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依据,结合实际情况指出了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不同区域的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了很大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发展沿海经济,西部大开发,到目前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国区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就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希望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建国以来,党和政府根据时代背景、政策环境、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呈现的模式是高度集权下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模式、区域“部分先富”的非均衡发展模式、新时期“统筹区域”的均衡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初步总结的基础上,就“统筹区域”的均衡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作了初步探索,以更好地协调、统筹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但是人口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解决区域的人口问题,从而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关系以及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人口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问题的对策。只有使区域人口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更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4)
农村区域是我国区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加强现代化农村管理,提高农村区域发展质量和速度,这对于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和质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从而缩小地区内外差距,确保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协调同步发展有重要意义。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适应性对策建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区域融合与区域空间形态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大融合和大发展的态势,产业聚集区(产业园区、开发区等)、城市聚集区(城市群、带)等区域空间形态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它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以区域形态创新为主导的新时期。为推进我国区域创新的快速发展,笔者提出了以分区域、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推进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创新分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域经济走向协调发展的路径和相应的空间组织架构,系统阐释了党和政府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宋全启 《经济纵横》1991,(11):42-45
<正> 任何社会都面临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而实现区域间资源合理配置,是能否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我国区域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90年代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本文从资源区域配置机制的分析入手,进而论证资源区域配置的扭曲和阻滞因素,最后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资源合理配置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曹爽 《当代经济》2017,(35):86-87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逐渐上升,但是辽宁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较差,随着创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时也加快了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发展当中,随之出现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给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时空差异.本文主要对我国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中,针对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对区域资源特点的分析。以“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战略实现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避免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降低能源矿产等资源消耗后对地域经济发展的制约。针对现代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国地方政府应加快对自身区域特色、资源的调研与分析,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入手,对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战略、重点、方向等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1.
金碚 《商周刊》2013,(20):20-20
园区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地方之间的恶性竞争,已经导致区域经济结构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程中,区域经济的突飞猛进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我国实现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以及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实现的手段就是通过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其中,让区域成为竞争主体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主要经验之一。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促进了各地区爆发出很大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也让中国区域经济在现阶段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援 《现代经济信息》2012,(11):348-349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日益提升,但是,依然存在着资本缺乏的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也不甚均衡。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区域社会稳定以及提升区域人民生活水平,而这些都是通过区域政策得以实现的,可以说,区域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区域政策的内涵与类型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区域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区域政策的作用过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方登科  杨林 《经济师》2022,(2):116-117
新的"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诸多发展的目标。尤其是关于区域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相关政策让人重点关注。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主要矛盾,如何实现解决这个问题,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成渝地区做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4个主要地区,其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中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基于此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日本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区域振兴与开发政策、区域产业布局政策、缩小地区差距政策及促进落后地区发展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给予了高度重视,进行统一规划协调,给予财政支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我国在长三角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分析日本区域经济政策的发展和特点,对于长三角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以来,中国迅速崛起,融入全球化,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加速推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其中最为紧要的是如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失衡,并且随着经济逐步发展,其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因此合理运用好区域经济理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成为中央解决经济问题的一大重难点.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分析2016年中共中央经济会议,从中解读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对策,并且表达自身对此问题的认知与感受.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及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国内外区域经济学形成和发展历史 ,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预测了国内外区域经济学今后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指出 ,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然而因国情不同 ,这种理论体系并非完全适合于我国 ,建立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相当紧迫的任务。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因而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强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 ,这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上的主要区别。在我国 ,在较长的历史时期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政策 ,将是区域经济学主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复杂不稳定的背景下,我国现阶段出口拉动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较大困难,因此如何更好的挖掘内生经济潜力成为一个现实课题.发展区域经济能迅速整合优势资源,优化国内经济格局,是我国为挖掘内生经济潜力的一项重大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本文对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闫秀霞  孙林岩 《经济师》2005,(3):257-257,259
文章以中国经济区域划分中的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同省市为样本 ,对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问题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 ,以Liseral为工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主要发现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能够较好的解释区物流能力和区域经济的协同问题 ;区域物流运作能力和关系能力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新区域主义"与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章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区域主义”的主要特点:①关注区域特性,研究方法注重系统分析与实地调研;②直面区域和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社会问题;③综合平衡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④重视物质规划以及不同层次物质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间的密切配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发展目标及区域规划方面的启示,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经济获得了高速的发展。然而,在这种高速发展的模式之下却隐藏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外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会造成整个国家经济提升效率的下降。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繁荣与稳定。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缩小地域经济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对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因素进行一定的研究以弥补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地经济实现一定程度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