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惩罚性损害赔偿旨在通过对侵权责任人科处实际损害金额数倍以上的处罚,来警示和预防严重危害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侵权行为的发生。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但是该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未能实际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应当继续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环境问题频繁发生,生命之河的污染,沙尘暴、雾霾日趋严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亮起了红灯,应对环境损害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在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的现有法律规定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而思考出如何完善我国现行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三个方面。完善校园环境损害赔偿法律体系,完善我国环境损害赔偿评估机制,延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婚姻法创设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现实生活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已有的法律规定愈益凸显出对受害人有效救济的不足.本文分析我国婚内侵权的现状及建立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宋坤  张倩 《商》2014,(11):197-197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突破了我国传统大陆法系补偿性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对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使经营者遵守竞争规则,建立有序的市场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具体规定仍需立法部门做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5.
薛嵩 《商场现代化》2008,15(10):274-275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被认为是第一次将惩罚性损害赔偿引入我国法律。但是对于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性质,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争论不休。惩罚性损害赔偿是在社会法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具有自身有别于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的性质,应当属于社会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显著增加,损害赔偿制度成为其运作的重要组成。尽管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等陆续出台,但该制度在我国依旧处于初建阶段,审判实践中的不适应、不协调日益显现,阻碍这一新诉讼类型的构建。因此,从我国当前该项制度构造的损害赔偿原告资格、责任主体、损害赔偿范围、损害评估体系四个层面出发,结合实践情形进行制度运作中经验及问题分析,为完善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损害赔偿制度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7.
对刑事案件被害人权利的全面保护已成为世界法律发展潮流,在刑事审判领域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把精神损害纳入损害赔偿的内容之中。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刑事侵权案件中的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定却付之阙如,既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权利,也不利于惩罚犯罪分子,更与世界人权保护的发展趋势相悖。建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对刑事侵权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保护,最大程度地维护被害人的权利,是世界人权保护的潮流所向。  相似文献   

8.
芮小欢 《商》2013,(12):210-210
我国《婚姻法》第46条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该制度是为了保护婚姻中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赋予离婚时无过错方的精神损害和物质损害的赔偿请求权,对离婚时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一种过错惩罚和损害赔偿相结合的救济制度,以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周德洋 《商》2014,(16):154-154
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指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文明程度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维护自身人身权利的意识不断增强,司法实践中受害人诉求精神损害赔偿以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件日益增多。但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已经很难满足实践需要,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因此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从民法基本理论出发,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曹永志 《消费导刊》2012,(7):154-155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确定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使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进行裁判有了法律的依据,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进一步完善。但是该制度涉及实务适用中的一些问题,在理论界存有争议。笔者就婚姻法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以及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品责任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规范生产者、销售者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个重要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产品责任损害赔偿范围的不足,论证了我国产品责任中确立该项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就惩罚性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数额提出可操作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中广泛认可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在探讨了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与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的双倍赔偿的构成要件,指出其中不足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陈晶 《中国电子商务》2014,(10):215-216
伴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业给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工作及生活方式,但同时因快递邮件也带了快递服务中某些法律方面的纠纷。其中快递邮件损害赔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快递邮件损害赔偿的内容,接着指出快递邮件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其次,对快递邮件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最后从国家立法、快递企业,消费者三个层面思考,为进一步完善快递行业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柳 《商场现代化》2007,(2):269-270
目前,涉外产品责任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法律适用上,传统的国际私法把涉外产品责任归为一般侵权责任,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然而,现代科技进步和经济交往的日益密切使涉外产品的侵权行为地变得复杂和不确定,各国相继采取了一些灵活的措施。我国目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不足以保护我国消费者的权益,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15.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中广泛认可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在探讨了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与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的双倍赔偿的构成要件,指出其中不足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英 《消费导刊》2009,(19):164-164
19世纪60年代,缔约过失损害赔偿制度在德国民法中诞生。此制度的兴起弥补了违约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既解决了契约关系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又完善了民事赔偿制度。然而,缔约过失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对于缔约过失损害赔偿额度的适用问题就亟待解决。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将从缔约过失损害赔偿额度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两个方面重点论述,试图为完善我国的缔约过失损害赔偿制度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国家赔偿制度作为我国公权力侵犯私权利的主要救济途径来说,其对于社会的发展、国家法律制度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存在发展不充分、制度不明确、救济不积极、责任不确定的问题.为了保障公民权利的救济、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合理建设.我们应当明确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救济规则.明确救济抚...  相似文献   

18.
刘艳 《商场现代化》2010,(9):115-116
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对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维护公共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召回制度立法。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完善中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中广泛认可的一种法律制度。本丈在探讨了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与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务规定的双倍赔偿的构成要件,指出其中不足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商》2015,(35)
由于金融市场所具有的复杂化、专业化、多元化等特点,金融机构同金融消费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矛盾也日益显现,侵害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加强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本文立足我国目前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现状,提出有关建议来完善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制度,以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