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迎春  孙冰 《当代经济研究》2004,(3):71-72,F003
消费型增值税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也可以刺激投资需求膨胀。因此,在经济萧条时选择消费型增值税,能促使经济走出低谷,反之,在经济过热时,选择消费型增值税,会促使经济走向通货膨胀。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后认为,目前,尚未出现经济过热现象,应适时把握增值税转型时机,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将对经济的振兴起到助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于军 《外向经济》2000,(2):28-29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逐渐从计划经济一统天下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而发展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南亚国家和韩国、日本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的缺陷给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幅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两国模型,对我国实际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发现在当前人民币浮动区间扩大、人民币汇率重归升值通道的政策背景之下,需要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依靠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同时,提高出口产品的经济价值和价格,改善外贸增长方式。人民币升值的步调只有与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步调相一致,才能提升通过人民币汇率调整来实现外部均衡政策的效果,同时避免贸易部门急剧萎缩对经济增长步伐的拖累。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 《商周刊》2013,(16):52-53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也在加强定价能力。银行贷款利率在很少情况下有下浮,有些银行甚至声称其贷款没有一笔利率是下浮的。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不过是央行对商业银行"温柔的一刀",象征意义重于实际。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进一步。7月20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包括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对农信社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同时维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变。央行称,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银行服务水平,更好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谭炳才  舒佩 《广东经济》2013,(11):56-59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依旧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增长。我们判断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我国经济将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但明年经济形势将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处在从高速向中速转换的新阶段,旧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长期积累的矛盾愈加显现,特别是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房地产泡沫、严重产能过剩和影子银行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风险,这四大风险共同推高了资金杠杆和经济运行的脆弱性。我们通过判断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分析支撑经济增长的潜在因素,提出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思路,以供宏观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16):F0003-F0003
李克强总理上月在宏观形势分析座谈会上强调,把力气更多放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依靠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后劲”。总理的话意思再清楚不过,当前要抓住的战略机遇,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升级版”比在原有模式上拉动高增长更重要。据此,宏观经济形势研究报告自然也该迅速改变反复纠结零点几个百分点增长的短期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7.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的经济形势跌宕起伏,2009年的经济形势变化莫测,对经济形势的研判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最难把握的一环。然而,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有所作为,从宏观经济的必然王国走向宏观经济的自由王国,我们就必须过好经济形势分析这一关。现将近期我国有关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的讨论做一综述,以期推动人们对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经济改革是在传统计划体制背景下启动的,也是在一定的改革意识引领下发生的,但在传统政治经济学框架内形成的改革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者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对中国经济进行分析,获得了有价值的成果。但是,我国经济学理论的转型还没有完成。为了深化市场经济的改革,如何科学地认识市场经济,怎样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体现现代精神,都需要在范式转型的前提下继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地对袁志刚教授的《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型问题探索》进行了评述。本书评从非瓦尔拉斯均衡的视角,从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性转型与社会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本书的思想理路及其对中国问题的意蕴。由于中国的经济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结构性的,本书的方法和发现对于中国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要经历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变化,表现为一个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面临产业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必须走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稳增长"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是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政策切合点。但要把握好合理区间和政策框架相配合的动态调整,只有在这种"合理区间论"的高度上,认识"稳增长"所传达的国家经济战略,才能在实践中切实采取恰当政策和措施,为保持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经济导刊》2013,(12):58-60
<正>2013年分析:景气状况相对稳定从短期经济运行和发展趋势来看,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表现不仅宣告了全球悲观主义者所持的2013年中国崩溃论的失败,同时也没有证明乐观主义者在2012年底所持的中国周期逆转论  相似文献   

12.
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讨论了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之间的关系。作者用劳动分工网络的超边际分析来研究经济转轨,并把这种超边际与宪政经济学、新经济史学派以及国家经济学派的观点结合,来研究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16年第三季度世界经济依旧低增长,通过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结构性改革进展的评估发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结构性改革乏力问题,这是世界经济未能摆脱低增长困境的主要原因.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初见成效,但也遭遇较大瓶颈.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能,需要在全面梳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舍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找准“痛点”发力.“痛点”最终落在产业结构上,既要弥补服务业的先天不足,又要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在财政运行呈现若干结构性特征、财政资源相对不足的前提下,可着力打造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通过新动力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注定是中国和世界经济史上极为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市场主体产生了剧烈冲击,全球经贸体系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大停摆"。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判断超级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势与回升潜力;二是基于以上判断为疫后经济修复和中长期发展提供适用的政策建议。本文重点关注四个核心问题:第一,现阶段中国经济复苏的进展和性质;第二,下阶段中国经济复苏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风险点;第三,如何科学安排一揽子规模性政策和工具组合以产生理想政策效果;第四,现有政策空间是否足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强韧性和实现基础再造。在以上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基于经济自我调整力量和宏观政策拉动效应的模拟分析,本文形成对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核心指标的预测和展望,据此提出系统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各主要经济体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正加速经济转型:从过度依赖出口、投资向消费转变,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生产向高科技制造转变,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进而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而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将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战略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6.
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经济正进入快速转型期。如果说前两年经历的只是由资源瓶颈约束带来的“成长的烦恼”,而在即将过去的2006年,土地宏观调控、能源原材料成本上涨等经济因素,以及民间环保意识、权利意识Et益觉醒等社会因素,已然让这种“烦恼”转变成为“痛”。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是世界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过后的深度转型期,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纷纷启动了宽松货币政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扰动,也给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带来了冲击和影响。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是结构性矛盾的凸显期,切实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是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8.
在煤炭企业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如何在煤炭企业转型中推进会计改革,并在会计改革中探索出新的方向,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模式.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煤炭企业的经济转型模式以及企业会计改革做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2日召开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王晋斌认为,2011年宏观经济将努力凸现以增长保民生、以民生促增长的协同发展路径,这表明后危机时代宏观调控将从最初“保增长”的短期被动调控逐步过渡到强调“增长与民生协同”的长期主动调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在未来18年当中,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必须维持在年增长8%左右的水平上,因此8%的增长速度便是“全面小康增长”速度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处于这个平均增长速度上,这要求我国未来经济增长过程不仅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且还要求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