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琴 《时代经贸》2011,(12):53-53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使相应的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而建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发展低碳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和建立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企业要向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变必须树立低碳意识、从技术层面对企业发展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保持企业发展的创新力和持久力。  相似文献   

2.
浅谈高碳经济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使相应的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而建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发展低碳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和建立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需求,企业要向低碳经济的发展模武转交必须树立低碳意识、从技术层面对企业发展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保持企业发展的创新力和持久力.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是新的一种经济的发展模式,其建立在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基础上,强调的内容是排放较少温室气体获取较大经济产出,目前这种经济模式普遍得到认可,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尤其是中国。我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国,在逐步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但也有一些潜在的优势。我国既要有效解决这些制约因素,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潜在优势,并提出有关策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从而使得我国真正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发展。本文重点探讨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4.
正低碳经济发展是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加深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它要求经济发展应建立在低碳基础之上,并将其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是否科学的一个重大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瞩目。然而,我们经济中却存在着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弊端,改变这一发展模式无疑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显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低碳经济理念,与中国经济转型具有相当大的切合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等。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现有高能耗、高污染模式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和国内形势,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世界各国都先后加入到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队伍中来,并逐渐摸索和实践适合自己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采用了众多的政策措施。本文简要分析了英德日美印五国的低碳经济政策和措施,并论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指出中国应充分审视其他国家的发展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寻求适合本国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世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低碳经济被人们所倡导,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给中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就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经济与创新低碳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体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就在于它是对工业文明的黑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否定和扬弃,创造出生态文明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低碳文明在本质上是生态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一体化的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形态。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不仅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理论,还是一种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是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工业化进程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对外引资的战略等决定了高碳经济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等。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首先,通过文献回顾,系统阐述了美、日、欧典型经济发达国家关于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经验;其次简单探讨了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困难;最后从宣传、经济政策和低碳技术体系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2.
王庭芳  张薇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79-280,288
低碳消费模式是一种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模式,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面对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资源紧张,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消费模式是必然选择。当前,中国在构建低碳消费模式方面还面临着意识不强、技术落后、法律法规不健全、购买力较弱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政府的引领作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全体公民积极参与等多管齐下,努力推进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淑娜 《经济师》2010,(6):34-35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以重化工产业主导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因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资源压力和气候压力。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内涵,通过构建模型说明高碳能源的经济结构并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需要走低碳发展道路,并对中国经济低碳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是继哥本哈根会议之后而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煤炭是一个高碳行业,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一条发展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之路。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趋势进行了相关分析,提出了发展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探索了一条真正适合煤炭企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全球共识,也是大势所趋.宁波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发展低碳经济任务艰巨.文章分析了宁波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制约因素,回顾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有的理论基础,然后从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低碳经济发展支撑环境和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三个方面提出了宁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前低碳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潮流,低碳消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低碳消费模式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政策。河北省作为工业占主导的省份,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消费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河北省在发展低碳能源,建设低碳城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但是还面临着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过大、低碳产品和技术研究能力低等困难,为此,文章提出河北省应主要从提高理论自觉、完善政策制度、引导资本流向、构建低碳产业链、转变"消费主义"消费模式等方面来促进河北省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代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潮流和趋势,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福建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着力点是:规划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倡导低碳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8.
蒋长流 《经济学家》2012,(12):49-56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及运行效率直接受到社会公众消费习惯、企业生产的经营伦理与社会责任以及政府的发展理念的影响和制约。在中国当前的形势下,应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置于多维视角中进行分析。故此,低碳经济的发展既有赖于各级地方政府、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通力合作,也得益于城市、区域与国家三者的有机协调,其最终效果则依赖于外部激励机制构建。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三重约束下低碳经济发展激励机制的四力模型,并提出激励导向的低碳经济发展治理模式以及政府为主导的低碳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核电:工业重工化发展模式下基荷低碳能源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低碳发展模式需要兼顾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寻求低碳能源对发展的支撑,当前在中国能够大规模建造的低碳能源,除了水电和部分新能源外,核电在低碳能源选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分析中国经济重工化演进中电力消耗、电源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电力生产碳排放的脱钩模型,提出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支撑中国经济重工化发展的高电力需求与大规模低碳电源要求的悖论,分析核电的碳排放以及核电作为主要大规模低碳基荷电源的原因,并基于结合外部成本比较核电与煤电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谢君 《经济研究导刊》2013,(31):159-160
近年来,各国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式,都逐步走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面对这股低碳浪潮,中国企业也需要更新理念从而转变发展思路。遵循低碳经济的要求,需要正确评价企业的生存现状以及客观规划企业发展方向。为融合低碳经济发展,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基于低碳经济的财务评价体系。以企业财务目标为切入点,对财务评价体系做进一步扩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