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5年深圳市农民工调查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实证分析了流动后农民工生育观念的影响因素。生育讨论网的弱关系和网络成员的生育行为,以及个体在城镇的滞留时间、初次流动时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流动后农民工的生育观念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生育观念进行一种简单的解释就是人们对生育现象的一种认识.但是在这个经济、社会和文化不断发展的新的环境中我们会发现生育观念不仅仅是一种对生育问题的简单认识,而是一种关于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生育观点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如今生育观念已经成为了决定人口的数量以及其质量的重要因素,并且还成为了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对生育观念的研究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性的研究问题,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生育观念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以内蒙古地区为例,对此地区的几个少数名民族地区的生育观念进行简单的调查并为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数量大,育龄人员比例高,对流入地社会的生育医疗和基础教育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和资源配置工作形成巨大挑战.对天津市2015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流动妇女遵守生育政策,处于低生育率状态,不再是高生育群体.流动人口生育时男孩偏好明显,出生性别比问题严重.对流动妇女生育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妇女在生育问题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妇女个人因素是生育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借用反事实因果推论框架,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样本和倾向得分方法,从城乡和省区的角度讨论了人口流动对生育的异质性影响效应;并以各省区倾向得分匹配的结果为数据基础,利用分层线性模型讨论了各省区政策生育水平对人口流动的异质性平均实验效应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人口流动有助于降低生育水平,但降低幅度在城乡与各省区间的差异体现了人口流动的异质性影响作用;流动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幅度与各省区的生育政策呈正向关系,即政策生育水平越高的省区,人口流动导致生育水平下降的幅度越大.各省区的生育政策对人口流动的边际平均实验效应的影响作用在时期指标与终身指标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流出省份的生育政策并不影响近期的时期生育水平,却会显著影响终身生育水平.人口流动与生育的关系需要从终身的长期的角度予以深入考察,特别是两者的时间顺序关系.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生育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女性农民工纷纷进城已成为从业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社会保障权益保护目前仍存在不少空白.特别是女性农民工的生育权利,大多数用人单位往往没有为女性农民工办理生育保险,致使女性农民工的生育保险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政府应充分重视农民工生育保险问题,应从完善政策体系入手,帮助企业依法参加生育保险,提升女性农民工维权意识,强化生育保险监督管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和举报专查工作,从而保障女性农民工在生育期间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探究农村流动妇女生育的潜力、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村流动妇女总体生育水平较低但生育潜力较大;第二,对农村流动妇女生育意愿影响最显著的特征主要有包括生育数量、是否已育男孩、是否已育女孩在内的生育特征,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个人特征;第三,生育数量、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已育男孩是影响农村流动妇女生育意愿的四个最重要因素。基于此,一方面要重视农村流动妇女生育数量的增加,对其生育行为由监管控制转向鼓励支持,并针对性地引导有生育潜力的农村流动妇女生育;另一方面要注意农村流动妇女生育质量和结构的提升,提高农村流动人口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完善农村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障体系以降低“男孩偏好”。  相似文献   

7.
迁移流动人口生育特点及相关理论——中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迁移和流动对生育的影响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妇女迁移流动往往导致生育率降低.但也有研究认为,第一代迁移妇女的生育水平与原居住地没有迁移妇女的生育水平接近.对于上述现象学者们给出了多种理论解释:中断假说、适应假说、社会化假说、选择假说等.国内关于人口迁移和流动对生育的影响有"多生论"和"少生论"两种结论.导致矛盾结论的原因主要是不同研究选取的测量指标不同和比较的标准不同所致.中国"流动人口生育水平更低"究竞是"进度效应"还是"水平效应",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8.
生育政策的变动影响着人们对孩子数量及质量要求的生育观念。不同时期的生育政策导致人们不同的生育动机,使父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受到影响。本文以1980年为界限,论述了生育政策变动前后的生育观念及家庭户规模对代际关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马静 《消费导刊》2009,(8):237-237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青年人口生育意愿转变的现状,意愿生育孩子数量减少,意愿生育孩子质量提高,但意愿生育孩子性别上仍以男孩偏好为主,通过分析发生此种转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策,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倡导性别平等和生男生女都一样好的生育观念,以及借助农村青年人口城乡流动的优势,宣传他们已经发生变化的进步的生育观念。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代际流动问题日益引起整个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主题是农民工收入水平代际流动主观评价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国家制度性因素、社会结构性因素、家庭先赋性因素、个人自致性因素会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代际流动的主观评价这·研究假设.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制度性因素和社会结构性因素对农民工收入水平代际流动主观评价的影响都不显著,而家庭先赋性因素和个人自致性因素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显著的.必须在实现与国家制度性因素、社会结构性因素、家庭先赋性因素、个人自致性因素相适应的基础上构建促进农民工收入水平代际流动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