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璇 《中外企业家》2013,(10):188-190
工业革命以来,在西方组织中,主流人性观处于不断的演变中:起初,“经济人”观一统天下;30年代“社会人”观兴起;40年代“自我实现人”观起而代之;60年代起,“复杂人”观深入人心;时至今天,“文化人”观迅速走红,相应地,任务管理、和谐管理、人本管理、权变管理和文化管理等员工管理模式次第出现。不难发现,西方组织中的人性观与员工管理模式存在联动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激励观是指激励的实施者和承受者在激励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持久性作用的关于激励制度设计的一系列观点、看法或理念。强权激励观来源于管理主体对组织主体的认识偏差,组织中的主体是多元的,组织要想持续生存,就必须以组织各主体的和谐共生为原则,树立和谐激励观。和谐激励观以组织的管理主体为主导,以组织中的管理主体、操作主体以及各层次主体的相对平等独立为前提,以和谐共生为原则,以组织与各主体的和谐持续发展为目的。和谐激励观是激励的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谐企业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企业内部关系,有利于企业的改革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培育和谐企业文化,重点是要构建企业与员工、企业与客户、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正武 《价值工程》2011,30(33):315-315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价值,阳光体育运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阳光体育运动在构建健康和谐社会的作用,即阳光体育运动可塑造人身心和谐、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融洽人与人关系,促进人与人和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蕴含着很多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界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关系、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桥梁以及人创造环境,环境反作用于人.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生态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对于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政治、生态经济以及构建尊重自然规律的生态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引言: 森林旅游业尚处于开发初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森林旅游是一种和谐的旅游形式,主要体现保护旅游地区的地域特征和人文风情,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森林旅游是一种注重“收获感”的旅游形式,有助于培育环保意识,增进人类与社会的亲密性和依存感,实现可持续发展。它更强调人在某一时段内所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构建的存在状态,通过人的行为、思想、感情,来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森林旅游注重的是人们的精神享受,森林旅游业的发展追求城市休闲意义与文化价值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会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和谐会计观,和谐会计观下需要无形资产的新理念。构建以无形资源为边界的无形资产开拓了无形资产的内涵和外延,对无形资源进行分类计量以及建立以无形资源为边界的无形资产的披露体系,是本文构建以无形资源为边界的无形资产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学价值观教育的核心是大学伦理观教育,本文结合时事热点话题,以轰动社会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为案例,重点分析了案件发生的伦理学原因及案件所引发的伦理思考,提出大学教育应培育伦理洞察能力、提倡关怀教育、注重公共伦理理念的树立等解决方案,以期为当今大学存在的种种伦理诉求提供解决思路,培育健全人格,促进大学之善与大学和谐。  相似文献   

9.
伍聪 《秘书》2007,(5):19-20
人的自我和谐即身心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自我和谐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操,更是一种态度。实现自我和谐的过程,是一个人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实现身心和谐关键在培育、建立健康和谐的心态。就办公室工作人员而言,培育平常心、进取心、宽容心、责任心和服务心是构建健康和谐心态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自我和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浅谈现代企业和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理思想史上,和谐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管理价值理想和伦理目标。所谓和谐,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包括人与社会)、自我身心三个方面的关系:首先,和谐是指人的身心(包括生理、心理)处于一种最好的状态中:其次,和谐指人与人的  相似文献   

11.
吴鸣 《企业文化》2008,(10):48-50
和谐始于责任,止于责任,奥克斯集团在保持自身高效、和谐发展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公司、回馈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相似文献   

12.
韩非的法治教育旨在透过富国强兵实现国家霸王之业,其法治教育思想目的观可以分解为君主、官吏与民众法治教育目的观。韩非法治教育目的观有着鲜明的结构层次性和强烈的工具性,这些特点是由韩非的法治观及其所处历史时代的诸种条件决定的。韩非法治教育目的观可以为我国当下的法治教育提供借镜。  相似文献   

13.
浅析学分制     
吴明瑞 《活力》2005,(12):128-129
学分制是19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哈佛大学得以确立的,它所依据的思想基础,是一种尊重个人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把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发展的个别差异视为教育的基础,把个人的和谐、自由发展视为教育的直接目的。因而主张教育应遵循学生的“特性”、“性向”和需求,通过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去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在这种价值观之下,学生自由选择专业、选择课程、提前毕业或延迟毕业才显得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短期经营现象普遍及由此而导致的经济发展失衡、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日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从会计角度出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以社会收益观取代传统的会计收益观。文章在分析社会收益观基本特征和理论渊源的基础上,通过将社会收益观和传统会计收益观进行对比,阐明了社会收益观的优势所在,提出了在会计报告环节率先采用社会收益观确定企业收益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徐佰春 《活力》2006,(10):57-57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因此,构建和谐企业绝不能忽视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企业的和谐,他们都是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部分的不和谐会导致整体的不和谐。所以必须下工夫促进这三方面的和谐,以推动和保证和谐企业的健康构建。  相似文献   

16.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及基本观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教育,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变精神为物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代中国,强调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要牢牢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问题和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涵,及其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作了探析,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中的本质和核心,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两大功能,在启迪心智、传授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进化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致力于和谐校园的创建。结合教育工会“职工之家”的建设,架构起一个不仅是物资上更重要也是精神上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努力加强和改善校、院工会与行政领导的协作关系。院工会是党密切联系广大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及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构建一个民主的、和谐的社会环境。在这一点上具有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凤春 《活力》2011,(14):61-61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关系到青少年和谐人格的形成。关系到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关系着社会、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与前途,理应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普遍较高,他们作风正派,品德高尚、尊敬师长、刻苦求学、见义勇为。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不仅仅要求教育要达到知识传递、智慧启迪的目的,还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促进其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社会和谐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状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内部和外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的身心的和谐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新局面的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社会的各种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