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与葡语国家 在贸易领域,近年来,中国内地与葡语国家,(包括8个国家:巴西、葡萄牙、东帝汶、莫桑比克、安哥拉、佛得角、几内亚比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贸易增长较快,1997年~2002年间,中国对葡语国家出  相似文献   

2.
《浙商》2013,(1):111-111
分布于全球四大洲、人口超过2.6亿的七个葡语国家,包括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几内弧比绍、莫桑比克、葡萄牙和东帝汶,基于历史、文化及语言的渊源和交往,澳门与这些国家有着长期和广泛的联系。多年来,澳门发挥独特的平台作用,协助内地企业开拓葡语国家市场。  相似文献   

3.
世界经济一体化 ,使中国与葡萄牙语国家的跨区域经贸合作迅速发展。中国内地、葡语国家方面资源禀赋的互补性 ,使其有望形成一种多边共赢的国际合作格局 ,而澳门因其语言、文化、营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 ,使其成为双方经贸往来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5.
泉州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誉满中外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海外贸易空前繁盛,成为“梯航万国”、“舶商云集”的东方第一大港”,阿拉伯地区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当时阿拉伯地区的各种香料、药物和珍稀宝贝从泉州入境大量输入中国,而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也从泉州输出到阿拉伯地区,并以那里作为中转站,运往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是双边合作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近年来,双边经贸关系步入快车道,中国与中东欧16国在双边贸易与双向投资方面快速发展。2014年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投资促进年”,未来双边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但同时,双边经贸合作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阻碍了双边经贸合作发展,需要加以积极引导和政策推动。  相似文献   

7.
8.
中国西部开发与发展同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几十年来,中国成功吸引大量外资,并为其经济前所未有的增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经过转型,中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根据国内外形势,中国适时调整经济,完成了一系列改革。最近几年,在走出去战略指引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虽然中国开启新的中东欧战略,但中国企业仍十分谨慎地投资中东欧国家,特别是5个欧盟新成员国,主要是因为对这个欧盟大市场的规则不很清楚,对中东欧的投资定位也比较模糊。而在5个欧盟新成员国中,罗马尼亚吸引中国投资相对较少。中东欧国家对中国极具吸引力,同时也急需中国的投资。  相似文献   

10.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以开放促发展的道路进行了全面的探索,"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加快了中国资本走出国门的步伐。国家形象作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否会受到越来越活跃的对外经济活动的影响,如何在不断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同时塑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本文使用Latinobarómetro所提供的涵盖18个拉美国家的微观调查数据,尝试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通过实证模型的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增加会降低东道国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但影响程度较小,而对外投资则对中国国家形象有正向影响。通过加入表征个体特征变量与核心变量的交互项,文章发现受教育水平越高、经济条件越好以及具备学生身份的群体随着中国在东道国经济活动的增强,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会越高。分行业来看,初级产品部门的出口活动所引致的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评价最为显著;从具体的职业划分来看,无论是中国的出口总额、出口种类还是对外投资,对东道国个体经营者造成的影响相对于工薪阶层要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既要维持快速增长又要保障利益安全,这需要在理论上探明东道国风险和投资速度之间的关系。为规避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东道国,我国企业倾向于以集群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在宏观上体现为我国对该国具有较快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速度。基于此,本文在宏观上度量了我国对各东道国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速度,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出于集群规避风险的目的,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总体上倾向于以更快的速度进入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较高的东道国;而在建有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东道国,风险则不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速度,间接反映出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风险规避功能。进一步地,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方法发现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本身也能提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速度,直接反映出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新发展格局目标是在以中国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下,贯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的对外经贸策略需要做出调整。对于中亚五国,我国应坚持“合作共赢、协调发展”的理念,在“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双方经贸关系,以国际合作促进中国西部省份的发展,让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循环,国内发展带动国际循环,最终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同时,对外政策的调整也需关注中亚国家自身需求及其国内发展问题,并防范国际势力冲击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联盟的成员国,主要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目前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有22个,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地区,总面积约14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1.5亿。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相互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新世纪以来,双边投资持续增长,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中国已与除索马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2005~2017年中国企业大型对外投资数据,全面考察东道国外商投资壁垒对企业投资边际、模式与成败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外商投资壁垒减少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集约边际扩张,但不利于扩展边际增长;随着东道国外商投资壁垒减少,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股权结构和跨国并购模式进入,同时投资失败的概率也会降低。异质性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外商投资壁垒的减少对企业对外投资扩展边际和投资失败概率的负向影响更明显;东道国外商投资壁垒减少更加显著促进了企业对外投资制造业集约边际的增长,同时更加显著降低了企业对外投资服务业失败的概率;东道国外商投资壁垒削减对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扩展边际的负向作用更明显,而对民营企业集约边际和选择跨国并购模式概率的正向作用更明显。渠道分析表明,相较于对主要外国人员和其他经营方面的限制而言,东道国在外国股权和对外资歧视性筛选或批准机制方面的限制对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和成败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2009年9月8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0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共同发布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公报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概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中国对主要经济体的直接投资、中国境内投资者的构成、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分布、综合统计数据6个部分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研究了中国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经济活动对该地区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使用索洛增长模型及1991-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本文发现该地区出口自然资源的国家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并从中获利。实证结果还表明,来自中国产品的竞争对非洲当地企业产生了替代效应,中国的投资与援助对非洲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三国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是西亚国家与东南欧国家之间、里海沿岸国家与黑海沿岸国家之间的联系通道和交通枢纽,是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也是各种矛盾与冲突汇聚之地.  相似文献   

20.
在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文章通过引入制度环境与双边关系,构建了用于解释OFDI出口创造效应国家异质性表现的理论模型,并以2003~2018年我国对44个"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与出口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对沿线国家的OFDI出口创造效应虽存在,但较小;东道国制度环境对OFDI出口创造效应具有正向影响,但在2010年后则发生逆转;双边关系的改善能进一步提高制度环境对OFDI出口创造效应的调节力度; OFDI出口创造效应在制度环境、双边关系"双优"的国家上表现得最突出;双边关系对制度环境的逆向调节大于顺向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