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炯  吕智浩 《银行家》2012,(1):55-56
正2011年,中国银行业监管处在向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重的时期,国际上已于2010年末正式推出"巴塞尔协议Ⅲ",中国银监会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结合国内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实际,也于2011年4月末推出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监管标准》);同时,"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越来越深化,同业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复杂的经济金融体系之下,有效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实施巴塞尔Ⅲ?中国银行业不仅面临全方位监管改革的挑战,更亟待风险管理的转型和全面升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针对危机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被认为是国际银行业监管实践标杆的巴塞尔资本协议面对质疑也提出了全面的完善和修订措施,最终形成了加强全球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巴塞尔Ⅲ,  相似文献   

3.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加强金融监管,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新协议,即巴塞尔协议Ⅲ。顺应国际金融监管新方向,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我国监管部门建立了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推出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流动性风险监管四大工具,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Ⅲ。本文重点分析这四大监管工具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中国银行业在应对危机,支持经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国家放宽了信贷规模,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2009年中国银行业投放了巨额信贷,消耗了大量资本金,加之为防范风险,监管层加强了对银行资本金的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规定和要求,使银行在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经受着严峻的资本金的挑战和考验。在当前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如何做到既支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又有效地补充资本金从而控制和防范风险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入手提高资本充足率,如吸收存款,发行债券,优化资产结构等措施,使得商业银行无论在面临监管要求还是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时,都能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5.
巴塞尔Ⅲ作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但改进了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只专注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而忽视了系统性风险的不足,而且在监管框架设计上,既注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又注重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本文从阐释推动这次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基础出发,深入剖析了巴塞尔Ⅲ在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上改进的原因与具体进展,最后探讨了巴塞尔Ⅲ可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加强金融监管,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新协议,即巴塞尔协议I I I。顺应国际金融监管新方向,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我国监管部门建立了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推出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流动性风险监管四大工具,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I I I。本文重点分析这四大监管工具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资本金压力的解决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行之所以会面临愈发趋紧的资本金约束,其根本原因在于银行过度依靠信贷收入的盈利模式,而监管力度的增强只不过是资本金压力的加速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中国银行业在应对危机、支持经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为支持保增长,2009年中国银行业投放了巨额信贷,消耗了大量资本金。近期监管层为加强对银行资本金的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新规,使银行在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经受着严峻的资本金的挑战和考验。  相似文献   

8.
赵艺 《云南金融》2012,(8X):47-48
为加强金融监管,中国银监会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根据《巴塞尔协议Ⅲ》和国内银行业实际情况,确立了中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新资本充足率标准将使银行在未来面临资本补充压力,杠杆率和贷款损失准备标准将抑制银行贷款过快增长,流动性标准将促进银行业务转型。新监管标准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银行业监管体系,但在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指标上似乎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新监管标准,此文提出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可以发现银行系统在经济繁荣时存在顺周期性的行为,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则又存在逆周期性的行为。本文在弄清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形成与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在巴塞尔协议III的资本监管框架下通过总结其他国家在逆周期资本监管的经验,探讨了如何加强商业银行资本逆周期监管,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状况提出实施逆周期资本监管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礼辉 《中国金融》2012,(14):25-26
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积极推进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出台了包括巴塞尔协议Ⅲ(BaselⅢ)在内的一揽子改革方案。中国银监会充分结合国内银行业具体实践,务实推进国际新监管标准的落实工作,于2012年6月正式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的出台,是中国银行业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1.
赵艺 《时代金融》2012,(24):47-48
为加强金融监管,中国银监会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根据《巴塞尔协议Ⅲ》和国内银行业实际情况,确立了中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新资本充足率标准将使银行在未来面临资本补充压力,杠杆率和贷款损失准备标准将抑制银行贷款过快增长,流动性标准将促进银行业务转型。新监管标准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银行业监管体系,但在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指标上似乎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新监管标准,此文提出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对银行业是一个划时代变革,中国银监会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结合国内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实际,也于2011年4月末推出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监管标准);同时,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越来越深化,同业竞争越来越激  相似文献   

13.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国银行业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银行业几百年的发展道路,注定了中国银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对中国银行业的监管具有强烈的特殊性。本文会介绍我国银行监管框架的基本状况,分析次贷危机和新巴塞尔协议对国内商业银行监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成为国际金融危机风暴中的“一枝独秀”:资产规模扩大4倍多,不良贷款率降至1.0%以下,资本充足率达到12.9%,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10.4%……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的背后,离不开银行业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也与中国银监会科学有效的监管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高家颂 《云南金融》2012,(1X):85-8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国银行业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银行业几百年的发展道路,注定了中国银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对中国银行业的监管具有强烈的特殊性。本文会介绍我国银行监管框架的基本状况,分析次贷危机和新巴塞尔协议对国内商业银行监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蔡正旺 《财政监督》2011,(30):52-54
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还在努力实施《巴塞尔协议Ⅱ》。危机过后,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加快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步伐,建立了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借鉴《巴塞尔协议Ⅲ》,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2011年2月,银监会推出四大监管工具;5月3日,银监会发布《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全面评估现行审  相似文献   

17.
谈伟宪  董红蕾 《上海金融》2004,(5):33-34,29
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所推出的内部评级法.提供了一套以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为基础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及资本监管的动态监管方法,本文探讨了实施内部评级法对中国银行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改进资本监管要求的激励效应,提出了金融开放下中国银行业加快引入并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符合国情的中国保险资本分级制度应纳入保监会已经启动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框架之中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个重要的反思就是金融资本在极端风险情况下的吸损能力。过去,监管机构和公司仅强调资本的次级属性,即资本在清偿阶段的吸损能力。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资本在公司正常经营阶段的吸损能力同等重要,尤其是对于"大而不能倒"系统性重要企业。从监管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深化资本约束与中小银行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监管标准对资本充足的要求更加严格,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发展迈入强资本约束时代巴塞尔协议Ⅲ的发布,确立了全球银行业的监管新标准。以此为基点,中国银监会推出了被称为"中国版巴Ⅲ"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0.
邓鑫 《济南金融》2009,(7):53-57
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下,各国纷纷实施注资行为救助问题银行。而我国政府曾多次向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过各种形式的注资,中国银行业的注资问题也一直受到了学术界与实务部门的普遍关注。本文旨在从中西方对比的视角,探讨中国银行业注资的背景、方式、期限选择的特殊性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