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978-2014年广西的GDP及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为样本,运用协整分析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ECM)来研究广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动态分析广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短期与长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第二,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也能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就广西目前的经济形势来说,广西已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其中第二产业对广西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2.
本期导读     
<正>1、广西大学商学院段玉、卓泓良、李林军同志《广西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协整关系研究》以1978-2014年广西的GDP及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为样本,运用协整分析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ECM)来研究广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动态分析广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短期与长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第二,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  相似文献   

3.
全球产业转移推动了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而有效利用国际服务外包促进区域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分析了国际服务外包促进区域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并运用西安市2001年~2015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西安市产业结构水平与技术外溢、就业和资本积累三个中介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安市产业结构水平与三个中介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技术外溢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新乡市2000年以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进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关系显著,但有所偏离,第一产业存在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第二、三产业就业空间仍需拓展;产业结构转换系数和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之间以及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与其就业比重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是其就业比重的格兰杰原因。为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良好互动,应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尽快实现第二产业产值和就业的同步增长,并不断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调整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和产业结构如何调整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对货币供应量和产业结构进行Johansen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根据协整误差修正结构分析,在第一产业加大货币供应量,将会带动经济快速增长,而在第三产业增加货币供应量,效率不是很高,反而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危险,所以货币供应需向第一产业倾斜.  相似文献   

6.
《商》2015,(2)
从计量经济学中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法出发,人口城镇化与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表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升级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因,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因。  相似文献   

7.
能源作为必不可缺的生产要素之一,其消费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合1985年~2003年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第一产业能源消费、第二产业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存在着由经济增长到第一、第二产业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先分析汇率波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理论基础,并用我国1980~2010年实际有效汇率与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四个变量分别作了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得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正效应,有利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于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刘志伟 《商业时代》2012,(27):140-141
本文根据山东省1980-2009年数据,通过构建VAR和VEC模型,对山东省的人均GDP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就业结构变化、就业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就业规模扩大和就业结构优化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并且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短期内,产业结构和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呈非同步变化,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现状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三次产业及产业内各行业产值与就业量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借助1978-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及产业内不同行业的统计数据,就不同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以促进就业为目标,指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为我国产业结构政策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宇静 《商》2013,(10):63-63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1994—2011年的产业结构和地方税收进行协整和回归分析,发现1)河北产业结构与地方税收具有协整性,两者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发展关系;2)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地方税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3)WTO在推动河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地方税收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给当地产业发展带来很多困扰。  相似文献   

12.
王娜 《商业时代》2007,(25):101-102
本文主要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以及产业结构的内部协调角度来考察吉林省就业问题。根据1997-2004年统计数据,分别对吉林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就业吸纳弹性、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要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就业吸纳弹性大的行业,以解决吉林省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六年整。国务院明确要求海南要构建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相应地,海南是否形成了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就业结构成为重要课题。为此,文章对海南近5年来的就业结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三次产业的就业贡献情况,其次分析了三次产业内部行业结构的就业贡献情况,最后分析了海南就业贡献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就业弹性分析、计量模型分析等几个方法对"八五"时期以来河南省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互动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希望能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80—2009年江苏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ECM)、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研究和检验出口贸易对江苏省产业结构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结果表明:出口贸易与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存在协整关系;短期内,出口贸易对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动的影响比较显著;出口贸易额与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上的因果关系。出口贸易有利于江苏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却不利于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2000—2014年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关系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尤其是第二产业对碳排放量影响较大。通过EG协整检验,对陕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碳排放量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朱明  吴国蔚 《价格月刊》2010,(7):16-19,22
近年来,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主要是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个方面研究它们与三次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选取北京市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发掘其相互影响的深层联系,得出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和途径,进而提出北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湖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湖北省1985-2008年三次产业演变过程描述基础上,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对湖北省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湖北省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特征,但变化显著、二元经济特征明显;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产业结构由"二一三"模式已经转变为"二三一"模式;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同关系,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互为因果关系。湖北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继续坚持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拓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渠道;积极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现代制造业,提高其吸纳劳动力的比例,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姜延书  付韶军  孙强 《商业研究》2006,(21):195-197
纺织工业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属于夕阳产业,中国的纺织业也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的紧迫任务,但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缓解中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纺织品出口与纺织工业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关系,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根据协整理论,利用中国1985-2004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和纺织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纺织工业经济增长和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着比较稳定的协整关系,但是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纺织业的内需影响因素很大。  相似文献   

20.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生产端的升级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与保障。本文在构建平衡增长路径下多部门经济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三次产业数据,实证考察技术进步对以就业结构变动为表征的产业升级的影响,从生产端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支持。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和工业就业比值呈负相关关系,工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和工业就业比值、服务业和工业就业比值同时呈正相关关系,服务业技术进步则与工业和服务业就业比值呈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差异会引致部门之间劳动力的流动,从而推动以就业结构变动为表征的产业结构升级。相对价格机制是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机制,即技术进步可以通过降低部门产品的相对价格,推动以就业结构改变为表征的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基于中国数据,验证了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事实。因此,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以技术进步推动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三次产业间的有效配置,从生产端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