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6,(8):204-206
就业期望偏差是指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之间存在的偏差情况,是衡量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河北省内三所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整体就业期望水平高于就业实际水平。其中薪金、就业区域选择、职业选择都存在着显著的期望偏差,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主要是受期望薪金偏差、期望工作职位偏差、期望工作城市偏差、期望专业偏差以及自身条件五个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田菁 《企业导报》2012,(5):201-202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重要原因之一是就业期望值偏高。因此,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缓解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通过主要从大学生期望的就业单位、就业地区和薪酬标准几个方面对武汉大学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毕业班辅导员进行了访谈,以此来了解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期望与现实结果的差异,并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金辉  王玉萍 《价值工程》2011,30(35):228-228
在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愿景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SWOT"分析法,确认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在就业的认知与主观期望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且随着高等教育的层级推进,还会不断缩小弱势群体和非弱势群体间综合素养与就业期望值的差距,并最终趋于同向、同步。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就业,"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情况并存,虽然就业形势困难,但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当前学生就业观,课题组开展了走访调查,旨在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就业期望偏差可以很好地透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所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地区、就业行业,以及就业起薪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期望和实际之间的偏差,这反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结构性问题和就业质量问题。基于此,就业期望偏差信息可用于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改进高校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董召娣  颜志明  董慧  黄帅  陆荣胜  张祥 《价值工程》2011,30(32):264-264
通过以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农业类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意向、就业心理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农业类学生出现就业期望值过大、就业盲目、妄想轻松等心理,本文针对这些就业心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期望值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就业期望是个体对某种职业的渴望和向往,是希望自己从事某种职业的态度和信念,本文通过调查并分析相关数据,从理论上探讨了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之间的影响因素,并就如何缩小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差异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对调整大学生就业期望对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韩安波 《价值工程》2011,30(24):285-285
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作者认为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前,应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高校大学生就业供求情况进行了调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但质量有所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但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要点是高校要按照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大学生能力的培养,高校毕业生要改变就业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影响非初次就业基层员工就业稳定性的因素,本研究建构了一个以就业稳定性为因变量的有序Logitics回归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可概括出如下5个结论:①80前的员工,相比90后更倾向就业稳定;②员工在前份工作中的平均月薪资越高,其就业稳定性就越低;③员工的期望年结余收入越高,其就业稳定性就越低;④员工的最低月支出越大,其就业稳定性就越低;⑤员工在离职时,如果是因为“福利”、“薪资”或“工作地点”因素而离职,更有可能在下一份工作中出现“就业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大学生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胜任力为目的,反思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大学生人本教育理念2个方面提出适应我国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从而期望以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大学生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胜任力为目的,反思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大学生人本教育理念2个方面提出适应我国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从而期望以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大学生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胜任力为目的,反思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大学生人本教育理念2个方面提出适应我国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从而期望以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晨  任克涛 《人力资源》2022,(18):98-99
<正>影响高校艺术类学生就业的因素就业期望过高影响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当然,这不仅存在于艺术类专业学生中,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都会对就业抱有很高的期待。这一情况来源于毕业生认为自身受过高等教育,寒窗苦读十几年,若不能有个理想的工作,便是对自己多年来努力的辜负。但一方面,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在艺术学习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更希望自己能获得一份体面并且高收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时期高职院校自考学生职业期望,分析了高职院校自考学生就业现状,提出了将创业就业教育纳入学生教育考核的全过程、提高创业就业教育师资水平、培养职业素养,创设内外融通的实践体系来建议创业就业教育改善自考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价值工程》2012,31(6):179-180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处于相对劣势,因此部分毕业生存在很多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应从职业价值观的建立、就业期望值的调整、就业能力的提高、积极面对就业挫折及适度的心理调试六个方面来应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3,(10):219-220
我国高级人才、企业人才、教育人才、农村人才及少数民族人才缺口巨大,国民受教育程度比例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据估算全国至少有一百多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是由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致,中国大学在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上,存在严重问题,中国学生不会自己推销自己,出卖自己,在市场上插上草标,把自己标个好价钱,让买主———企业雇主,来把你买回去,很多大学生不了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社会的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祝丽云  李维国  董丽丽 《价值工程》2010,29(20):182-182
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自我认知偏差较大、就业期望值偏高、依赖心理较强、就业途径选择单一等问题。基于这一系列心理问题,本文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引导大学毕业生健康择业心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探索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利染 《河北企业》2007,(10):62-63
独立学院的学生同普招学生相比,他们的基础相对较低,但是由于四年学费的高投入,又使得学生家长的就业期望值比较高,希望得到高回报。可是当前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却不了解、不认可,因此,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独立学院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我们必须要摸索出一条符合独立学院生源特点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8月,高校毕业生们结束校园生活,进入就业市场。今年680万的数量意味着就业压力空前。如果根据2011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8%匡算的话,意味着仍有150万人没有实现就业。帮助这些人员的就业重担就落在了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