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明显超过了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即存在着超额货币供给。结合多种传统的超额货币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超额货币现象进行分析,及时分析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可能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以往的研究基本都支持货币供给过多与通货膨胀正相关的观点.但本文提出了由于货币流向不合理导致通货膨胀的假设,并解释了假设的作用过程.指出货币流向若合理,超额货币及外汇占款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3.
4.
肖威  吴军 《财经科学》2013,(7):1-11
长期的超额货币供给积累了高额货币存量,导致了对中国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普遍担忧。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宏观背景下,过快增长的货币供给所增加的有支付能力需求的一部分沉淀于储蓄状态,并未全数形成有效需求,因而不会在当期引致与之相对应的严重通货膨胀,但会形成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累积。实证研究发现,沉积货币对通货膨胀有显著正向的滞后影响,且影响程度随着沉积货币数量的增加而减弱。针对我国目前潜在通货膨胀压力较高的实际,为实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目标,本文提出了在维持经济7%以上增长的同时将物价上涨率控制在4%左右的宏观调控指标及保证这一目标实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以来,为了抵御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整个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国家在2008年底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以拉动内需,保增长.时下,政策效果已经显现,但通胀压力也随之加大.本文通过对2009年到2011年有关数据进行计量模型处理,从货币角度分析当前通胀苗头抬高的主要成因,就通胀的成因和治理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学者们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理论上,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在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有“货币因素”,也有“非货币因素”.实证检验表明: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但货币供应量是物价指数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然.事实上,中国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压力一方面是与货币供给有关,另一方面还与结构性因素有关.因此,要实现中国经济的低通胀运行:一是实行总量均衡和结构合理的货币供给模式;二是采取更有效的货币政策;三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四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控制能力;五是进行汇率机制改革;六是通过财政政策调整供需结构.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考察1979—2010年间中国的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在引入实际GDP指标的情况下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而且实际GDP在长期中对于通货膨胀是没有影响的,这与货币数量论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理论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以我国1980~2008年数据为基础,由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两者间的折线图及其两者间的交叉相关图分析,可知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的波动基本一致,而且两者之差的变化情况也比较稳定;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来定量地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货币供给的增加是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反之却不成立.基于上述结论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定量地研究这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修正影响力.另外,通过建立VAR(2)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当本期给货币供给增长率一个正的冲击后,货币供给增长率变化会在5期后对物价上涨率变化的影响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出发,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中国汇率和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动态时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效果较弱;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有较大的正向推动作用,货币供给的持续增加是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外汇占款科目不断增加导致负债方的基础货币持续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超额货币"成因的进一步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超额货币一直是理论界颇有争议的话题,因而关于超额货币成因的理论假说有很多种。基于对以往的理论假说进行总结与质疑的基础上,利用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价格弹性对交易方程式进行调整,并利用中国1991-2003年的数据对调整后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价格弹性的变化是导致中国超额货币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M2/GDP比率过高现象引人关注。本文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经济变迁的背景,主要从货币供给的视角,分别研究了央行的基础货币增长及货币乘数增长的影响因素。认为未来应着力改善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转变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优化金融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以应对货币供给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2.
田登月 《时代经贸》2007,5(10Z):178-179,181
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指出公众的货币需求会直接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由于在现代货币和银行制度下基本可以认为货币供给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流通速度,而中央银行是通过改变基础货币供给量来决定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的,因此本文从基础货币角度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并且提出了我国产生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货币供给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实证检验了货币供给对股票市场各个要素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投资和政策建议。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宏观经济下的股票市场资金关系模型,理清了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资金关系,从而阐明了货币供给如何影响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本轮通胀预期在本质上是超额货币供给引致实际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结果,这表明近年中国持续高货币增长并非简单用货币迷失所能解释。为有效实施通胀预期管理,控制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风险,有必要进一步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15.
外汇储备的增长通过外汇占款引起基础货币的增长,增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因此,对我国2000-2009年相关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协整方程以及误差修正模型,证明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显著影响,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民银行近期政策与通货膨胀的现实意义出发,回顾了理论界有关通货膨胀主要成因的观点,并指出输入型通胀、需求拉动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是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当下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成因。根据经典理论分析,我国当下的通货膨胀压力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导致我国基础货币被动增发以及扩张性货币政策指导下超量货币供给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供给、国内信贷与外汇储备增加之间在大多数年份保持一定的均衡关系.但在少数年份,货币供给也出现不足或超额现象.因此,我国在货币投放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货币供给、国内信贷与外汇储备增加之间的关系,在继续保持货币供给正常增长的同时,改善货币供应结构,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加有效货币供给.  相似文献   

18.
本介绍了一种基于内生货币供给的宏观经济理论及其模型要点,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对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中的收支政策进行了分析,最后用我国1984-2001年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相信会对财政收支的研究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我国高储蓄率高货币化低消费率并存的现象,本文选取2000年-2011年的季度数据,使用GMM方法测算我国预防性储蓄动机参数,并基于Dynan预防性储蓄模型验证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存在性.在验证预防性储蓄动机存在的基础上,从货币理论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验证了超额货币现象与预防性储蓄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居民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及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与我国超额货币发行之间较强的关系,为了减小其负面效应,相关制度需要做出改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信贷市场资金和项目的搜寻与匹配视角建立了一个内生货币模型,分析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对超额准备金率和货币乘数的影响。比较静态分析发现,超额准备金率具有逆周期特征;其变化有减弱法定准备金率和基础货币政策效果的作用。动态分析发现,超额准备金率具有滞后周期特征;超额准备金率的内生变化会带来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通过中国数据校准参数后的模拟发现,较高惰性的法定准备金率调整政策不仅不能有效抚平信贷市场波动,反而可能是造成信贷市场不稳定的原因。对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超额准备金率的上述特征都具有很好的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