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并轨后,农民会有怎样的受益?养老金会增加吗?  相似文献   

2.
试析我国新农保启动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保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范畴,是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的重要基础。新农保不同于老农保、优于老农保。建立新农保,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试点到全面推开,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影响深远,对制度的经办服务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四省市六个新农保试点县市的案例和农户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特征的新农保试点地区服务提供情况,同时分析不同类别群体对新农保服务的体验情况及参保意愿,本研究在弄清我国新型农村养老社会保险的服务提供能力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新农保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案与政策,试图得出我国新农保服务提供能力的基本判断,并提出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成为降低欠发达地区农民养老风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然而,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新衣保养老金筹资方式单一、新农保养老保障功能有限、新农保保值增值能力不足、农民参保积极性有所回落”等诸多现实问题。为此,本文从加大新农保制度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新农保制度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新衣保制度的监管体系、提升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增加新农保基金的投入力度等五个维度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一种制度创新和有益探索,对于促进社会公平,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农民作为新农保的需求主体,其参保行为对于整个制度的运行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制度需求层面出发,根据2012年江浙地区新农保试点实地调查数据,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农民参加新农保的缴费档次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更倾向于选择较低缴费档次,制度信任、政策认知对农民的缴费档次选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则呈现"U"型线性作用关系。基于此,文中提出完善新农保的制度设计、提高政府补贴力度等政策建议,以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新农保经办服务与管理能力的提高,是顺利落实新农保政策的重要保障。辽宁省建昌县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居民对新农保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满意度总体较低,通过对农村居民关于新农保经办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分析表明,基层经办服务平台建设薄弱,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农村信用联社经办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为了解决新农保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避免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议通过完善新农保服务平台建设,拓展信息系统的保障功能,加强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改进新农保末端经办服务与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农保实施过程中的难题及破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保制度已经在全国进行试点,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进一步加大试点的范围,这对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试点中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如财政分担机制不合理、参保和个人账户积累过低和新农保和城镇养老保险的无法对接等。为使新农保制度能够快速有效推进,并真正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长效机制,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切实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的重大举措.我国新农保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新农保制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缺乏法律法规保障、个人缴费易出现逆向选择、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低等问题.本文从我国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确保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新农保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老龄化已经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做到老有所养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目标。随着农村社会养老形势的改变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革,改革完善新农保制度,促进农村社会养老可持续发展变得愈加重要。目前,我国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政策实施效果的有效发挥。本文以该制度的发展变迁为切入点,分析新农保制度的社会效应,并探讨该制度实施存在的困境和风险,并且依据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现实,提出推动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财政补贴是新农保制度得以顺利推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在新农保试点推进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有财政补贴的激励效果不佳、基础养老金的收入替代率偏低、缺乏财政补贴的资金保障机制和政府补贴个人账户资金的非私人特性问题等。因此,需要完善财政补贴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养老金待遇确定机制;建立各级财政补贴资金的保障机制和明确地方财政补贴的资金产权。  相似文献   

12.
多数研究表明,社会保护政策能够降低农村低收入群体的脆弱性;但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新农保制度的实际影响呈分化之势。本文首先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期微观面板数据,根据消费均值和消费波动模型测算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脆弱性,然后在区分缴费阶段家庭和领取阶段家庭的前提下,估计了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新农保制度改善了低收入家庭的脆弱性。但是,新农保制度让处于缴费阶段的农村低收入家庭更加脆弱,其相对贡献率约为15%~18%,且其影响随家庭参保人数增加而上升;与此相反,新农保制度显著地降低了领取阶段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脆弱性,其相对贡献率达到14%~21%。  相似文献   

13.
家庭养老一直是农村地区养老的主要形式。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式建立。作为一种经济保障制度,新农保制度对农村家庭养老,尤其是对其非常重要的经济供养层面的影响非常值得关注和讨论。本文基于实地调研,针对河南省HX市新农保试点县的问卷调查结果,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基础上,以稳健回归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农保制度在农村实施后,子女的经济供养行为发生了变化,新农保对子女的经济供养产生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财政部相关负责人9月9日在解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财政补助政策时介绍,为了支持新农保制度的建立,中央和地方都将加大投入力度,对新农保既补“入口”,又补“出明”。所谓“补入口”,就是在农民参保缴费环节给予财政补助;所谓“补出口”,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以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新农保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实施,两项制度如何顺畅、合理衔接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利用生活需求法测算了农村低保老人的实际生活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为低保家庭参保人代缴保费应分类实施;审批低保申请时,申请家庭的老年人基础养老金不计入家庭总收入,但个人账户养老金应计入家庭总收入,低保家庭成员参加新农保缴纳的保费不应从家庭总收入中扣除。  相似文献   

16.
推进新农保制度的难点在地方财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测算,财政完全有能力在全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而在全国范围解决农村养老的问题。但问题在于,由于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与财政能力的不平衡,中西部地区财政能力有限,是新农保制度建立的难点。从各级一般预算收入与支出来看,中央财政在总预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完善同农村人口养老问题紧密相连。该文归纳出部分地方人户分离难以参加新农保,个人缴费标准和基础养老金设计缺乏调整机制,政府财政补贴低,补贴机制不完善,新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障的配套衔接政策缺失等问题,提出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莉 《农业经济》2012,(1):78-80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通过对河南新农保试点城市荣阳市的调查分析,增加政府的资金投入、制定合理的缴费标准、加快农保立法工作、健全农保信息系统等是推进新农保工作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已成河北省的突出问题,加之家庭趋于小型化,家庭养老的功能大大弱化,农村老年人靠子女养老极不稳定,甚至毫无保障.新农保的试点及推行,为河北的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保障.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河北省新农保制度:优化制度设计,提高养老金待遇;完善基金运营机制,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建立和完善新农保的社会监督体系;加大舆论宣传,增强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新农保制度实施以来,其福利效应和社会认同度是否已经超过了"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保障模式作用呢?本文基于中国15省(区、市)38县的调查数据,对"养儿防老"及宗族网络所提供的传统互助养老模式和新农保制度的社会认同度做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有三种不同性质的认同倾向——"分化性"、"钟摆性"和"固守性","固守性"倾向占了主导。笔者探寻了导致"养儿防老"及宗族网络所提供的互助养老模式与新农保制度社会认同度差异的关键性因素——60岁后领取的养老金额度、新农保制度与传统"养儿防老"及宗族网络所提供的互助养老保障收益的差值、地方政府对投入水平、养老费用负担减轻程度和生活提升状况。这些因素透视出了中国农村居民对新农保制度社会认同的群体差异性和利益目标的即期性导向。鉴于此,本文认为,提高农村居民对新农保制度社会认同度的关键在于提升制度的"水平"覆盖率及制度替代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