交通需要与供给的矛盾,从而加快城市的发展.因此,轨道交通的发展应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促进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合理诱导城市市区的发展,而地区的合理发展又可为轨道交通提供足够的客源,实现与常规公交票价的可比性.文章针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能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建立和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同时论述了轨道交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杜亮 《中国市场》2008,(45):134-135
本文对两种典型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合重庆城市交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并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的城市交通结构,对适合重庆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成为一个城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的评价城市交通的发展,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过江隧道于2010年5月28号正式通车,对缓解南京市跨江交通压力、促进沿江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但其现行运营模式并不完美,尚待完善.此文通过对于隧道的调研为例,探究城市的交通发展.先论述隧道的基本运营情况及问题,分析原因,并对于隧道和城市交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振娥  张潇 《中国市场》2011,(45):128-129
全球变暖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交通运输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其主因之一。低碳交通是一种基于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出行高效等综合理念的交通发展模式。如何建立低碳排放的交通运输体系,对于石家庄低碳城市的发展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了石家庄市交通现状和原因后提出了石家庄发展低碳交通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邓斐 《市场周刊》2008,(11):76-78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基于城市交通系统和社会、经济、生态宏观关系的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规划目标和评价体系。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一脉相承,其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并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量的交通效率,与城市环境相协调,与城市土地使用模式相适应,多种交通方式共存、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0.
郗筱燕 《商》2014,(17):177+163-177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发展,使得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人轿车不断进入千家万户,开始逐步取代普通自行车成为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再加上我国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都是尽可能扩大机动车的通行空间,而不断压缩自行车交通通行空间,无形之中导致我国城市居民在选择自行车交通出行时受到诸多限制。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利用自行车交通来改善和发展城市绿色交通系统,解决其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对策,促进我国城市绿色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我国交通问题日益严峻,智能交通作为强化城市交通枢纽地位的战略措施,在我国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在全球一体化形势下,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有助于提高道路利用率,增强城市通行能力,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推进交通现代化。本文主要立足于当前城市智能交通发展角度,详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构建智能交通的策略,旨在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低碳交通是一种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交通发展模式。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城市交通碳排放现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1991—2012年间河北省城市交通的碳排放量,分析了碳排放的发展趋势,并研究了城市交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河北省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的合理性建议,以期为河北省发展低碳交通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马平 《现代商业》2011,(36):170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加快系统中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特别是人口密集,车流量大的东部沿海城市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管理问题,本文将通过以计算机为运载模式的信息化技术来分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并探析其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洪超 《中国市场》2015,(4):53-54
城市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使得区域间人员流动日益增多,城市交通流量迅速扩大。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地面交通道路需求,于是城市轨道交通营运而生。本文将在回顾梳理城市轨道交通精彩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雷婷 《消费导刊》2022,(10):138-141
一直以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各城市纷纷提出了关于建设轨道交通系统的计划,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动了沿线各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条经济带,推动着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分析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与特征,了解其运营需求,根据轨道交通经济带的形成机制与开发业态,阐述未来城市轨...  相似文献   

16.
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的积极推动下,PPP融资模式已成为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重要融资模式。为缓解城市交通快速增长的压力,各大城市都在致力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本文以南宁市轨道交通为例,研究了PPP融资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从PPP融资模式、城市轨道交通和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讨论项目经营管理的原则、运营模式、分析该项目的不足之处、及风险与应对,结合现状的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构筑绿色交通格局是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保定市交通建设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大交通体系的建设,二是城市交通建设 在论述过程中首先引入了绿色物流的概念,提出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其次,从低碳城市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低碳城市的概念和保定市的发展特点.并根据保定市交通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一些现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朱军  方敏 《江苏商论》2012,(9):138-141
BOT投融资模式改变了城市重大基础施建设仅靠政府出资的单一形式,调动了社会资本参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加快了城市发展进程。但由BOT融资模式自身决定的项目使用收费机制,使得交通节点BOT项目,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软"瓶颈。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基于系统论视角,关注城市一体化进程中交通节点BOT项目的外部效应,打破条块分割,将项目与正外部性受益主体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提出城市一体化交通节点项目投融资机制优化的新思路,通过外部效应内部化,改变BOT项目通过收费回本获利的传统机制,实现城市发展总体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问题是工业发达国家一直为之困扰的问题。19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日益繁荣,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交通也得以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交通规划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当前,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极其严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印  王晓燕  毛云骞  张安安 《商》2016,(4):249-25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智慧交通是解决交通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正确的评价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水平,可以更加清晰地认清城市智慧交通发展状况,进而为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城市智慧交通的内涵和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