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绩评估是激励干部开拓进取、争创业绩、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杠杆.但一些地方政绩考评在考核者眼里变成了"烫手山芋",拿不起又放不下;在被考核者的眼里变成了"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基层干部在问:政绩评估有没有完全科学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凭政绩用干部”是党的干部人事工作一项重要原则。政绩的评估和应用,是引导干部干什么、怎样干的风向标,是一只“看得见的手”。然而,在一些基层干部的眼里,这只手似乎变得越来越异样。  相似文献   

3.
楼光宙 《宁波经济》2006,(7):25-27,32
只有通过科学的政绩考评,才能全面了解、正确评价和合理使用领导干部。本文从概述政绩的特征入手,剖析了目前在政绩考评的内容、方法、结果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领导干部评价体系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4.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多年来,由于我们对干部的考核标准简单划一,片面看重GDP增长等显而易见的政绩,缺乏全面、客观、科学分析,特别是忽视了群众对官员的感受和评价,使一些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热衷于做表面章的干部,容易得到重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狭隘价值观、为政观和“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评,在助推县域经济狂飙突进的同时,也似乎正在书写着一个个未有结尾的寓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以CDP为中心的政绩考核,其主要弊端是一些地方把“发展是硬道理”错误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惜违背经济规律,盲目上项目、办企业、搞投资,结果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很多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更有甚者,GDP变成了可以用来“一俊遮百  相似文献   

7.
"政绩工程"是当代中国市场化和政府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奇特现象,一方面劳命伤财,百姓深为厌恶,中央一再强调坚决制止;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党委政府与主要官员却对此情有独钟,一味追求,甚至变成了一种治理模式。治理政绩工程,首先要在认识上厘清政绩与政绩工程,有效界定并判定政绩工程。其判定可以依据的原则一是公共经济学判定原则,包括成本—效益判定法则、民众效用判定法则;二是价值判定原则。  相似文献   

8.
带色的GDP     
牛刀 《新财经》2010,(8):32-33
用GDP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等于是逼着地方官员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因为有了GDP增长,就有了政绩,有了政绩,就有了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9.
潘岳 《科学决策》2004,(6):13-16
新发展观所确立的新政绩观,要求我们对那些仅以单纯GDP增长为业绩而不惜破坏资源环境的政府官员,对那些只知道耗费财政和社会财富搞“形象政绩”、“窗口政绩”、“路边政绩”的政府官员,不能提拔重用!  相似文献   

10.
一周人物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33):30-30
“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就是人民幸福观。”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说,发展GDP是政绩,提升GNH(国民幸福指数)也是政绩,“而且是更重要的政绩”。  相似文献   

11.
政绩是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笔者曾多次参与干部考察,发现目前许多政绩材料都是由考察对象自己撰写的,并未经过组织或群众把关。这就导致有的考察对象在撰写政绩材料时增加“水分”,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有的甚至捏造事实,把别人干的事往自己身上揽,也给组织部门识人、用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朱奕 《开放潮》2004,(2):50-50
一段时间以来,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准就是可量化的经济增长率。许多官员干部为重“显绩”,而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漠不关心。出现了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搞虚假政绩,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不择手段;不实事求是,乱上项目等现象。这使得一段时期以来,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泛滥成灾:几年前,时任阜阳地委书记的王怀忠为把阜阳建成中  相似文献   

13.
《山东建设》2005,(12):37-38
据中央有关部门人士表示,目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及细则正在紧张制定中,将在未来数月间颁布。而细则将包括“硬指标”与“软任务”、数量与质量、考核评价结果直接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紧密结合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4.
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最关键的是要完善政绩考评机制,而我国的政绩考评机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探讨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评指标体系的设置;从三个方面研究了政绩考评主体的完善,主要包括: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主体素质的提升和评价主体的约束;论述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评机制的基本要求;最后对较成熟的政绩考评范例加以分析,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发现有一些领导干部能力很强,工作积极认真,政绩明显,但群众却因其一时一地的不良之举,意见较多,民意测评时得票低迷。这种“99+1〈100或=0”的现象,取代了“一俊遮百丑”。  相似文献   

16.
《山东建设》2005,(7):30-30
日前,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会议第二次会议上,严厉地批评了建设系统中存在的种种病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些领导干部为在任期间有所建树,实施“政绩工程”,这本不算坏事。但一些政府官员把任期内所谓“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根据我国实际,建立一套完备的、 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既是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实践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完善政绩考评机制的基本路径包括:坚持群众导向原则,引入多元化考核主体,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合理运用考核结果.  相似文献   

18.
管淮 《科学决策》2007,(5):40-40
政绩,就是为政者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成绩,它是衡量一名干部工作干得怎样、是否合格称职的重要标准,反映着为政者的能力和付出。大凡为政者,都希望多做工作、多出政绩。为政者取得的政绩越多,一个地方和部门乃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就越快。而“政疾”,顾名思义,就是为政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它会对事业发展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害,是必须努力避免的。政绩与“政疾”,黑白分明,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19.
作为领导干部应如何保持良好形象?我认为,当注重“九忌”。 一忌话太大。有的领导干部喜欢说大话。一是上任伊始话太大,匆忙表态在任期内要干几件“大事”、“实事”,说得“天花乱坠”,可几年下来,往往是山河未改、面貌依旧。二是吹嘘“政绩”话太大。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项目,已成为衡量渡过这次难关,或者说,成为各级政府及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 争取中央投资,并不是唯一选择。 “4万亿全国分到地方没多少,而更多的是开展多种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