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借鉴国外热回收或无回收焦炉技术的基础上,近年来,山西省涌现出一批符合国际焦炭发展趋势的清洁型热回收机焦企业。本文总结了清洁型热回收焦炉的一些特点,并通过对某企业的SJ-96型清洁型热回收焦炉的监测,初步研究了炉内压力变化对不同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0-2013年沪深A股国有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混合所有制对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程度负向影响企业债务融资能力,即混合所有制程度越高,企业债务融资能力越低;在混合所有制类别中,外资股份比例显著负相关于企业债务融资能力,即外资股份比例越高,企业债务融资能力越低.进一步考察不同企业性质以及不同控制权情境下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企业性质情境下的影响效果不大,但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低于1/3和高于1/2相比,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处于1/3-1/2之间时,混合所有制程度对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负向影响更强.上述结论为政府制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以及企业制定相关的债务融资政策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国企是高技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推进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建设,离不开对高技术国企效率的提升。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通过整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高新技术行业1998—2013年的数据,构建了基于国企股权变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变量,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探究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高新技术国企技术效率的影响,并对混改的作用路径及其在不同行业和市场环境下的异质性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确实显著提升了高技术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且这一影响作用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而股权混合度会正向影响混改的效应;第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高技术国企效率提升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减轻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尤其是高科技国企的社会性负担实现的;第三,混改的成效受制于国企所面临的地方政治约束以及行业垄断,故实施混改需要充分考虑不同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制度制约。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高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择制造业行业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竞争力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法对符合条件的388家样本企业在2010-2014年的竞争力进行测评,然后研究了混合所有制企业竞争力与股权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混合所有制企业竞争力与股权集中度呈"U"形关系、与股权制衡度呈正相关关系、与高管持股比例不相关,最后结合样本企业当前的股权结构现状,提出了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包括:适当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提高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的合计持股比例、有意识的打造第二大股东、加大高管持股力度等。  相似文献   

5.
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所有制企业因产权性质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激励。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弱,私营企业具有专利创新优势但其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创新投入少但在新产品和劳动生产率上拥有显著优势。产权性质差异是导致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外商投资企业依赖于母公司的技术转移是导致其创新投入少但拥有新产品优势的主要原因。为提升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应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私营企业的经营环境、激励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研发基地。  相似文献   

6.
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所有制企业因产权性质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激励。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弱,私营企业具有专利创新优势但其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创新投入少但在新产品和劳动生产率上拥有显著优势。产权性质差异是导致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外商投资企业依赖于母公司的技术转移是导致其创新投入少但拥有新产品优势的主要原因。为提升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应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私营企业的经营环境、激励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研发基地。  相似文献   

7.
可交易污染物排放许可权的会计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物排放权的交易制度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治污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在财务会计体系中进行确认,使污染物排放权纳入企业的正常的核算和决策体系,同时国家干预成本也大大减少.本文认为按照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可交易污染物排放许可权适宜于按照无形资产进行确认,使企业的环境绩效体现为企业的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8.
沈阳作为东北经济中心,国有企业在沈阳经济总量中占绝对地位,大部分国企面临着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国企股权激励不足、资本多元化途径单一等混合所有制改革难题,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混合所有制成为国企改革的首选,而引进多元化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关键,本文立足沈阳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剖析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题,针对性提出沈阳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转型中的混合所有制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所有制结构与所有制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存在着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的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将是长期存在的所有制形式.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还将进一步快速发展.企业所有制结构及股权结构要由日趋完善的市场来产生,这样才能改善我国企业产权结构与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10.
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绝不仅仅是产权的简单混合,更主要的是治理机制的规范;其中,产权制度改革是基础,只有建立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产权制度,才能够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有整体上市、民营企业参股、国有企业并购和员工持股四条基本路径,国家应在充分考虑不同路径的适用条件和绩效差异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是将整体上市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选路径;二是“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相结合,在母公司层面更多采取整体上市、民营企业参股的方式,而在子(孙)公司层面可以更多采用国有企业并购的方式,实现不同层面的混合所有制;三是平稳有序地推进员工持股计划。  相似文献   

11.
开放条件下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取2001-2006年36个工业行业的数据,检验了开放条件下影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因素,结果发现同行业外资的进入、下游行业外资的进入、研发程度、环保人员、出口交货值以及资本劳动比都可以显著的影响排放强度。但在子样本的回归下,影响程度差异则比较大。  相似文献   

12.
环境规制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对经济主体的污染物排放行为进行约束,其中正式环境规制体现了政府保护环境的主动性,非正式环境规制则反映了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具有目标一致性,但规制主体和规制手段不同,因而其污染物减排效应既具有协同性,也具有异质性;同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地区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等规制环境的不同以及规制实施时间的不同,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污染物减排效应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异质性。采用2007—2017年新疆14个地州市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从整体上看,正式环境规制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非正式环境规制虽然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但可以强化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从时间异质性来看,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在2012—2017年强于2007—2011年;从空间异质性来看,正式环境规制在北疆地区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而在南疆地区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新疆地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均从与碳排放强度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且正式环境规制的这种转变先于非正式环境规制。总体来看,在碳减排过程中,正式环境规制的作用强于非正式环境规制并先于非正式环境规制发生作用,在污染物排放较多的地区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更强。因此,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提高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增强正式环境规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后发地区还应提高对转入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和素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增强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以有效发挥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与正式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一个混合双寡头市场竞争模型,借以考察在国家征收环境税的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程度对污染物排放、社会福利以及环境税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国有企业的私有化程度较低时,继续私有化将会导致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和社会福利的增加;当国有企业的私有化程度较高时,继续私有化将会导致污染物排放的降低和社会福利的下降;同时,环境税则随着国有企业私有化程度的提高,始终保持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梳理环境规制与贸易相关文献基础上,构建两部门模型,从部门内和部门间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环境规制与产出和污染的关系,论述环境规制影响出口贸易的路径以及要素可流动下环境规制贸易效应的多面性;然后分解投入产出模型并重估能源排放系数,计算中国29个行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碳排放,提出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行业碳排放规制策略;最后结合TPP贸易新标准趋势和我国投入要素变动情况,提出我国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转变高消耗经济发展方式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兼顾污染排放和环境治理的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绿色指数RGI,测算了各省的相对绿色GDP,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1998~2009年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30个省市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非常强的空间依赖,表现出东高西低的两极分布空间集聚格局。政府环境管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考虑环境因素的省域经济增长起到了稳定的推动作用,间接促进了空间集群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所有制结构中的国有成分和对外经济发展对环境约束下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而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减少CO2排放量需要政府环境规制的有效介入,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探索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1995-2011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历年各省的CO2排放量,以CO2排放强度为环境规制的代理变量,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初期CO2排放强度降低1%,即环境规制增加1%,经济增长将增加4.71%,当环境规制强度增大到一定水平后,继续加大环境规制强度将降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分权治理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特征,但分权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使信息不对称成为环境治理有效的主要障碍之一。2007年启动的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是针对环境分权治理中信息不对称的一项改革举措,可以有效缓解企业与政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提高环境政策的有效性,并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然而,现有文献较少对“重点污染源监控”通过信息沟通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更缺乏相关经验分析。“重点污染源监控”使被监控企业无法瞒报虚报排污数据,倒逼企业改进生产方式和技术,同时也通过释放威慑信号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进而在提升企业生产绩效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不同企业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发展模式等具有明显差异,因而“重点污染源监控”的节能减排效应可能表现出多样化的异质性。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重点污染源监控”的节能减排效应及其机制和异质性,分析发现:“重点污染源监控”显著促进了被监控企业的节能减排,且技术进步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重点污染源监控”对被监控民营企业具有显著的节能效应和减排效应,而对被监控国有企业仅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节能效应不显著);“重点污染源监控”对东部、中部地区和高能耗行业的被监控企业产生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应,但对西部地区和非高能耗行业的被监控企业没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应。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从缓解信息不对称角度探讨了优化环境分权治理的信息沟通路径,并对“重点污染源监控”的节能减排效应及其技术进步路径和异质性表现进行了实证检验,丰富和拓展了外部政策影响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经验分析,并为“双碳”目标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经验借鉴。本文研究表明,“重点污染源监控”在维护地方政府环境执法权的同时强化了中央政府对企业排污信息的收集功效,改善了环境分权治理中的排污信息沟通机制,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因此,应进一步优化环境分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并结合地区实际、行业属性以及企业特征等进行差异化的政策设计,激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路径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将给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中国未来的发展也无法脱离能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的一个前提。文章从发展低碳经济的角度出发,着力探讨了我国资源税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在资源税制及相关税制上的做法,对我国资源税制改革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促进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陕西高碳企业实施低碳环保战略的障碍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碳企业是陕西经济发展的引擎,在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问题。陕西高碳企业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对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负有特殊使命。低碳环保战略是陕西高碳企业比较理想的发展战略,但实施这一战略在认识观念、管理水平、技术、资金、清洁生产方式有效运作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消除这些障碍,需要采取构建低碳文化、研发应用低碳环保技术、加强节能减排人才的培养、完善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加大节能减排投资、实现清洁生产方式的有效运作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陕西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文章利用陕西1995--2009年的样本数据,对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脱钩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阻碍脱钩的原因。提出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降低高耗能行业产值比重,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持续脱钩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