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我国合并报表的编制实务中产生的一些特殊问题,如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为负数但仍然持续经营条件下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问题、完全权益法下投资收益的抵消问题、合并所得税的抵消问题、“盈余公积”与“提取盈余公积”问题、合并价差的清晰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目的是使合并会计报表能够真实、清晰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相似文献   

2.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编制指南均明确政府主体部门财报和综合财报是合并会计报表,为此,如何编制政府合并报表调整和抵销分录,是实务中的难点和重点。文章分别从政府部门财报和综合财报两方面详细解析合并报表调整和抵销分录的编制,不再采用传统的“工作底稿法”编制政府财务报表,而是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和会计循环的要求,引入“账套抵销法”,通过设置调整和抵销分录备查账,实现抵销凭证、抵销账簿和抵销报表的生成,也不需要再编制连续抵销分录,且在抵销备查账中,能随时查询到调整和抵销的事项,审计线索清晰,从而将复杂的合并报表转化为汇总会计报表,降低编制难度,提高编制效率。  相似文献   

3.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常用的方法为工作底稿法,其编制程序的四个步骤中,编制抵销分录是最关键的一步。本文举例分析了抵销分录的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企业集团中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是以本期母公司和子公司当期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的,需要抵销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各子公司之间)的经济往来业务,以消除他们对个别报表的影响,保证以此为基础编制的合并报表能正确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随着上期合并报表中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内部购进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销售利润、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中包含的未实现销售利润、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等项目的抵销,上期合并报表中的期末未分配利润、本期合并报表中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与本期母、子公司个别报表中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之和会不一致。因此,本期编制合并报表时,需在母、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基础上,将上期内部交易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以调整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数额,使之与上期合并报表中的期末未分配利润数额相一致。但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经过调整后的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与上期合并会计报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数额之间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新准则最主要的突破是更加强调"控制"的作用,确定合并范围的基本理念,新准则还明确规定除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以外,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针对上市集团公司合并会计报表存在的子公司盈余公积的抵消及冲回、合并会计报表的通用性较差等问题,应提倡使用国际通用的购买法,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抵消分录的改革,提供分部报告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具体案例为素材,以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为手段,通过分析分别纳税和合并纳税以及内部交易引起的所得税会计问题,得出其结论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所得税一栏并非各子公司与母公司个别会计报表所得税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在抵销内部收益时,对所得税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符合会计报表中的勾籍关系,从而使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更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关于合并会计报表中盈余公积的合并问题,目前有两种处理方法,即全额补提子公司盈余公积和完全不提子公司盈余公积。对这两种方法。本文作者对其操作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欠妥之处,最后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关键是合并底稿中抵销调整分录(以下简称合并分录)的编制。本文对合并底稿中的权益法调整分别按不完全权益法和完全权益法调整并比较,同时结合分段抵销法和分期抵销法分别编制合并分录,探究不同方法背后的差异和利弊,最后就我国应选择哪种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许多统编教材中采取的是基于期末余额抵销的思路,由此相关的调整与抵销分录不易理解。本文结合注会考试辅导教材实例,基于期初余额的抵销思路,对相关调整与抵销分录的编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根据财政部于2001年12月发布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按照《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编制合并报表时还应作相应的补充或修改,以解决母公司因关联交易引起的资本公积的抵销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与纳入其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应遵照《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但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有关规定中,却没有对上市公司内部交易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合并抵销方法加以明确。笔者根据关联方交易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合并会计报表合并抵销分录的编制原理,将上市公司内部商品交易合并会计报表合并抵销分录的编制原则作一探讨。一、上市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正常的商品销售及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  相似文献   

12.
合并会计报表中对内部存货交易可同时采用分析抵销法和综合抵销法编制抵销分录,两种抵销方法的结果完全相同。综合抵销法主要适用于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实务,而分析抵销法主要适用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未实现销售损益是财务人员进行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需要抵销的事项,未实现销售损益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合并利润表净利润的准确与否。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需抵销内部交易中未实现的损益及重复计算因素,可以避免一些企业集团利用控制关系人为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现象的发生,使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客观、真实。本文就母公司及各子公司提供的期末存货未实现销售损益报表的审核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与纳入其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应遵照《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但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有关规定中,却没有对上市公司内部交易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合并抵销方法加以明确。笔者根据关联方交易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合并会计报表合并抵销分录的编制原理,将上市公司内部商品交易合并会计报表合并抵销分录的编制原则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企业合并理论的选择、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以及合并财务报告编制等是合并财务报表研究的重要方面。《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两个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发布,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本文结合新会计准则。探讨经济实体理论下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合并抵销与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胡燕  谢萍 《商业会计》2002,(11):26-29
《企业会计制度》第56条、59条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如果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将对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现行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仅就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的抵销方法作出了规定,无法适应当前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需要。那么,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中,对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所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如何处理?本文作者认为,合并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抵销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调整哪些项目;二是调整的金额如何确定。作者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以解决企业实际工作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裴淑红 《商业会计》2012,(14):21-22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整个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以组成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通过抵销内部交易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后编制而成的财务报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可在一定范围内抵销内部交易中未实现的损益及重复计算因素,有利于避免一些母公司利用控制关系人为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现象的发生,使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客观、真实。实务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量较大且难以把握,本文主要讨论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工作底稿法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分为对个别财务报表的调整、抵销和合并三个阶段,工作量和难度均比较大.本文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的运用工作底稿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方法——项目分析法,以期简化合并报表绩制程序.  相似文献   

19.
在债务重组业务会计处理得到规范时,企业集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如果不对债务重组业务进行抵销处理,编制的合并报表将出现严重技术性失真,违背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作者建议将集团公司债务重组业务的合并会计报表抵销问题纳入新的合并会计报表准则制定的范围加以规范,使实务工作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0.
刘俊琴 《商业研究》2002,(11):47-48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它的编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抵销分录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重点。为了便于广大会计工作者更好地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也应该意义清晰、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